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軍 吳宏銘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運動干預高校教師亞健康個案研究
王燕軍 吳宏銘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本文對6名處于亞健康狀態的高校教師進行個案研究。從改善教師亞健康狀態的設想出發綜合有關理論、方法制定運動干預計劃與具體實施計劃。通過前期與運動干預后進行對比,證明:運動干預可有效降低高校教師的亞健康程度,改善其精神狀態,從而使其生活質量、身體素質等得到提高。
亞健康 高校教師 運動干預
高校教師在承擔了教學,科研和生活等各種壓力下,為承擔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為社會提供智力作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已經成為社會上最累的職業之一,他們的亞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
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在研究開展的過程中,采用了文獻綜述、實驗、數理統計以及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
采用目的抽樣,在問卷調查的山西大學教師中隨機抽取6名教師作為運動干預研究對象。
研究采用參與性觀察、量表測試和指標檢測等方法對研究對象生理、心理特征進行評估,制定體育干預計劃,并將研究過程劃分為基線期、運動干預第一階段、運動干預第二階段。
運動干預第一階段與運動干預第二階段中男性教師均選取武術與羽毛球項目,女性教師均選取健身操與羽毛球項目,其中穿插力量性練習,包括平板支撐與仰臥起坐或立臥撐。
第一階段(1個月):男女每周各運動干預3次(男性為晚一小時 女性為早一小時,運動強度均較弱)。
第二階段(2個月):男女每周各運動干預4次(每次晚各一小時運動強度適中-強)。
測試地點:以山西大學北操場、山西大學南操場、舊體育館等地作為運動干預地點。
測試人員:作者、課題組相關成員和一名體育專業教師指導。
(1)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成人部分)。
測驗共包括身體指標(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肺活量)、身體素質(坐位體前屈、俯臥撐、1min仰臥起坐、縱跳)等指標。
(2)亞健康狀態自測量表。
是被實驗者的自我感知,從而更直觀的分析出運動干預對被實驗者的作用以及效果。
由表2可知,6名教師體重不變或有略微的減輕;男性教師最多減去6kg,最少減去4kg;女性教師最多減去4kg;6名教師肺活量均有所略微升高,且年齡越小升高幅度越大,并有持續向好發展的趨勢;男性教師最高增加315mL,最低增加121mL,女性教師最高增加146mL,最少增加48mL。按照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成人部分),評分也均有所增加。
實驗結束后發現,6名教師的兩項身體素質指標在前期略微下降后,均有升高,且大體上年齡越小升高幅度越大。男性教師俯臥撐項目最高增加7個,最少增加2個;原地縱跳項目最高增加3.4cm,最少增加2.0cm;女性教師1min仰臥起坐項目最高增加8個,最少增加2個;坐位體前屈項目最高增加2.7cm,最少增加1.7cm。按照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成人部分)的標準,評分均有所增加。

表1 研究對象

表2 研究前后教師身體指標及身體機能的變化趨勢
實驗結束后發現:6名教師的亞健康狀態自測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原本得分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即6人亞健康自測狀態均有所好轉,且原本亞健康程度越深好轉越明顯。處于中程度亞健康狀態的教師已基本變為低程度亞健康狀態;處于高程度亞健康狀態的教師已變為中程度亞健康狀態。
對6名教師進行運動干預兩個階段后,所有教師的亞健康狀態自測得分與程度均有所下降,亞健康自測狀態均有所好轉;肺活量與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均有所提升,大部分體質測評得分已經達到中等偏上水平,平且在大體上年齡越低升高幅度越大,體重越低升高幅度越大。充分證明運動干預對教師的亞健康狀態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對6名教師進行運動干預兩個階段后,所有教師精神狀態均有所好轉;體力、力量等素質有明顯的提升;從開始的忍耐體育鍛煉,變為后來的享受體育鍛煉。也能證明運動干預對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教師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教師的精神面貌有較大改變。
實驗前為了解f教師的情況曾對其學生進行訪談,結束后,再對其學生進行回訪,學生認為f教師3個月的變化非常大,從原來的不下講臺,變得愛走到學生中間,也能把原本枯燥的課講的更有意思。c教師的家人也認為他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晚上吃了飯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不想出去走也都沒話說,現在話多了不少,還拉著我和他一起去跑步呢。變化真的是挺大的。”
(1)系統的運動干預對高校教師的亞健康狀態有較明顯的改善作用,同時對其身體素質均有提高作用。
(2)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教師進行系統運動干預時,干預效果與年齡、亞健康狀態程度、性別有較大關系。年齡越小、亞健康程度越重干預效果就越明顯;年齡越大、亞健康程度越輕干預效果就越不明顯;同時男性干預效果好于女性。
(3)系統的運動干預對高校教師身體狀態的影響具有持續向好的趨勢,堅持體育運動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
運動干預對改善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有明顯作用。亞健康程度越重,運動干預效果越明顯。運動干預的效果受年齡影響,越早進行運動干預,對高校教師身體健康意義越大。
(1)高校教師需要及時發現自身亞健康狀態,及早進行運動干預,提高運動干預效果,改善健康水平。
(2)繼續宣傳亞健康知識,使更多人了解亞健康的危害。對亞健康狀態的運動干預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使運動干預取得更好的效果。
[1]喬志恒,華桂茹.亞健康狀態評估與康復[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2]羅仁,賴名慧,戴紅芳.亞健康評估與干預[M].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3]孫濤.亞健康學基礎[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G806
A
2095-2813(2017)10(b)-00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