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蒙 安川川 辛佳東 葉儒峰 朱學蓮
(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13)
關于工科特色鮮明高校中外語專業發展現狀研究
張蒙蒙 安川川 辛佳東 葉儒峰 朱學蓮
(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13)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教育需求的多樣化發展,培養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外語人才成為高校重要的使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決定》中明確了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指出從改革教育機制這一根本入手,整合社會資源,創新教學理念、教學秩序、課程結構及測評機制,都要具有國際化大視野。本課題擬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從地域角度多方面分析工科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中外語專業的發展現狀,期望對其今后改革趨勢的研究更加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國情,更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投放。
工科特色;外語專業;發展現狀
1998年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受教育部的委托,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國高等院校外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制定了新的教學大綱,并于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實施。江蘇省內多所以工科為特色的高校正是在這一段時期紛紛創辦了外國語學院。其辦學思想基本上都是以《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及教育部《高等學校英(日)語專業教學大綱》(2000)為指導。
經過十余年的時間,這些以工科見長高校中的外語專業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工科特色鮮明的的高校中,外語類文科專業的發展似乎也逐漸出現了不少問題。隨著低端外語人才的飽和,以工科見長的高校外語專業的認可度在社會上逐漸降低,伴隨學生的滿意度的降低,每年的招生難度越來越大,因此學校不得不壓縮外國語學院規模。再加上雙一流大學與雙一流學科的建設,以工科見長的高校更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頂尖的學科建設上,導致外國語學院的建設停滯不前。
由于中國過去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沿襲前蘇聯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外語教育模式,其主要目標是培養“精英”型的語言專門人才。而在目前的市場經濟下,對于單一型的語言類人才已經逐漸趨近飽和,需要的是復合型的專業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反思。從另一方面來說,工科特色院校外語專業目前發展艱難也是因為目前教育競爭激烈的問題。隨著1978年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生源數量逐年減少,考生變得炙手可熱。在國內早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等素有八大外國語大學之稱的名牌語言類大學,而工科院校文科專業本來就比較薄弱,因而該校純外語專業的發展狀況肯定就更加不容樂觀了。
除了外在的客觀原因導致工科院校的外語專業發展狀況不容樂觀,還有許多內在因素導致工科院校外語專業的發展進退維谷。以江蘇省內某大學為例,2015年英語系專任教師人數為29人,其中正高職稱僅有3人,17人為講師。日語系專任教師人數為13人,正高職稱的教師僅1人。當然,這在工科院校中可以算是高配了,其“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在全國公布的該學科排名中位列第32位,也是江蘇省獲評“A+”與“A”等級的四所高校之一。然而,相對其他工科專業而言,該校外國語學院的發展狀況仍稍顯遲緩。以該校2013-2015年度外國語學院的教研經費使用狀況為例,平均每年的教研經費在10萬元左右,在整個學校的教學經費使用占比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另一方面,工科院校外語專業在讀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認同感普遍都不是很高,大部分學生是被動調劑到所學專業,很多學生都存在著轉專業的想法。但其實就就業率來說的話工科院校中外國語學院的就業率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其就業對口率也較高,但薪資水平一般,這可能也是間接影響學生滿意度的一個要素。
首先,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打破沿襲傳統的外語教育模式,采取適合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工科院校外語專業開設課程時應當注意提升學生的母語水平,注重培養外語專業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其所掌握的外語具有本校強勢工科專業的特色,這樣才能為工科特色院校的外語專業注入新的特色與活力,令外語專業學生更具市場競爭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與滿意度。于此同時,由于目前市場對于簡單筆譯工作者的需求已經趨近飽和,在課程設置時也應考慮開設同聲傳譯課程,提高學生同聲傳譯的能力,不能僅僅讓學生的能力停留在簡單筆譯的程度。
其次,工科特色鮮明的院校應加強師資團隊的建設。工科院校的外語專業在師資結構方面普遍存在不均衡現象,其高層次人才偏少,語言學及翻譯方向、外國文學研究方向的高層次人才尤為緊缺。還有部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仍存在一定不足,教學理念和方法有待進一步改善。
最后,當學校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后,工科院校的外國語學院也應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拓寬學生實習實訓渠道,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充分用于實踐,強化學生專業能力與實踐應用的對接,為其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積累下豐富的經驗。這樣也將更好地促進外語學科的建設,同時也有利于企業獲取更多優秀人才和社會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綜上所述,工科院校的外語專業發展雖然存在著種種困難,但是只要適時調整,努力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其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本文調查研究的范圍不夠廣,研究的周期也不夠長,且僅限于特定區域的工科院校,所以所發現的問題不足于代表所有工科院校的情況 ,尤其是重點院校的情況。今后對于該課題仍需要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1] 王曉敏.工科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0):117-118
[2] 李延林.夏日光. 滯礙工科院校外語人才培養的三種因素[J]. 文史博覽(理論),2008,53-54
[3] 梁正羽. 關于工科院校外語系定位與發展的幾點思考[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4):47-49
[4] 劉志娟.簡論理工科院校外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改革[J]. 外國語文,2013,174-176
G40
A
1672-5832(2016)11-0260-01
本文為2017年度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工科特色鮮明的大學中外語專業發展狀況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