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軍
(中壩鎮勝利街小學校 四川 江油 621700)
農村科學課如何促進學生發展
何 軍
(中壩鎮勝利街小學校 四川 江油 621700)
農村教育是備受關注的教育,而農村的科學教育更是不容忽略的教育。由于農村科學教學的條件和設備與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從實際出發,抓住農村中的優勢,認真研究農村科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科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應該把社會當作教材,科學教材本身就提供了多方面的科學知識,通過學生了解天文、地理、人體、生物、機械等多方面的知識來認識社會和大自然。如在講解有關樹木方面的知識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把課堂設在山坡樹林里,問他們這棵樹的名字是什么?它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到了秋天它會落葉嗎?有的樹秋天落葉,有的為什么不落葉呢?樹木對我們的生活有沒有好處呢等等這些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調查,查找資料,并設計對照性實驗進行探究,實驗過程是難點,教師需要全程指導。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對于生物多樣性的理解會得到加深,科學能力會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他們的環保意識會得到加強。這就是挖掘身邊課程資源的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種生動形象,可觸碰的課程資源遠比課本上冷冰冰的知識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效果更好。
又如學生在學習《星空》時,發現為什么星星會一閃一閃的?學生結合課本知識交流后認識到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同樣,在學習《國旗是怎樣升起來的》時,認識了滑輪,知道了它們的特點、作用,分類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學習《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兒去了》和《衣服干得快慢》時,學生了解到水蒸發現象,知道了水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能找到在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發的例子。
農村地域廣闊,以農村為課堂培養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講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時,可以帶學生到田野里、山坡上、樹林里去觀察,采集各種植物,比較后制成各種葉標本;繪制各種根莖的結構,進行分析歸類;畫出不同形態,種類的花;把采集到的果實進行比較、分析、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出果實的共同特征。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思維能力和動手制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此外,科學教學還可以跟農村生產、生活實踐聯系起來,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能力。如種蠶豆掌握種子發芽及生長所需的條件;養蠶知道蠶的生長變化情況。學生參加這些實踐活動,既有利于他們種植、飼養等基本技能的培養,又能增長他們的社會知識,豐富他們的直接經驗。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科學實驗教學已成為農村科學的重要手段。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農村小學現都按一定標準配有顯微鏡、浮力實驗盒、聲學實驗盒、放大鏡等部分儀器,教師應充分合理利用這些資源,盡量做到物盡其能、一物多用,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儀器,自主設計實驗盒進行實驗操作的方法,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實驗效益。如學生學習《電磁鐵》一課時,通過制作電磁鐵,從實驗中發現電磁鐵也具有磁鐵的性質,同時進一步了解電磁鐵的南北兩極可以改變的,磁力的大小也可以改變等秘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實驗能力。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其主要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茖W課是一門操作性,創造性、趣味性和社會性很強的課程,非常適宜對學生進行創造能力的培養。農村的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對小玩具小制作興趣濃厚。教師可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天性,激發他們愛制作、愛科學的熱情,加以正確引導,讓他們在課余時自制一些學具,在玩耍摸索中去發現知識。如用硬紙片、水銀鏡片等制作潛望鏡,在《平面鏡成像》教學中使用;此外,還可用紙杯、細線、火柴梗等做土電話,用鐵絲、線軸做滑輪等等不一而足。讓學生自備自制一些學具,既可解決學校儀器、材料不足用的困難,又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科學的發現始于疑問,而發現問題,是創新的開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創設情景,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從而樹立創新意識。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素質,恰當地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是科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如學習《紙是怎樣造出來的》一課時,讓學生了解到造紙的主要原料是木材,從而教學他們要節約用紙,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學習《天氣》一課時,使學生了解到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此外,農村科學教學還可以加強學生身體素質、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培養,教育他們鍛煉身體,掌握基本勞動技術。
總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做好農村小學科學教學工作,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在認真學習新課標理念之基礎上,要加強對農村教育實踐的研究,爭取找出切實有效的方法不斷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探究精神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何軍(1977.12-),本科,小學科學教育研究,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勝利街小學校。
G624
A
1672-5832(2017)11-0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