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8)
合作學習在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應用①
何超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8)
伴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高校與教師已經越來越明確的認識到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師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情況卻不甚理想,體育教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以及高效合作學習的方式。針對這一情況,文章針對合作學習在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發揮合作學習對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效用,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
合作學習 體育教師 專業發展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學習單位的學習方式,小組成員通過相互協作、相互溝通以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教師開展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師擺脫傳統單一的教學角色,朝著課程設計、活動組織、活動參與、學習評價、科研探索等不同的角色轉變。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開展的合作學習使得體育教師能夠獲得專業發展。
1.1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者為了實現相同學習目標,以小組為形式開展學習的方式,在學習中設定了相關的激勵制度或政策來實現小組學習與個人學習的成果最大化。合作學習這一學習形式的本質就是學習者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依賴、責任明確的學習過程。具體來說,合作學習就是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小組同伴合作、溝通交流的形式,以實現小組學習目標為標準,最后評價小組整體成績來進行獎懲的教學方法。從合作學習的定義可以發現,合作學習的特征就是若干個學習者一同協作努力,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奮斗。對前人針對合作學習的定義認知進行歸納后得出合作學習是學習者之間形成人際互動的過程;是通過小組活動實現預定學習目標的過程;是學習者在小組學習中分工分析、責任明確的過程[1]。
1.2 合作學習的特點
相對于其他學習方式來說,合作學習擁有其獨有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擁有共同目標。個體化學習的目標往往與他人的目標不盡相同,而合作學習卻有著相同的學習目標。正是由于學習目標相同,導致學習者之間形成了潛在依賴的關系,從而在學習中會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第二,承擔個體責任。相對于其他學習方式來說,合作學習中不同的個體都需要分工,而分工的進行則展現出了不同的個體責任,以推動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個體責任這一特點保證了合作學習中全部的小組成員都可以獲得進步。第三,相互促進性。在合作學習中人際交往的互動體現得十分充分,個體在合作學習中將會通過語言、動作、行為來與其他進行溝通、交流、寫作,從而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2]。
2.1 進行合作教學,師生共同學習
高校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往往擁有眾多新奇、獨特的理念與思維,尤其是在互聯網環境中學生獲取各類信息的渠道增加,信息量變大,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日趨平等,體育教師與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也可以獲得專業性的發展。首先,體育教師與學生開展在課堂上的合作學習。高校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基礎體育技能、提升身體素質。體育課堂的教學則需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很多教師都會在體育課堂上運用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完成體育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的機會,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體育精神。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即為在體育課堂中建設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提問營造氛圍,讓學生能夠大膽說、開口說,還可以讓學生詳細填寫教學反饋表格,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可以反思體育課堂教學,挖掘體育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并且與學生一同商討提出解決方案,進而實現自身專業的發展[3]。
2.2 開展合作分享,師師共同學習
教師是學生開展學習的引導者與輔助者,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對于學校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氛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與教師之間合作學習還有利于為學生樹立起相互學習的表率。高校體育教師要實現專業發展就必須與其他教師聯系起來,切忌故步自封,而是時刻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思維與理念,強化與其他體育教師之間的專業探討,深化與其他體育教師的教學經驗交流,一同分享教學經驗,相互學習、相互扶持、相互支持,一同實現專業成長。高校要建立起和諧的合作氛圍,建立一種合作學習的文化。根據當前高校體育教師體育教學特征以及體育教師素質的現狀,推動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師師合作學習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體育教學的準備階段中體育教師可以與其他教師一同合作設計教學課程,一同開發教學計劃,一同分享教學經驗,一同討論教學難題。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相互評課的方式一同探索體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同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吸收新的教育思想。例如,體育系可以定期組織體育教師組織公開課教學,其中需要有經驗豐富教師的示范課,也需要有年輕體育教師的教學科。經驗豐富教師擁有眾多的寶貴體育教學經驗,駕馭課堂能力較強;年輕體育教師活力四射、思維活躍,更加擅長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教學。這樣一來經驗豐富的教師與年輕教師可以相互學習、相互觀摩,互補不足、一同進步。定期安排若干小時進行教學研究活動,教授相同年級、相同專業、相同課程的體育教師一同討論體育教學計劃、體育教學方法等,各自發表意見,一同解決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另外,高校還可以根據體育專業的特點,將體育專家請進高校中開展有關體育教學的一系列學術講座,以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讓體育教師可以掌握更多體育領域的前沿知識,熟悉體育專業教學的發展趨勢,拓展體育教學視野。
2.3 實施合作共贏,共同開展教研活動
高校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即為體育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內容來選擇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課題研究。在課題設計研究中與其他教師一同學習。例如,高校可以成立籃球教學研究小組,將不同年齡、不同教齡、不同職稱、不同經驗的體育教師組合在一起,相互聽課、相互觀摩教學方法,對籃球教學中的教學組織、教學管理、教學方法、訓練方式、運動負荷、講解示范等進行討論與交流,相互交換意見,并且提出相應優化建議,從而實現提升籃球教學質量的目的。又例如,可以成立青年體育教師培養小組,小組成員涵蓋體育教育專家、經驗豐富的體育教師、青年教師等。通過參與經驗豐富教師上課、組織青年教師備課、解答青年教師提問等活動,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以推動青年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
伴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當前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狀不甚理想,嚴重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以及相互合作學習,難以滿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自身專業發展,積極開展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實現自身專業發展,滿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需求。
[1]潘凌云,王健.構建教師專業共同體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5):91-95.
[2]尹志華,毛麗紅,汪曉贊.對話、規訓與權力:一個分析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三維框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2):100-104.
[3]張麗麗,馬志和,董宏偉.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5):44-46,66.
G8
A
2095-2813(2017)05(b)-01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109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實踐社團對高校體育教師可持續發展模式影響的研究》(項目編號:2016SJB890007);
江蘇省南京市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課題《實踐社團對高校體育教師可持續發展模式影響的研究》(項目編號:2016-R-51098)。
何超(1985—),女,漢,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與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