戚艷娜
河南省艾滋遺孤的教育救助現狀研究
——以上蔡縣文樓村為例
戚艷娜
本文以艾滋病感染人數最密集地區之一的上蔡縣文樓村為例,對文樓村艾滋遺孤目前的教育現狀以及救助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并提供了一些具有借鑒作用的建議,以期對我國艾滋遺孤的未來發展尤其是教育起到一定的啟發和借鑒作用。
艾滋遺孤 教育救助 文樓村
(一)艾滋遺孤喪失教育機會
在文樓村,很多艾滋遺孤,都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他們都是矛盾體,渴望上學,卻又怕別人的歧視和排擠,同時還缺乏經濟來源,使得他們不得不選擇輟學。在這些孩子中,他們一般都患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再加上他們不能繼續接受教育,平時又沒有玩伴,使得他們生活更加困苦。對于正常孩子來說,上學是件痛苦的事,可是對于艾滋遺孤們來說,卻成了最幸福的事。在訪談中,艾滋遺孤是多么地迫切上學,然后現實卻讓他們失去了上學的機會。而這種情況,在文樓村艾滋遺孤身上,很普遍。他們均因艾滋病的影響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有的上了學也被迫輟學。
(二)領養家庭缺少教育資金
有些艾滋遺孤很幸運地能夠被領養人領養,這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最起碼能夠得到最基本的教育。但是實際上,領養這些孩子的家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富裕,大部分家庭連最基本的孩子教育支出都成了問題,他們有的能做的僅僅是維持孩子的基本生存,所以貧困仍然是領養家庭中普遍的現象。有些孩子雖然被領養了,但是并沒有像領養家庭的親生孩子那樣,接受教育,在領養家庭中,他們依舊得到不一樣地區別待遇。
(三)學校尚未完善教育救助體系
對于艾滋遺孤的教育救助,當地學校是采取措施的主體,如果學校能夠針對這些艾滋遺孤給予特別的照顧和專門正規化的管理,這將會對解決艾滋遺孤的教育起決定性作用。但是,由于該村本來就很貧困,學校更是入不敷出,在艾滋遺孤的教育方面,更是沒有精力去管它,所以如今的該村小學依舊沒有針對性的教育救助措施。學校處在這樣的貧困地區,各個方面都需要錢,很難投入額外的錢去解決這些艾滋遺孤的教育問題。所以在當地這些艾滋遺孤們的教育問題仍是當地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加強艾滋遺孤的身份保護
艾滋遺孤在被領養或者集中供養之后,應該想辦法對他們的身份進行保護,以免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來自社會的各種歧視。而且在救助過程中,也不能由于某些利益暴露孩子的身份。比如,有些慈善機構,打著救助的旗號,大肆宣揚救助艾滋遺孤,實際上在救助過程中,對孩子就是一種傷害,無形中已經將他們與普通孩子區別開來,所以反而起到很大負面影響。
(二)采取多渠道獲得教育救助資金
艾滋遺孤的教育救助是需要大量資金的,在整個救助中,政府必須落實將財政收入的一部分資金運用到艾滋遺孤的教育救助中去。近幾年來政府曾多次拿出巨大資金救助艾滋遺孤,民政部曾從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數千萬元,一方面可以解決艾滋遺孤的基本生活支出,同時也為孩子繼續接受教育提供了部分資金。對部分地區,尤其是河南、云南、廣東等地區等艾滋密集區,注重救助,而且還開展試點工作。建立救助安置中心,逐步建立工作的層級網絡。
(三)重視艾滋遺孤的職業技能培訓
在面向這些艾滋遺孤時,我們要做到的不僅僅是讓他們簡單地活著就可以了,我們還要對他們負責,讓他們健康地成長。在許多艾滋遺孤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職業技術專科學校受到這些孩子的歡迎,這些學校學習周期短,一般一兩年之后,就可以學到一技之長,回到社會上,還能找到一個很不錯的工作。所以這就需要政府努力做到,讓那些沒有考上高中的,盡可能回到技術學校,繼續學習一技之長,政府必須保證這些學校的免費就讀,只有這樣,他們才會選擇就讀,才能為在社會上生存打下基礎。
(四)關注艾滋遺孤的心理問題
艾滋遺孤普遍存在很大的心理問題,如果不給予救助,那么勢必會影響到教育救助。所以在教育救助的基礎上,應該先首先解決這些孩子的心理問題。如果他們能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注重自我保健,以及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對于他們以后的生活將會帶來積極的影響,也使得他們樂意接受教育,融入到大家庭中去。在對孩子的心理救助中,應堅持集體輔導和個別咨詢相結合,讓孩子知道他們有傾述的對象,從而排解內心的痛苦。
(五)普及艾滋病預防知識,從而逐步消除社會歧視
在這次訪談中,發現艾滋遺孤即使有機會入學,也會選擇輟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學校內受到同學的歧視以及老師的忽視。對于這種現象,就應該加強有關宣傳和教育,促進人們轉變其思想觀念,從而消除對艾滋病患者和艾滋遺孤的偏見和歧視。在宣傳過程中,應著重對教師和學生普及知識,動員媒體部門以及采用多渠道、多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只有消除了社會歧視,這些孩子才有可能融入到學校接受教育。
[1]鄒健.涼山州大中專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2014(4(:117~119.
[2]李慶華.當代艾滋病流行趨勢和預防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9(:4058.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戚艷娜(1992-),女,河南駐馬店人,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