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國
(內蒙古師范大學體育部,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自高校課程體制改革以來,高校體育普修課經歷了從指定課程到選修課,再到后來俱樂部、高水平運動隊的轉變。學生的自主性、興趣性、積極性和個性化有了很大的提高,曾一度極大地提高了高校體育普修課的教學質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有很多新興的娛樂項目和游戲走進了大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并對他們這一群體的日常生活習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近年來,從全國大學生健康體質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群體的體質呈現出快速下降的趨勢。為了增強高校體育普修課的教學效果,有限的條件下增強大學生體質健康,我們在體育普修課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了相關的實驗和探索,并得出了一定的結論,總結出了一定的經驗。
通過了解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以及大連科技學院等十幾所高校的體育普修課上課狀況,發現大學生們雖然要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進行課程選擇和學習,但每個班級中真正對課程所選項目有極高熱情能積極參與到課程中去的學生僅15%左右,通過學習產生興趣的并能主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的在35%左右,為了完成學分而被動來學習的人數在50%左右。雖然有些學校在努力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增強考勤力度,但也難免出現諸多上課見習情況的發生,特別是女生較多的班級。
雖然高校課程設計過程中,各個高校的相關人員盡心盡力、絞盡腦汁,上課教師認真負責,即使上課過程中任課教師們絞盡腦汁,但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仍不能讓人滿意。后來發現,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是改變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對課程項目服務性的有效配合才是關鍵所在。
團隊學習是指將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律分成不同的團體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類似于分組教學。分組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按照寢室分組,按照專業分組,隨機分組指派組長,按照性別分組等等。在期末考評時根據學習效果和考核結果給予組長相應的優待,以調動組長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在每個教學階段(課中和教學時數)進行相應的教學檢查,檢查結果與期末考核相掛鉤,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屬于被動性學習。這種分組類似于“捆綁銷售”,學生個人的學習變成了群體的學習,個人的結果對團體的期末考核有影響。這樣就能在其學習過程中,有效避免“個人成績無所謂”和“60分萬歲”的情況發生,還能從某方面增強團體合作能力,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組長的組織能力、教學能力。
在通過分組之后,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做到責任到人。體育委員負責總體服務性的工作;組長負責組員的訓練、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團體的整體工作;組員有在兼顧個人訓練效果的同時配合組長提高團體整體效果的職責。落實責任到人,能有效改變體育普修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定位,將學習從一個人的事變成了一群人的事,將課程學習從自我為出發點轉變成了一個群體整體學習效果為出發點,將一個人的事變成了大家的事,能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站在大家的立場考慮問題,能增強自身責任感、團體協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責任到人,既能鍛煉體育委員和組長的大局意識、責任感、使命感和組織協調能力、教學能力,也能加強他們對項目、動作、技術的理解能力,對今后的成長具有積極意義。通過責任到人,也能增強普通學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通過2學年(4個學期)對大一、大二學生的教學實驗發現,學生跑步(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男生、女生50米)滿分(根據國家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相同)比例從最初 0.42%提高到了 1.25%,及格率從 67%提高到了83%;立定跳遠滿分率從2.9%提高到了5%;引體向上(男生)從平均5.6個提高到了11.3個;仰臥起坐(女生)從37.1個提高到了46.6個。種種測試結果都顯示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期末考核中,無論是球類項目還是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還是近年來新興的體育項目,雖然嘗試了“競技測試法”、“多人裁判考核法”、“精準比賽法”、“班級競賽法”等不同的測試方式,但結果都驚人的相似,就是課堂考核結果都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在保質保量完成課堂教學的情況下,在每堂課或者相應課時,組織組與組之間、不同項目之間、班級之間進行類似于拓展運動的活動。發現團體內部的團結協作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實驗中,個別學校(內蒙古師范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大連科技學院)還嘗試了體育課堂和院系(相關院系管理學生的副書記和輔導員、班主任)合作的活動,從反饋的信息得知,學生的精神面貌得到的很大提高,有效緩解了一些學生的自閉、焦慮等問題,改善了學生的心理狀況。
學生的課程選擇有主動性和個體傾向性,但受年齡和整體認知水平限制同時也有一定的惰性和局限性。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主動學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被動性學習。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提高對錯和好壞的認知能力,提高體育的整體認知水平,通過在高校體育普修課中開展“團隊學習”和“責任到人”的教學實驗,在發揮教師教學主動性的同時,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和被動性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和團體性,并在課堂考核和學期考核中取得了很大成效,總結了一定的經驗爭取在今后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進行深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1]程大力.武術與宗法傳統[J].體育文化導刊,1990(6).
[2]孫維國,辛治國.散打對當今大學生心里鍛煉作用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3(9).
[3]虞定海,郭玉成,李守培.武術國際傳播研究綜述[J].體育文化導刊,2011(2).
[4]孫維國,辛治國.高校太極拳課教學方法探析[J].體育博覽,2011(1).
[5]劉科,辛治國.城鄉女大學生體質對比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2013(2).
[6]辛治國.武術在我國轉型時期發展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4(9).
[7]孫維國,辛治國.承包責任制學習方法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2010(4).
[8]孫維國,辛治國.大連海洋大學學生健身意識調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