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鴻
淺析英美文學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劉 鴻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英語成為了全球通用語言。于是社會各界人士越來越關注高校英美文學課堂教學。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社會所需人才的人文素養也就有了較高的要求。
英美文學 教學改革 人文素養 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英美文學教學方式滿足不了當今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所以英美文學教學改革也隨之而來。隨著我國教學的新視野下,培訓高素質的學生是高校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目標。所以英美文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英美文學課堂效率來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英美文學綜合能力及其人文素養,從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較高人文素養的應屆生。
隨著時代和全球化的發展,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到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所以人們開始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而通過高校英美文學教學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英美文學交際表達能力和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生涯及其以后的生活有著極大的幫助。
(一)教學模式傳統
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課,學生聽講。這樣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缺乏吸引力,使得學生缺乏課堂學習氛圍,導致學生對于英美文學產生厭倦的情緒,使得英美文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二)缺乏主動性
一般的英美文學教學中,師生主導地位顛倒,學生的話語權較少,一般由教師掌控課堂教學,同時一些古典文學使得英美文學的教學方案生澀貓冬,這使得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主動性不高,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過低,影響英美文學課堂學習氣氛低沉,從而致使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佳。
(三)學習方法不好
英美文學的知識的難度系數較大,所以要是不跟隨老師的思維或是不認真聽課,對于學好這門課來說,就是難上加難。所以學生要配合教師的教學來學習,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來學好這門課程。但如果學生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學生認為即使不聽課,看看課本就能把教師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都能學會。于是缺少了課堂上的學習,課下的學習并沒有做到認真對待,而最終造成學生對于英美文學知識存在半知不解的狀況,致使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導致了學生創新性和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
(一)更新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理念限制了學生學習英美文學的積極性。固然這種傳統教學觀念能夠讓學生有所收獲,但同時卻也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性,降低學生對英美文學學習興趣。而“互聯網+”課堂教學表現出了一種新的理念,它使學生的創新性有了大大的提高。教師在正式的講課之前,應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使課堂的職能不局限在講課,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結合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的情感,使得英美文學的知識在情感教育的包圍下,展現出特別的魅力。教師作為孩子情感教育的引導者,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和知識的提升,更要注重教育的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
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好各種知識,還要承受就業的壓力,而英美文學知識較為晦澀,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結合能夠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也使得學生對英美文學教學的意義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在新的英美文學教學方式下,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氛圍濃厚,使得學生的英美文學知識有了較大的提高的同時,全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來說,高校英美文學在選擇和培訓教師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師知識儲備,更要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所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課堂教學,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教師在英美文學的課堂上引導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發現自我,了解自我,從而使得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有了較大的提升。
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英美文學綜合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目標,從而使得學生英美文學方面的知識有了較大的提高,使得學生在未來生活中能用英美文學的相關知識來進行融合貫通來學習生活或是社會中問題,從而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學生來更好為社會服務,從而使得社會的發展更進一步。
[1]賈丹陽.談英美文學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才智,2015(02(:14~15.
(作者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外語學院)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年度調研課題項目:網絡多媒體時代下的英美文學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探究(課題編號:SKL-2017-1366)”的階段成果;2016年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醫文化翻譯人才培養研究(編號:2016BYY007)的階段成果;2015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基于漢英語料庫的中醫典籍翻譯研究(編號:2015BYY031)的階段成果。
劉鴻(1982-),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研究生,河南中醫藥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及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