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艷華孫璞
(1.北京市海淀學區管理中心,100036;2.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100088)
體質與健康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對海淀區小學生運動素質發展影響的研究
廖艷華1孫璞2
(1.北京市海淀學區管理中心,100036;2.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100088)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和方式,是現代體能訓練的重要發展方向。近兩年,身體運動功能訓練開始涉及學校體育領域,但相關研究還不多,處于起步階段。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生運動素質,作者試圖將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引入到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以幫助體育教師拓展教學思路、為提高課堂體育教學的實效性、豐富學生體育活動、增強學生體質提供理論依據。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和方式,重視學生生長發育規律,強調動作功能性的訓練,將動作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募集起來,較好地矯正學生身體姿態,強化神經肌肉的支配能力,提升本體感受功能,加強關節的穩定性,提高學生運動素質,增進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技術動作和掌握運動技能,為發展運動素質提供有利保障。同時,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多樣性、科學性、趣味性為體育課程增添了新的內容和方法。
筆者選取北京市海淀區72名學生(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6名)為實驗對象,共進行20周的實驗,每周訓練4次,每次訓練時間為20min,測試分別在每周二、周三、周四以及周五的課間操時進行。其中第1周進行預實驗(初測),第2~第19周進行正式實驗,第20周進行實驗后測試。主要對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和柔韌五個指標進行測試,同時選取FMS(身體運動功能動作篩查)作為檢測小學生運動功能的測試指標。測試后的結果表明,實驗組在進行18周的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后,功能性動作篩查總分有顯著性提高,而同期進行常規體育活動的對照組僅有小幅度提高,說明身體運動動作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動作控制能力、身體穩定性、靈活性、平衡性以及本體感覺等。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強調動作是一切運動的基石,規范基本動作對于提高運動能力和身體機能至關重要。動作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各項身體運動的基礎,多個基本動作復合組成復雜多樣的各項技術動作。小學生進行身體運動功能動作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并建立正確的基本動作,重要的是,通過掌握這些基礎動作,矯正錯誤動作,修繕機體薄弱環節,取締代償動作,從而提高機體各環節運動功能。實驗組進行的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設計,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注重小學生動作形成順序和技能的形成。身體運動功能性訓練強調全身各環節整體協調發力順序,形成完整的動作鏈。在練習中加入彈力帶等器械,建立非穩定訓練條件,本體感受器可以得到有效刺激,這就要求有更優化的肌肉間的協作收縮能力,敏感性俱佳的本體感受器以及神經對肌肉的精確控制,從而表現出更好的平衡能力。另外,非穩定條件可以充分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從而在內外環境發生變化時,機體能夠迅速準確地做出反應,表現為機體協調性和穩定性、動作控制能力、靈活性等的提高。非穩定條件能夠通過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性,募集更深層的穩定肌參與運動,表現為機體平衡性的提高。
經過18周的實驗后,對實驗組、對照組各36名學生的運動素質進行了再次測量。其中速度素質、靈敏素質實驗前后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柔韌素質具有顯著性差異,力量素質和耐力素質不具有顯著性差異。由此可知,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與以往素質練習相比,對發展小學生運動素質起到促進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速度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有積極的影響。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身體,并運用合理的手段改善學生的體質;有利于改善學生不良的功能動作,減小潛在的運動損傷風險。由于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方法和器材的易學、多樣,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可以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筆者結合五年級小學生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教學實驗,在充分認識該動作訓練模式特點和優越性的基礎之上,從理論、實證兩方面將小學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模式應用于學校體育教學中。身體功能訓練的內容與方法,只是起到豐富和拓展現有體育課教學內容的練習方法和手段的作用,而不是取代現有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通過采用動作模式的訓練,進一步使學生自覺、有興趣地參與體育鍛煉,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為學校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全面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提供支持。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84-232.
[2]尹軍,袁守龍.身體運動功能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3]張建華.孫璞,楊國慶.功能訓練的反思[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5):27.
[4]肖敏敏.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身體姿態控制和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