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南開大學體育部 天津 300300)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都非常關注體育事業的發展,積極推出了多項有利政策,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等。體育事業的發展對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具有深遠意義,不僅如此,體育事業還能夠優化居民的消費結構,對促進就業與社會經濟發展都產生積極作用。
因此,需要不斷推動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和技巧在乒乓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持續優化該方面的教學方法,加強創新,構建起科學的教學模式,使得整個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實效。
曹爽通過對初級中學乒乓球教學的研究證實分層次教學對改善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身體素質水平、乒乓球技術水平、生理機能水平的作用,好于傳統模式[1]。
對于我國體育教學而言,俱樂部式的這一特殊的體育教學模式是未來最主要的發展方向。高校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以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為基本理念,充分結合現實狀況,針對學生的特殊性而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著重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力爭上游的競爭意識[2]。
乒乓球教學訓練中采用合作教學模式可以較快地提高學生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有利于教學過程中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的實現,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及終身體育、終身鍛煉的意識,促進學生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加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3]。
應用競賽教學模式教學,能有效地調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綜合能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感的培養,顯著地提高乒乓球教學的效果[4]。
在群體教學這一特殊模式下,教師在開展兵乓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能夠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將得到提升,如團隊合作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等,促使學生更充分地掌握各種乒乓球技能[5]。
將比賽式的教學模式引入到乒乓球教學訓練中,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技戰術水平,使得學生具備良好的競技能力,在比賽中能及時發現學生基本技術掌握中的薄弱環節,教學訓練成果顯著提高,通過比賽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同時,通過比賽學生們對規則和裁判法的理解和主動學習意識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另外,通過對比賽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跟蹤調查數據顯示,引入比賽教學模式后的學生課堂、課后練習的主動性顯著增強[6]。
目前國內學校的乒乓球課教學訓練中往往比較重視技術教學,而忽視了體能訓練。乒乓球是中等強度,有氧代謝為主,無氧代謝為輔的運動項目。專項身體素質以速度、耐力、靈敏性、協調性為主。良好充沛的體能是乒乓球運動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體能,技戰術水平才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嶄新的學習方法,以互助合作的小組為組織學習的基本單位,科學系統的利用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有機結合,有利于烘托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并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合作教學法在乒乓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具有廣泛的前景。
領會教學法在學生學習運動技能過程中為其提供豐富的練習時間,使得學生能借助多次練習而深刻領會運動知識與技戰術,促使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這對于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
當前乒乓球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在極短的課堂時間內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得學生們能夠掌握乒乓球技戰術與運動知識。目標教學法的好處是充分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熱愛上這門課程,實現各項學習目標。針對于此,有必要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引入目標教學法。
表象訓練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早已得到廣泛的肯定和重視。表象訓練法,在乒乓球的教學訓練過程中,可以作為一種積極的輔助性教學方法,在技能的掌握、學習、復習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回顧動作,提高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礙和培養積極的學習動機。在教學訓練過程中積極的運用表象訓練法,可以明顯的提高教學訓練的效果。
在現代多媒體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下,教師可以制作出精良的體感技術乒乓球課件。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利“WindersFor Kinect”3D攝像頭而捕捉到學生技術動作,將身體的各個方面呈現出來,并展示出整個運動的過程與軌跡,從而實現在虛擬情境下的技術練習。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對教學方法手段也不是非常認可。為了提高學生對乒乓球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習乒乓球的興趣,實施體感乒乓球教學則顯得非常必要。
乒乓球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教學內容簡單重復,對技術理論講解相對較少,缺少裁判法和規則方面的講解教學等,技術教學的具體內容存在歧義,教學訓練水平亟待提高等。在對乒乓球教學實驗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考核方面,學校仍沿襲傳統的方式,缺乏創新意識,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大多仍停留在傳統的技術性訓練方面。除此之外,當前學校設置的乒乓球課的學時非常少,相應的考試方式和標準也比較單一,難以充分考察學生的綜合技術能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應用,不斷將新的技術手段和教學結合起來,切實提高乒乓球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通過俱樂部模式和群體教學模式等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基層教學訓練水平的提高,重視乒乓球課中體能訓練,提高體能訓練水平和質量,運用豐富的、新的教學訓練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和訓練的質量和水平。
[1]曹爽.初級中學乒乓球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2]陳衛東.分層次構建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學俱樂部的實驗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3]黃家蓮.合作教學模式在高校乒乓球教學的實驗研究[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9(3):237-240.
[4]宋亞炳,王偉強,劉建進,等.競賽教學模式在乒乓球選項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學刊,2014(2):90-94.
[5]楊昆.小群體教學模式在乒乓球普修課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4.
[6]張小龍,李鳳華.高校乒乓球實踐課引入比賽激勵機制教學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1):93-95.
[7]屈建華,黃敬華.乒乓球專項體能訓練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