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高三作文教學中的一場硬仗
李 莉
在高三的語文教學中,語基復習易于操作、便于把握,更能收到立竿見影之功效,而作文教學相比而言則范圍廣、費時多、見效慢,因此,高三語文復習重基礎輕作文幾成普遍現(xiàn)象。作文教學往往成為語文復習中的“雞肋”甚至“空白”,我們都不愿為之“耗時”,常常是訓練見機行事、指導蜻蜓點水、評講輕描淡寫,這種急功近利的應試思想,從根本上影響了語文備考質(zhì)量,并必然影響到學生的高考語文成績。
高三 作文教學 備考質(zhì)量
以前我從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真正半路接手,才走出作文認識誤區(qū),這位女生的情況不是個例,班上還有幾個同學也有類似情況,我意識到這將是我面臨的一場硬仗,因為作文完不成,她的語文成績也許永遠上不去。重要的是她基礎很好,我認真分析了她高三以來各種模擬考試卷,選擇題最多錯2個,翻譯題滿分10分,她拿8、9分是常事,詩歌鑒賞題、語言應用題做得都很棒。除去作文60分,她的卷面可以拿到70多分,這讓我更加堅信她絕對是一個優(yōu)等生的苗子,如果作文能多為她掙點分數(shù),那么總分提高幾十分不是問題,高考是人生中面臨的第一次最公平的考試,一分就可以交換命運,更何況幾十分呢?雖然不知道結果,但我要盡全力幫她一把,挖掘她的學習潛力,幫她順利度過瓶頸,重回自信。
做法一:片段入格,化大為小;
既然這位同學長篇寫不了,那么就堅持每天寫小片段開始吧!對這些“望文生畏”學生而言,我嘗試了多種形式的練筆——寫生活札記,寫分析性短論,開展擬寫開頭、結尾、列提綱、新聞點評等專項訓練,都能訓練學生思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我精選歷年作文真題,分板塊讓學生練習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漫畫作文等幾種題型,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等各類文體,讓學生熟悉幾種構思套路,每天300-400字,化大為小,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的成功和進步,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自我提高的需要。雖然每天除了備課、做題、講課、日常作業(yè)批改,還要多看110個小片段,加大了工作量,但堅持下來,精批精改,效果顯著。我把每天的課前五分鐘當成反饋作文片段的主戰(zhàn)場,多宣讀學生作文,對比較差的作文讀局部,如一個好的比喻,甚至一個好的詞語。老師讀,同學讀,學生自己讀。把主要目光投向優(yōu)點和成功的地方,多打激勵性的分數(shù),每天保證有10%左右的滿分。少數(shù)太差的文段寫出翔實評語并列出優(yōu)點,消滅低分。就是用這種辦法,我欣喜地看到了這位女生在《快與慢》這則分析性短論中寫道:
“從古至今,“慢”以平穩(wěn)、祥和的方式展現(xiàn)她的美,而“快”作為人們眾多需求的產(chǎn)物,滲透進社會的每個縫隙。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人,吃飯追求速度,而不再講究平衡,在出行快、物流快、信息快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更是分秒必爭,但卻因此忽略了身邊事物的美好。一人一壺茶,一書一片天的日子正離我們遠去,在“加速”的時代中,在敏捷的思維下保持一顆平穩(wěn)、安靜的心,以慢的心境存活于世,以快的姿態(tài)跨步向前,也不失為一種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
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同學們“我手寫我口”,由少到多,將自己零碎的思路梳理起來,形成文字,我相信會有提高的。
做法二:時量要求,80分鐘、60分鐘、40分鐘;
從速度質(zhì)量要求,書寫清楚,卷面整潔,到文章中心,選材立意,構思表達,有“亮點”等等,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訓練。為了防止拖欠或缺寫,專門印刷作文稿紙,當堂發(fā)下,當堂寫作,當堂收交,絕不遲交或拖欠。起初,限時80分鐘作文學生基本都能完成,這個女生也說時間“從容”,等到60分鐘時,全班有一半學生沒有寫完,但我的要求是強制交,這個過程是艱難的,因為總有一些同學追求完美,遲遲不愿上交,但這種時間的要求形成習慣,慢慢地,他們形成了緊張意識,速度會有所提升。最后限時40分鐘時,大部分同學都能完成700多字的作文了。而這個女生也完成了600字的作文,雖然字數(shù)不夠,但她終于寫出了一篇完整的作文,我還是很欣喜的。
做法三:重積累,固根本,浚泉源。
“欲求木之長者,必故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加強高三作文教學,必須注重培根固本,努力強化學生的語言積累,根深才能葉茂,源浚方能流長。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問題便出我的學生沒有“米”。這“米”在何處?高三的學生多住校,想讓他們在周末一天多積累是不現(xiàn)實的,我抓住了他們在校時間,幫他們甄別選取優(yōu)秀時評,經(jīng)典素材。一是記得“死”才能用得“活”。充分利用早自習甚至課堂時間,讓學生多背點經(jīng)典美文、格言警句,只有牢牢地記住并理解意思,才能活用。二是擴大課外閱讀,在讀中積累語言。沒有適量的課外閱讀,寫作源泉必然斷流。每周用一節(jié)晚自習讓學生自由閱讀,選擇精美時文和優(yōu)秀習作印發(fā)給學生作為語文快餐,鼓勵學生忙中偷閑每天擠出十分鐘讀書看報調(diào)節(jié)緊張神經(jīng),老師也可以適時地提問一些時事問題幫助大家思考……日積月累,也能集腋成裘。三是利用好每周回家時間。曾經(jīng)有位家長對我說:看著孩子每周只能回家一次,課業(yè)負擔重,搜集材料力不從心,我就想能不能平時幫著孩子淘一些好素材和時政,剪貼在本子上,返校時讓孩子帶回學校看。我覺得她這個主意不錯,就鼓勵她這么做,沒想到,這位家長一直堅持到高考,剪輯了厚厚的一本作文素材給孩子用,并將時事評論、名人名言、經(jīng)典美文分門別類,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盡管高三了,但高三的作文教學并不如我們想象地那么樂觀,這是一場硬仗,不能掉以輕心。只有我們走出重語基輕作文的認識誤區(qū),真正擺正作文教學的位置,認識到我們的學生“先天不足”,必須“大補”,同時加強自身學習,多聽課反思,多向優(yōu)秀教師吸取寶貴經(jīng)驗,才能夠從容地指導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寫作能力和作文成績。
(作者單位:廣州省深圳市華中師范大學龍崗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