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毅 王 瑤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的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探析
閆 毅 王 瑤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圖書館作為主要組成部分,正確定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高校圖書館功能并創新服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特征為切入點,分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高校圖書館的功能與作用,闡述創新服務的措施,實現資源配置優化的目的。
公共文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 創新服務
高校圖書館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推進與實現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高校圖書館不斷反思與總結,調整自身功能與定位,有效協調高校圖書館與其他圖書館及社會的關系。以高校圖書館為基礎,助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于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在“十三五”時期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民文化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比公共圖書館有著更多的優勢,如豐富的文獻資源、完善的人才隊伍、先進的技術設備等。筆者將其具體優勢總結如下。
(一)館藏資源豐富
近些年國家對教育事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高校圖書館每年都有客觀且固定的文獻資源購置經費,各高校圖書館還會根據自身需求配置文獻資源,長期下來形成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的文獻體系。相關權威部門統計,我國有1700多所高校圖書館,藏書總量達到驚人的6.6億冊,這點公共圖書館無法企及,全國公共圖書館僅有4億冊藏書,無法有效滿足社會公眾求知欲。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還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專業數據庫。高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上占有絕對優勢,應該充分利用這種資源,面向社會開放以滿足不同社會人士的層次需求,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二)人才隊伍完善
除了在大學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還有一群經驗豐富、有著完備的專業知識、工作認真高素質人才隊伍。大學圖書館員學歷較高,碩士、博士學位的圖書館員數量逐年增加,圖書管理員普遍都是年輕的,圖書館員有更多的活力和精神,很容易接受先進的服務理念,人員知識結構是合理的,圖書館除了擁有一般專業人才,如圖書情報、圖書館學專業等,還有著一批與重點專業相關的人才,如經濟學、藝術學等,館員專業豐富化,這樣實際工作中更容易結合自身專業,有效開展公共文化服務。
(三)先進技術設備
目前為止,信息技術現代化已經深入到各大學校的圖書館,加強了圖書館在數字化、自動化和網絡化方面的跨越式發展和管理,真正實現了計算機網絡化和辦公系統自動化管理模式。而且,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學校大力響應號召,紛紛新建或擴建了一批新型的圖書館,規模龐大,環境優美,功能先進。同時,為了配合建設,學校也花了大量的錢購買了存儲設備,服務器和復印,打印,掃描設備和多媒體等先進的設備在國內外。擁有了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支持,確保了高校圖書館在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一)重要功能定位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高校圖書館與其他文化服務機構并沒有主次差別,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共同提供相關服務產生社會功能。高校圖書館主要功能有獲取資源服務、參考咨詢服務及信息素質教育,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中這些服務相互補充。可以說高校圖書館與其他文化服務機構為社會公眾服務以不同方式提供服務,從宏觀層面實現社會服務功能。
(二)潛在功能定位
所謂潛在功能是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高校圖書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本身并不產生直接社會作用,依托其他媒介才能發揮的功能,如基層圖書館、社區圖書館。因此高校圖書館潛在功能就是間接實驗的社會功能。如有效整合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共享信息資源,節省資金提高使用效率,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向社區及農村延伸服務,建立相關數據庫,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主動參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與企業合作,高校集中大量人才,每年都有很多科研成果,但缺乏足夠轉換機制,造成部分研究成果只能停留在實驗室中,無法及時轉化成生產力;而地方地區則缺乏相應技術無法及時提高生產力。高校圖書館占據有絕對優勢,搭建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將科研成果通過網絡發布出去,推銷成果。
(三)發展功能定位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展功能是高校圖書館有待進一步挖掘的社會作用。這一功能以前或許具有但并未有效發揮,或是社會賦予高校圖書館的新的社會責任。高校圖書館依托自身豐富資源與工作人員,承擔研究一些社會性課題。此外,高校圖書館也可以提供信息技能培訓工作,幫助公眾獲得與提高計算機使用能力與網絡技巧等,充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一)創新圖書館服務理念
高校圖書館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前提條件就是增強服務意識。高校圖書館有著豐富多樣的文獻信息資源,但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不允許外人查閱,讓館藏資源十分浪費。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并不是私有財產,高校經費來自于財政撥款,其本質就是社會成員的稅收,從而高校圖書館本身有義務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創新服務意識,樹立為全民服務的理念,自覺參與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中,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最大程度發揮館藏資源的社會效益。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公眾意識到高校圖書館的作用與重要性,引導社會公眾進行文化消費,通過各種文化熏陶,促進公民素質與文化修養的提升,構建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
(二)創新圖書館服務模式
高校圖書館想要更多的為讀者服務,更多的參與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首先要摒棄傳統的封閉式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現有模式,不斷的擴大服務范圍。在為高校師生服務的同時,將服務領域轉向為社會大眾服務,力爭將兩者有機結合,協調好各方面資源利用,盡量減少服務中兩者之間的沖突,從而實現對兩者的統一管理。除此之外,高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限度的完成對外開放工作的同時,對借閱規則進行適當調整。比如:(1)調整借閱數量。為了保證校園讀者的文學資源的需求,有必要對校外讀者的借閱規則進行明確的規定,不得超過在校學生的數量。(2)調整借閱期限。為確保圖書的流通率,對圖書的借閱期限作出明確規定且必須少于校內讀者的借閱期限。(3)調整借閱時間。為保證校內讀者的利益和優先權,緩解雙方在借閱時間上的沖突,校外讀者的借閱時間應以節假日為主。(4)調整借閱范圍。為更好的對古籍、外文原版書刊等重要文獻資源書籍的保護,對于這類書籍應有限度的實行對外借閱服務,不能誰想借就借,必須出示有效的借閱證明。
(三)強化館際合作與共享
加強高校圖書館和其他公共圖書館、文化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建設和共享硬件設施和文獻信息資源。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有效地整合了個人圖書館、展館、文學和人力資源的文化信息和資源,建立了不受地域、時間和空間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的限制,充分滿足了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信息的需求。通過這種共建共享的模式,方便社會大眾獲得所需信息與資源,有效減少區域內文化信息資源閑置與重復配置,大幅度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貢獻一份力量。如2011年1月江蘇省鎮江市正式啟動文獻資源共享聯合體“通借通還”項目。由鎮江市圖書館領銜,聯合江蘇大學圖書館、江蘇科技大學圖書館等以共享聯合體的形式推出“圖書通借通還與網上預約借書服務”。鎮江市市民僅需要持有通用證就可以在這些圖書館中免費借閱相關圖書,還書時選擇其中距離最近的一家即可。可以說這種模式不但給鎮江市民提供便捷的文獻借閱服務,而且推動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的合作與資源共享。
(四)開展圖書館網絡資源建設
傳統環境下單一的淺層次的文獻信息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公眾不斷延伸的文化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深層次文獻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應加強網絡資源建設,對于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可適當開設網絡課堂,根據讀者的不同需求設置相應的課堂和話題討論,讀者可以利用手機、電腦或者平板等移動設備很方便的進行在線學習和討論,輕松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同時,還可以開設專家課堂、名師在線服務等,選取一些權威性的專家在網絡上進行視頻講堂或者在線服務,方便讀者自行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專家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服務。此外,還可以構建個人數字圖書館,依托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創建的個性化私人空間,其本身也是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延伸,同時,以與公共數字圖書館為基礎的個人數字圖書館,服務器性能穩定且有專業管理人員,讀者可以放心使用,保障個人信息與資料使用安全。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下高校圖書館面臨著更多發展機遇與挑戰。只有準確定位自身與不斷創新服務才能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為讀者提供更加舒心、全面及貼近生活的公共文化服務。不同地區高校圖書館存在一定差異,為了提高經費效益,各地高校圖書館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發展需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準確定位自身,實現高校圖書館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
[1]楊玫.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在確立圖書館學術地位中的重要性[J].中國科技信息,2017(07(:11.
[2]程浩.高校圖書館民國圖書保護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3(:45.
[3]張若友.大平面布局全開放模式下高校圖書館主要噪音及控制[J].農業網絡信息,2017(04(:92.
[4]蒲放.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困境與路徑研究[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02(:112.
[5]孫掌印.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前沿熱點及其知識基礎可視化分析[J].圖書館建設,2016(09(:47.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學院圖書館)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高校圖書館效用研究”(編號:16JK1285)成果之一。
閆毅(1979-),女,陜西西安人,西安財經學院圖書館;王瑤(1989-),女,陜西西安人,西安財經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