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峰
(海門市證大中學 江蘇海門 226100)
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足球教學現狀調查研究①
張義峰
(海門市證大中學 江蘇海門 2261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對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足球教學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指出存在問題,為足球教學的進一步改進提出了建議和改進策略,以期為促進足球體育改革,進一步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南通市 足球教學 現狀
近年來,伴隨著“足球從娃娃抓起”的口號,校園足球持續快速推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足球課是校園足球的主要內容之一,其開展情況直接影響著校園足球的發展。南通市是江蘇省首批校園足球試點市,校園足球的推廣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對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足球課現狀進行研究,發現問題,提出建議,有利于促進足球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校園足球發展。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隨機抽取的南通市35所中小學,其中初中14所,小學21所。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學校圖書館等廣泛查閱相關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隨機抽取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35所學校以及142名體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放142份問卷全部回收。問卷發放前統一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均符合調查研究要求。
采用非結構訪談的方法,對35所學校分管體育現狀或中層領導進行訪談。
各項調查數據使用Excel電子表格統計完成。
教師的足球專業水平不僅影響教師形象,更是影響足球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142名教師中,足球專項教師和退役足球運動員占比23.9%,非足球專項的教師高達76.1%。結果表明,目前南通市校園足球師資情況不容樂觀。隨著近年來校園足球的不斷升溫,師資的不足愈加明顯。為解決師資問題,近年來南通市加強了一線教師足球技能培訓。調查數據顯示,非足球專項的體育教師通過參加培訓獲取E級以上足球教練員證書的有17人,占比15.7%。盡管比例較低,但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校園足球師資的燃眉之急。
體育課是校園足球的主陣地,是培養學生足球技能的主要場所。《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2015—2020年)》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足球列入體育課必修內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周每班不少于一節體育課。由此可見,足球課開設情況也是衡量一所學校校園足球實施情況的主要衡量標準之一。在35所樣本學校中,每周開設1節足球課的有18所,占51.4%;每周開設2節足球課的有9所,占25.7%;每周3節及以上的有2所,占比5.7%;只有一所學校未達到每周一節足球課。結果表明,南通市義務教育學校足球開課率較高。
足球場地器材是足球課的物質基礎和保證,充足的場地器材有利于教師選擇更多的教學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足球活動,從而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調查結果顯示,南通市35所學校都有至少一片足球場(長大于25m,寬大于15m),有15所學校有兩片以上,占比42.9%。近年來,南通市加大了學校體育方面的投入,尤其是足球場地方面,實現了每所學校至少有一片足球場,足球及其他足球相關器材數量比較充足。但是從場地的滿意度來看,仍有65%的教師認為場地器材不夠。筆者認為,場地器材不可能足夠的充足,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市區,學校很難擴充足球場地,因此,學生認為場地器材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學校體育課程時間的安排不盡合理。
科學合理地確定足球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是實現足球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目標。調查結果顯示,把足球基本技術作為教學內容的占比最高,達到85.2%,這說明大多數教師在足球課中還是以基本技術為主,反映出教師以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術技能為主要目標;把游戲比賽作為教學內容的教師占比一半以上,這說明中小學多數教師在足球課堂中采用游戲和比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足球。選擇足球規則作為教學內容的教師占比不高,這說明教師對學生的足球知識還不夠重視;另外,少數教師把身體素質作為教學內容,這和當前體育課體育參與體驗不太相符,可能和當前體育中考有一定關系。
調查顯示,在影響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足球課的因素中,“過度追求文化課成績”“領導不重視”“體育教師地位低,待遇差”三個因素排在前三位。當前,各級政府對校園足球非常重視,通過頒布各種文件來限定足球課時數,以保證足球課的正常進行。但是,應試教育思想在中小學的影響根深蒂固,校長雖迫于上級壓力,形式上鼓勵校園足球,但學校仍以學生文化課成績為主,足球課僅僅依賴上級頒布的文件和喊出的口號難以抵御社會對體育的偏見,足球課生存的空間依然狹小。
(1)目前南通市擔任足球教學的教師中非足球專項的教師占比較高,給足球課帶來一定影響,南通市每年進行一線體育教師足球技能培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足球技能。應進一步加大足球培訓力度,增加培訓次數,拓寬培訓的知識內容,提高參與面,盡快提高教師的足球專業水準。
(2)南通市97%以上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周每班至少有一節足球課。近年來隨著校園足球的逐步升溫,校園足球活動開展明顯增多,但也有學者指出,開展校園足球不應也不能犧牲其他項目,比如校園籃球、校園排球等,因此,足球課應在不影響其他體育項目發展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滿足校園足球發展要求。
(3)南通市被抽取的35所學校都有至少一片足球場。從場地的滿意度來看,有65%的教師認為場地器材不夠。建議學校應合理安排足球課,不應把足球課過于集中;創新思維,開發運用學校的潛在的足球場地器材資源。另外,教師應加強足球教學的研究,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有限的場地器材能最大化利用。
(4)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足球課內容選擇基本技術最多,其他依次為游戲比賽、足球戰術、足球規則和其他。建議足球課內容選取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特點,做到機動靈活,教師應做到及時總結歸納與反思,形成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5)影響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足球課的主要因素有“過度追求文化課成績”“領導不重視”“體育教師地位低,待遇差”。建議各級行政部門將體育納入學校考核,研制切實可行的評價機制,激發學校開展足球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應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師的待遇水平。
[1]李紀霞,何志林,董眾鳴,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發展瓶頸及突破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3):83-86.
[2]王濤,崔世君.新型足球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傳統足球教學比較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5):108-110.
[3]霍軍.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84-90.
G843
A
2095-2813(2017)10(c)-013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134
張義峰(1983—),男,山東鄄城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