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勤
網絡時代技工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王在勤
技工院校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已成為普遍現象,網絡生活已成為學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聯網的發展,改變著人們學習、生活方式,這樣的環境給技工院校學生教育管理一方面帶來嶄新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極大的挑戰,學校必須積極探索網絡時代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切實提高學生管理水平。
網絡時代 技工院校 學生管理
(一)拓展了學生教育管理手段
網絡提供如QQ、微信等多種可交互手段,教育工作者可利用這些手段開展學生教育管理。由于這些手段消除學生心理壓力,且可創設輕松、愉悅的情境,并把信息的多種形式有機地整合,全方位、多視角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感知信息,體驗更為深刻、全面;同時也提高學生參與度,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提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
(二)擴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空間
由于網絡的開放、便捷、互動,為技工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陣地和領域。通過建立微信群或QQ群等,既可將學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和學習安排等融入其中,也可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的及時溝通,實現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全覆蓋;既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惑,也能及時傳遞有利于學生成長、家庭教育和學校人才培養的正能量,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形成合力。
(一)造成學生價值觀扭曲
一是技校生正值青春年少、價值觀未成型,缺乏足夠的判斷力,極易受良莠不齊網絡信息影響而造成價值觀扭曲。如學生出現好逸惡勞、貪圖享樂、自私自利等。二是由于上網成隱,脫離了現實生活,與家人、同學、朋友的關系疏遠,逐漸陷入一個無法擺脫的沒有人際接觸的世界,集體觀念和責任意識淡化。
(二)沖擊學生學習
目前技校生以初中畢業生為主體,他們心智發育不成熟,加上網上有很多使他們感興趣的東西,造成對網絡的過度依賴。學生長時間上網不僅荒廢學業,而且學習專注力下降,表現在上課時分心走神。在筆者觀察過:如果學生在上課時身上帶有手機,即使讓學生閱讀自己最喜歡看的書,很多學生也只能集中幾分鐘的時間,最長的也不超過半個小時就要摸手機,越是平時喜歡上網的學生集中精神的時間越短。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也會表現出許多不安的神情,頭腦中還會冒出很多與網絡有關的念頭。只要看到有新的信息他們就特別開心,如果發現什么也沒有,就會焦慮。
(三)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技校生覺得來到技校就是人生的失敗,希望逃避現實尋找安慰。因此,他們將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他們覺得網上自由、寬容、隱蔽,沒有現實中人際交往的壓力和約束,加上網上不良信息的誘惑,對學生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另一方面,學生長期面對手機,把自己長期禁錮在網絡世界中,跟同學交流機會減少,必然脫離現實生活,導致性格內向、性情孤僻,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后情緒低落、憂郁、動輒發怒等;由于對網絡的依賴,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睡覺前最后一件事情也是,如果哪一天手機沒帶或者沒有網絡,就會很焦慮,造成嚴重的心理疾病。
(四)傷害學生身體健康
很多學生由于長時間的上網,導致學生過早地出現比如脊椎受損、腰肌勞損、頸椎病甚至駝背、干眼病、急性青光眼、手指不停打字而導致的腱鞘炎等;學生由于長時間靜坐導致體能下降。與沒有網絡的時代相比,雖然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是身體素質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
(一)加強學習,不斷增強學生管理工作者對網絡掌控能力
首先更新觀念,同網絡一同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樹立當代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成為具有網絡時代特點的高素質的教育工作者的理念適應時代要求;其次,必須懂得網絡語言,能熟練使用網絡技術。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打成一片,也唯有如此方能游刃有余地利用網絡資源,做好學生工作。
(二)多措并舉,加強對學生網絡行為的教育和管理
一是加強學生教育。選擇如微信、博客、聊天室等手段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說服力、有針對性地宣傳和溝通,加強正面引導;把“育人”正能量灌輸和滲透到學生頭腦中去,培養學生是非判斷能力;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網絡于專業學習,促進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發展。二是加強學生自律。學校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法律知識講座等形式,加大宣傳,幫助學生真正認識網絡利弊以及沉迷網絡對身心的危害,增強學生對網絡自控能力,學會自己克制、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三是加強上網管理。學校可以制定學生上網規范對學生上網進行適當管理和干涉。
(三)積極引導,組織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一是重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一方面投其所好,通過微信、QQ等進行網絡交流活動,設置主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及時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校園文化活動,如網頁設計大賽、網絡征文大賽等,引導學生回到正常的網絡文化生活中來。二是積極開展戶外活動。如組織運動會、文藝匯演、社團活動等等,讓學生主動離開網絡、參與現實活動,敞開心扉,勇敢地和周圍的同學交往。
(四)關注健康,建立學生心理健康疏導機制
針對網絡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問題,學校需建立學生心理健康疏導機制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邀請專門的心理醫生或心理學教師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問題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詢活動;針對學生網絡心理障礙,建立一套專業性強、可操作的心理治療方案,幫助學生調整狀態,走入正常的學習生活。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