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瓊
人力資源管理綜合實訓教學模式探討
文 瓊
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實用型人才更容易受社會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高等院校不僅工科和理科需要加強學生實訓課教學內容,管理類學科也需要開展其應用性研究和實訓課程。本文簡要探討了人力資源管理綜合實訓教學模式。
人力資源管理 綜合實訓 教學模式
對于用人單位而言,在上崗初期就能快速勝任工作的員工是最受歡迎的。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需要員工操作能力強,快速適應本職工作。然而,由于高等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許多高校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實訓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畢業后很難快速勝任本職工作。因此,在新的時期里,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綜合實訓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高等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較強,實踐教學內容比較繁雜,因此,在教育教學中采用綜合實訓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首先,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模式。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管理角色,模擬處理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具體事務,此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綜合技能,發揮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適應社會工作的能力。體驗式訓練模式除了體能、生存訓練外,還有培訓游戲、拓展訓練等內容,體驗式訓練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管理能力,還能夠有效的進行心理訓練、人格訓練。在訓練中,教師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人力管理相關的一些活動,每一位學生充分的參與活動,通過積極參與獲得對所學知識的感性體驗。同時,體驗之后,分享自己的體驗心得,與活動的學生共同交流,通過教師的進一步指導,進一步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在體驗式訓練中,學生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訓練之中,才會獲得滿意的效果。
人力資源管理綜合實訓課程,團隊協作和競爭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親身領會專業知識,增強競爭意識,領會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增強專業技能應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人力資源管理綜合實訓課程,團隊協作和競爭模式具體操作流程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結合所學的專業知識,讓各組組員為案例中的公司診斷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如果意見不統一,可以針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各個小組在討論結束后,必須將大家的討論結果進行匯總,并總結成一份完整的分析報告,然后,各小組進行統一討論,依據匯總好的報告,每組選出一個人為大家陳述并接受隊友的提問,各小組匯總的報告,陳述并討論完以后,教師總結主題討論的結果,點評并公布小組得分。團隊協作和競爭模式,對于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對所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寓教于樂,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新員工的時候,越來越看重綜合素質,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實際操作技能。然而,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現象還比較嚴重,尤其是管理類專業,對于實踐教學內容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夠快速的勝任本職工作,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率,也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要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訓機會。校內實訓室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實訓室是教學,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以及用人單位的工作性質,為學生創建一個實踐模擬平臺,實訓課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模塊,一是人力資源規劃,二是招聘與配置,三是培訓與開發,四是績效管理,五是薪酬管理,六是勞動關系管理;通過這幾個模塊的實訓內容,可以有效增強學生人力資源管理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使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熟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流程和具體工作性質,以便于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快速的適應自身崗位,為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人力資源管理綜合實訓教學作品設計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也非常關鍵。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根據本專業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讓學生編寫和設計常見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如編寫招聘試題、撰寫與設計招聘廣告、設計薪酬結構,編制人力資源管理規章制度,績效考核標準的設計等等,這些對于學生未來就業也有很大的幫助,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業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等院校只有改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加強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不僅理論水平過硬,實際操作技能也比較傲嫻熟,只有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1]陳韓梅.人力資源管理模擬實訓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5(.
[2]鮑立剛.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管理實訓教學的組織技巧[J].商場現代化,2009(2(.
(作者單位:湖南信息學院)
文瓊(1981-),女,湖南長沙人,碩士,湖南信息學院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及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