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聰穎 孔 妍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 柳州 545006)
體育社交類手機APP對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作用研究*
葛聰穎 孔 妍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 柳州 545006)
移動通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網絡技術的背景下,體育社交類APP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應用越來普及,文章就體育社交類手機APP在高校學生中的應用及其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為學校體育運動智能化的發展提供參考。
社交;手機APP;課余體育鍛煉
近年來,在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政策鼓勵下,學生體質與健康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總體狀況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從國家體質側試中心得到的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的體質呈下降趨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以4G移動通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網絡技術飛速發展,智能手機已經走進了校園,在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近幾年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許多學生對于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此種情況嚴重地影響到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最重要的途徑是課外體育鍛煉,學生通過課外體育鍛煉,鞏固加深體育課上習得的運動技能,從而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但是調查和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沒有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習慣,或者忽略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智能手機中的體育類APP等一系列軟件具有使用簡單、免費、功能強大等特點,使其在高校大學生群體的課外體育鍛煉中有較廣的開發及應用前景,本文就是基于這一實際情況,對體育社交類APP在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作用展開研究。
市面上現今存在的體育類APP有許多種,但至今仍沒有系統和完善的分類,按其功能類型來分大致有三大類,分別是用于推送體育新聞的新聞推送類體育APP,用于結交運動伙伴及分享運動經驗的體育社交類APP,用于運動監測的體育健身類APP。在國內手機應用軟件市場中,體育類APP是較為新潮手機軟件,在發展勢頭上非常強勁,近幾年的體育類APP在不斷按用戶的需求改良更新,其中體育社交類APP是受到廣大健身愛好者青睞的新型手機應用,受到用戶和業界內人士的廣泛關注。近年來體育社交關系類手機APP在市場上層出不窮,這類APP建立起了各個運動項目的人際關系及各大體育社交平臺,例如“洋蔥圈”、“球友圈”、“Play up”等社交類型APP。
2.1 體育社交類APP對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態度的影響
態度是個體對待他人或事物的穩定的心理傾向,包括認知、情感、意向三個方面。APP中的消息推送會傳播許多健身達人、明星的健身動態和分享他們科學的運動健身經驗、賽事活動的組織等,在這種健身正能量氛圍的影響下,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態度也會受到影響,影響他們的認知、情感和意向。結合大學生的運動APP使用情況進行調查訪談,發現對大學生的運動健身態度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提高了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2 提高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參與度
大學生群體在關注APP中的運動友人全動態時也會被潛移默化的影響,看到運動達人健美的體態或肥胖人群的健身經歷時會不自覺的聯想到自己,從而激發個體對體育運動的參與熱情,在朋友圈發表自己的運動經歷,關注他人的運動狀態和朋友圈每日參與運動量的排行榜,對自己每日的運動量進行總結,這種圖文并茂的感官刺激,促使學生們加入運動健身的浪潮中,這些種種都在無形中提高了大學生的運動意識,體育運動本就是一件有益于身心的事,在做這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之余還能獲得朋友圈精神上的鼓勵,體育鍛煉的參與度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2.3 改變運動方式
體育社交類App促使時下健身愛好者運動健身方式的改變。在以往的運動健身中,學生們大多一個人在閑暇時間獨自到田徑場跑步,這種方式單調且乏味,難以堅持,但是在互聯網發達的時代,APP改變了大學生們的運動健身方式。以時下青年健身群體流行的“咕咚”APP為例,通過該應用中的朋友圈約跑功能認識到有共同愛好的朋友相約進行跑步,甚至成立跑步健身群并規定某個時間段為例跑活動。屆時會有專門的組織者帶領大家進行跑前的準備活動和跑后的拉伸放松。這種約跑的方式改變了民眾傳統的跑步方式,不但增加了跑步的趣味性,還增加了跑步的安全性,使跑步不再是一個人的單調乏味的獨自運動,而是以群體為單位的跑步健身組織。
學生們可以通過使用APP獲得科學、有效的健身知識與方法,設置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并提出自己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遇到的問題,在APP交流平臺上會有專業人員有針對性的進行答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健身方式中無人指導的問題,為其科學健身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傳統的健身方式信息堵塞、資源難以共享,而學生通過使用APP以自組織的形式打破了這一格局,其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先進,活動的開展與組織幾乎全部通過網絡實施運行,滿足了單獨個體、閑散群體的需要,這種運行特點也符合了當下社會的發展趨勢。
2.4 對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起督促作用
在體育社交類APP的運動交流討論區中,組織者把活動消息放在活動欄,成員即刻便可獲知,并且運動愛好者通過該平臺即刻可以自主報名參與,并通過網絡及時交流,很大程度上縮短了信息獲取及交流時間。通過APP能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參加運動健身,養成良好的運動健身習慣。首先,可以通過它獲知科學的跑步方式,如運動前的準備、運動中的補給、運動后的恢復、運動裝備的選取等,并且在討論區根據自身特點發帖獲取運動的經驗分享,解決匱乏的體育健身知識;其次,追蹤運動線路、上傳運動數據、制定運動計劃;最后,在運動健身朋友圈里,上傳運動成果、上傳運動照片及視頻、展示最近獲得運動獎勵、競爭好友排名、交流運動心得,大家互相交流學習,共同進步,不但督促有效的學生運動健身,還提高了運動趣味,增進了朋友間的情誼。從而促進民眾積極運動健身。而在一些健身組織會制定一些規矩對健身成員進行督促。
2.5 健身指標量化,使健身效果更為顯著
以往的跑步只是一種簡單的周期運動,運動的距離、速度、步數,更別說心率這一類數據,都只能憑經驗之談或者通過計算脈搏來粗略計算運動強度。而使用運動APP進行運動量監測,只需要在運動時攜帶移動應用設備,并且連接網絡的情況下,APP可以提供較準確的數據,還可以測出心率等精準數據。這種從單純的經驗之談到現在的科學記錄,為民眾的運動健身提供了依據,從而使民眾能合理掌握自身的運動狀況,為形成良好的健身運動習慣提供基礎。
2.6 通過擴大運動社交圈,提高運動技能
互聯網的出現拓寬了人們的交往范圍,通過APP軟件結識的朋友則有著相同或相似的愛好,如“咕咚”APP使用者則可以通過該軟件搜索附近的跑友,運動圈中分享運動生活經歷,結交朋友,在APP的交流平臺中人們無需像在現實生活中深入了解同時可以隱匿自己的身份及職業,這是一種重塑自我的網絡交流方式。網絡的虛擬性讓民眾在社會交往中減少現實的約束,創造了一種新的社會關系。
體育課堂是大學生獲得運動技能和健身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生獲得得運動健身知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網絡和朋友之間的經驗交流,而APP作為當前使用最多的應用,在運動健平臺,并且還設置了討論區進行經驗分享交流,可以根據個體的特殊情況在健身知識的普及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APP學生可以獲得了科學的鍛煉方法,從而提高其運動技能。通過一些數字化的記錄,科學掌握身體反饋,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科學合理的提高運動健身成績。
體育社交類APP在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的應用,不但能夠提高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且實現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督促作用。更利于相關部門對于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監管,APP的應用能使大學生在課余體育鍛煉中結交更多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拓寬體育鍛煉方面的知識,通過交流提高運動技能,有利于分析學生體育鍛煉的實際情況,為高校制定更合理的課外鍛煉制度提供參考。
[1] 龔瓊.健康健美類App傳播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2] 李海燕,陳佩杰,莊潔.運動傳感器(SWA)在測量青少年日常體力活動水平中的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
[3] 周菀菀,羅璇.體育APP的發展現狀和推廣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6.3.
On the Effect of Sports Social Mobile Phone APP on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GE Congying,etal.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 545006.Guangxi,China)
2016年廣西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610594160。
葛聰穎(1985-),廣西南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