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杰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街頭鎮中心小學 浙江臺州 317205)
在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戶外拓展訓練的初步研究
徐文杰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街頭鎮中心小學 浙江臺州 317205)
在當前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知識的更新與發展不斷推動了整個社會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每個人都在努力應對這種變化中的壓力與挑戰。在傳統教育教學工作中,其最大的弱點和缺陷即是側重于對傳統知識的教授,而且教學模式主要以灌輸式和填鴨式為主,導致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出現“讀死書”的現象,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個性、創新思維、挑戰能力,因此,使得很多學生無法真正地適應這個社會。在這種情況下,該文通過探討戶外拓展訓練的這種形式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促進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健康發展。
戶外拓展 訓練 農村 中小學 體育教學 開展探究
戶外拓展訓練是一種新型教育教學方式,從根本上使得我國傳統而封閉式的體育課程得到了解放和開拓創新,讓體育課的內容和功能更加豐富多樣化,讓農村環境的學生接受更加現代化的體育教學引導。孩子的成長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小抓起并重點培養。戶外拓展訓練有效響應了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同時也與當前學生健康成長的需求有著一致性。因此,將這種戶外拓展訓練引入到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可進一步延伸和補充當前體育教學模式,同時也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在當前的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戶外拓展訓練是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借助并充分利用自然、戶外場地或者是人工有針對性設置的各種復雜環境,然后結合不同個人的心理特征和具體需求,來有目的性地精心設計各項活動,并讓學生在實際解決問題和接受挑戰的過程中,能充分激發和挖掘其個人潛能、勇敢、自信以及構建集體團隊意識的能力訓練。在開展某種戶外拓展訓練的過程中,其目標逐漸從單一化的體能訓練過渡發展到生存訓練,并延伸到心理和人格訓練、自我管理訓練等訓練項目。
開展戶外拓展訓練的項目內容可以是野外、水上、叢林等。其中,水上項目具體由游泳、潛水、跳水、賽船等形式;野外項目則有登山攀巖、遠足露營、戶外獨立生存或者是滑雪等形式。通過這些戶外環境下的各種訓練,讓學生全面體驗和學習各種挑戰項目,鍛煉身體素質能力的同時,也學習和收獲更多個人生存技能。同時,如果因為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或者是場地制約,可開展一些室內的拓展訓練項目,例如:溜冰、盲人走路、鄰居協作等游戲內容。因此,這種戶外拓展訓練是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一種全新體育內容,它跳出了過去學校傳統體育課堂那些跑、跳、投等基本體育內容,而是走出了校園,延伸到整個社會和大自然環境中,把體育活動的教學與社會、自然、環境融合起來,豐富了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內容,并促進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有效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新課堂。
3.1 培養學生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
通過戶外拓展的訓練,學生能從這種實踐體驗中學習到各種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例如:在戶外露營的拓展訓練中,學生需要自己搭建帳篷、生火做飯、覓食、看地圖等過程來鍛煉和培養其自身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并同時還需要在這種野外生存訓練中學會應對困難和麻煩,比如如何處理小動物的叮咬,遇到自己害怕的動物或者受傷等緊急情況該如何處置。
3.2 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拓展訓練過程中,其主要教學理念的思想是“團隊合作”,這種方式能使得過去傳統教育方式從“獨善”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從而讓學生在拓展訓練中來學會與集體相處、合作,并自行處理在集體中產生的矛盾和問題,以此來不斷適應社會并進一步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并從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獨立的親身體驗中,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好相處,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逐漸引導學生在這些戶外拓展活動中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到最后的“集體主義”概念,懂得為他人著想,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能力,并同時學會領略培養團隊精神。在這種戶外拓展訓練中,引導學生在集體或個人項目中,都應該盡自己最大努力去為集體爭得榮譽,從集體的力量中獲取信念,并感染每一個學生個體。
4.1 戶外拓展訓練課的教學指導思想
開展戶外拓展訓練課,其根本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引導學生體驗和實踐某項戶外訓練,來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能力,不斷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并順利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小學的常規體育教學過程可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而戶外拓展訓練的目標則是不僅要讓學生在身體和心理各方面都得到完善而健全的發展和提升,同時還注重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視和培養。在農村中小學學校中,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身心素質特點,來設計合理而有針對性的戶外拓展訓練內容。在此基礎上,來拓展和延伸了中小學體育課程的空間和時間。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學環境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完整的體育器材設備,而且也沒有較為完善的體育場地。那么通過引入拓展訓練的教學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種缺乏和劣勢,讓廣大農村中小學能通過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優勢來開展這種拓展訓練,使得很多體育課程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還能把傳統體育課堂滲透到社會與自然拓展的引導中,從而最大可能地拓展了體育課程的空間和時間,拓展并推動了我國體育課程在內容和方法上的改革。
4.2 戶外拓展訓練課的組織形式
農村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處于學習知識的基礎性階段,所以不少學生在學習中心理上的緊張和壓力,需要合理安排戶外拓展的體育課程,為了不耽誤其主課學習,戶外拓展的訓練課最好是安排在節假日或者是寒暑假。其次是在具體戶外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教學過程應包括基本的常規教學和野外綜合實踐,并最終通過考核完成教學。其中,常規教學包括基本的理論知識在教室、操場或者是校園周圍的自然環境中去進行教學,野外實踐過程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野外生存、生活技能,同時還能在野外考察學生是否具備一些基本的生存能力,并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學習。另外,這種戶外拓展訓練課每學期盡可能安排5~6課時,具體戶外訓練實踐過程根據實際條件和環境來確定。
綜上所述,將戶外拓展訓練積極引入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能豐富傳統體育教學形式和內容,同時也推動了學校體育教學在思想和模式上的進一步創新發展,讓體育課的教學過程充滿更多的趣味、挑戰,并起到實用性作用,深化了體育課的功能和價值,有效提升我國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水平。
[1]張明娟.將戶外拓展訓練引入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2,16(24):331.
[2]居向陽,賈軍茹,王軒,等.拓展訓練作為中小學體育輔助課程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4,24(12):72-73.
[3]安麒鋼.戶外拓展訓練對青少年集體榮譽感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0):35-36.
[4]高愛國,孫慶,牟曉峰等.論戶外拓展訓練與學生管理[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5):38-39.
G8
A
2095-2813(2017)05(b)-00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