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黑龍江省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青少年拳擊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對策①
劉洋
(黑龍江省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拳擊作為格斗型運動項目,在比賽的模式以及訓練方法上存在的很多致使運動員身體出現損傷的因素,而受傷對于經常參與訓練的運動員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經過專業人士統計,拳擊訓練中較為常見的損傷種類是挫傷、扭傷、擦傷等。這些損傷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在賽場上,都比較常見。但是還有一些不是很常見的損傷,如局部關節脫臼或是損傷。但是這種類型的損傷一旦出現給運動員帶來的后遺癥卻是不可逆的,尤其青少年,所以拳擊教練一定要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教會青少年如何在訓練與比賽中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青少年 拳擊運動員 損傷 預防措施
隨著人們對運動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大,拳擊這類格斗型運動項目也開始廣受關注。并且由于其賽場上激烈的對抗性以及觀賞性,一直被人們視為勇者之間的對抗。但是這項運動一旦出現較大的損傷情況,勢必會讓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與未來發展受到阻礙,本文將會對青少年拳擊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以及保護措施進行列舉,僅供參考。
為了讓本次調查的結果以及數據具備說服力,此次找了50名拳擊運動員參與實驗測試。測試的結果是這50名運動員身上的損傷得到統計以后一共133處,為了更為直觀地對傷口進行查驗,我們對傷口的種類進行了整理,在整理過程中發現其中上肢的損傷的數量為111例,占據總數量的83.4%;面部的損傷的數量為22例,所占的百分比為的10.4%;下肢損傷占據的比例為6%,一共有8例。從這組數據可以觀察到的結果是青少年在訓練以及比賽的過程中中容易受傷的位置主要分布在上肢以及頭部。導致這個結果出現的原因是這項運動在比賽過程中對于運動員可以擊打部位以及獲分技巧上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便是運動員如果在比賽中擊打到對方的面部以及頭部時,可以獲得較好的分數。所以運動員在基礎的訓練中會著重對這方面進行針對性訓練所以一般情況下,在實際比賽的過程中擊打到其他部位機會相對較少。青少年運動員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為了對使用的技巧以及方法進行訓練,頭部以及面部基本上每天都會受到成百上千次的擊打。所以這些運動員的損傷部位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
青少年拳擊運動員在進行日常的訓練時,教練為了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會在訓練中加入一些激烈程度不亞于正規比賽條件實戰,這些條件實戰的演練會在實際操作中給運動員的面部以及上肢等部位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并且一般情況下,這些損傷大多為閉合性質。原因還是拳擊比賽中的得分規定以及特點決定的。所以這些得分較高的部位受到的暴擊率也普遍較高。如果此時運動員受到的損傷程度較輕,受傷的部位會只是出現一些紅腫或是淤青的現象。但是如果受傷部位受到的擊打幅度較大,紅腫部位可能直接出現一些挫傷的特點,挫傷在康復中需要的時間也較紅腫長。
其次,最為嚴重的損傷應當是韌帶拉傷,這種損傷出現的頻率也較高,因為我們身體上的關節處較多,身體調節支配關節時就需要得到韌帶的協助。所以一些運動員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一旦技術動作不夠規范、用力過猛、或是動作的幅度過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運員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這中韌帶拉傷的修復時間長,同時,青少年由于年齡上的特點,比較好動,一旦在休養或是參與訓練期間動作幅度過大,沒有多加注意,就可能就會延長損傷修復需要的時間,甚至導致損傷成為舊疾,無法根治。
無論是青少年拳擊運動員還是成年運動員在參與拳擊訓練或是比賽時,都可能出現一種名為“假興奮”情緒狀態,導致這種情緒出現的原因是由于運動員在賽前沒能將自己緊張的情緒進行良好的調節,就直接導致了在執行訓練以及比賽的技術動作時出現動作不準確或是變形的情況,這個問題的出現就會直接導致運動員的關節出現一些技術性的損傷。為了防止“假興奮”情緒給運動員正常訓練帶來困擾,因此教練在組織青少年運動員進行日常的技術性動作訓練時,一定要帶領運動員做好提前的預熱準備活動,要給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動作進行觀察,防止運動員由于出現“假興奮”的情緒,對自己或是對方身體造成較大程度的傷害。也為了防止運動員這種情緒波動對自己帶來的損傷,教練要在比賽或是訓練開始之前對學生的心態進行穩定,盡量安撫運動員的情緒,尤其是青少年運動員,在情緒控制力上不如成年人,此時需要帶隊的教練投入更多的精力,讓拳擊運動員可以在比賽過程中保持一個穩定的情緒狀態。
由于拳擊運動比賽的打擊目標主要控制在頭部,因此運動員產生輕微腦震蕩的現象也會較為普遍,針對該現象我們在日常訓練當中也應該進行針對性的防護訓練。其中對技巧的訓練應該有所加強,如擊打腳步的練習、閃躲方式的練習、抗打擊時手的位置的練習等,這些技巧可以幫助運動員有效的降低頭部的損傷,從而預防輕微腦震蕩的產生。
按照損傷性質的不同來劃分,可以分為挫傷和扭傷,這兩種傷害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技術動作不到位引起的。根據實際調查顯示,一部分運動員由于防御技術不到位,且攻擊盲目,沒有嚴格的進攻方法,因此會被對手找到弱點進行致命的打擊,從而造成一定的損傷。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訓練和比賽中,由于運動員動作的不規范,也會產生關節部位的扭傷。因此要加強對運動員技術動作的訓練,強調攻防兼備。
由于拳擊運動員在日常的訓練中也會產生一定的損傷,因此自我醫務監督也是很有必要的,是運動員預防和治療損傷的有效措施之一。如果有傷,要及時治療,調整訓練,不要延誤。運動員要積極地配合醫生的工作,尊重醫生的意見,共同避免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針對拳擊運動員損傷率較高的特點,應對其進行易受傷部位的強化訓練,尤其是對頭和手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幫助提高防護能力,降低薄弱部位的損傷程度。在進行指、腕、關節韌帶防護訓練時,需要對關節的穩定性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強化指、腕、關節韌帶周圍肌肉的鍛煉。通過加強對技術動作的訓練,預防挫傷和扭傷,利用沙袋進行擊打和抗打擊訓練,可以有效的預防損傷。
通過以上對青少年拳擊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以及預防對策的論述,可以發現的是拳擊運動員在訓練以及比賽過程中,受到的損傷基本為組織挫傷或是韌帶拉傷,這些損傷有大有小,需要的康復時間也存在差異。為了防止前集訓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受到程度較大的運動損傷,教練應該對運動員的操作技術以及動作幅度進行科學的指導,同時要在訓練過程中讓青少年拳擊運動員養成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比賽或是日常的訓練當中更要多加注意,防止產生過多的損傷影響賽場上的成績發揮。在日常拳擊技術動作的訓練過程中,運動員應該有意識的對自己動作幅度以及精準性進行規范,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
[1]魏東.淺析少年拳擊運動員的基本技術訓練[J].赤子(上中旬),2014(24):327.
[2]熊兆榮.云南省拳擊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的調查與分析[J].時代金融,2013(26):234.
[3]霍鵬翔.優秀拳擊運動員常用訓練手段的生理評價[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234.
[4]顧海衛.新疆15-17歲拳擊運動員骨發育調查[J].遼寧體育科技,2012(2):51.
[5]張震,郭志軍.優秀拳擊運動員鄒市明技術分析[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2(1):56-57.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14
G80-32
A
2095-2813(2017)11(b)-0014-02
劉洋(1979,4—),男,黑龍江雙鴨山人,本科,黑龍江省競技運動管理中心拳跆部部長,研究方向:體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