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9)
淺析新公共理論服務理論視野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①
曾艷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9)
新公共服務理論是在管理理論的反思和改進基礎上建立的一種適應社會發展的新的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為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提供了新的視野。本文將新公共服務理論引入到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當中進行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實地考察法對新公共服務理論視野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進行研究分析。
新公共服務理論 體育公共服務 農村體育
新公共服務理論是在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產生和發展與時代發展背景和動因有著密切的關系。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目標是重視公民的公共利益,政府的任務是“服務”,服務對象的是公民,強調服務對象的多元化。隨著我國農村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發展,“三農”問題現在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三農”問題制約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是一個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其中,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是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文以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為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實地考察法對新公共服務理論視野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進行研究。
新公共服務理論是在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中主要包括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兩塊內容。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的發展背景和動因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民的權利得到了國家及社會的廣泛重視,國家及政府逐漸將重點放到了如何有效實現公民民主權利的問題上來,也越來越重視促進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新公共管理理論是以效率為主的管理理論,其理念在于追求目標,很明顯不能夠充分解決和實現公民民主權利的問題,需要新的理論來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闡釋,這時,登哈特夫婦在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理解和反思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更適合于實現公民民主權利的理論,這種理論形成了新公共服務理論和模式,即新公共服務理論。
陳靜霜在《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模式選擇與供給分析》一文中提出,隨著我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不斷發展,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具有多樣性的發展特點。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應該與政府單位、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從而不斷滿足公民不斷發展、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最終促進我國公共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肖林鵬在《論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基本問題》一文中指出,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體育構建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三個問題:(1)體育服務要由誰來供給,(2)體育服務怎樣供給,(3)體育服務供給什么。這三個問題將直接制約著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發展。體育服務供給的主體可以是多樣的,比如:體育行政部門、政府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等。根據調查得出,體育服務供給的方式主要有:政府供給、市場供給、志愿供給。而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內容由公民對公共體育的不同需求決定。
隨著我國公共服務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是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在農村順利實施以及促進農村體育發展的重要活動形式。自2000年我國基本實現發展小康社會這個發展目標后,隨著“十五”規劃、2020年發展目標的建立,“三農”問題是影響一個國家整體發展和建設的重點發展對象。自2004到2008年,中央連續出臺5個“中央一號文件”,國家越來越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發展時期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在國家及社會的極度重視和支持下,相關農村政策在不斷完善,這些和農村發展有關的大政方針形成了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政策的大背景。國家政策的走向及重視程度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國家體育運動與體育文化的發展,體育活動是農村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農民的身體素質和家庭生活質量,有利于提高農村精神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村的穩定發展。
(1)基礎性公共體育服務滯后。當前城市和農村發展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城鄉居民在享受基礎設施上的不平等,場地條件是開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前提,和城市相比農村基礎性公共體育服務非常滯后。而國家政府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經費投入有限,使得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難以穩定、持續的發展。
(2)公益性公共體育服務不到位。隨著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公共體育服務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服務性和公益性。我國政府提供農村體育服務的質量不高,投入也相對有限。現階段,城鄉發展的不均衡性讓農村體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水平、村民獲得的福利性體育服務都大大落后于城市,體育活動的組織及指導人員也相對缺乏,影響了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
新公共服務理論在總結了傳統的公共管理思維模式的基礎上,將新公共管理理論中的效率、服務價值納入到公民民主、公共利益的體系中,形成了一種新的平衡發展的途徑。將新公共服務理論融入到農村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當中,對農村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結構重構、管理模式、服務理念的重建和發展等方面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國家政策的走向及重視程度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國家體育運動與體育文化的發展,而服務理念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中,行政部門的主要職能是服務公民,在服務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滿足和促進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制度的供給。
公民是社會活動的主要主要參與對象,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應該不斷加強提供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能力,不斷加強農村體育基礎設施條件,滿足農村居民不斷發展、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
新公共服務理論視野下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強調政府公共服務堅持以民為本、注重其多元主化、多元參與,以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不斷滿足農村公民的不同公共體育訴求。新公共服務理論為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提供了新的視野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新公共服務理論融入到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過程中,將更好的充分發揮社會體育、農村社區體育組織的作用,最終構建更加完善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
[1]辛靜.新公共服務理論評析--兼論對中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啟示[D].長春:吉林大學行政學院,2008.
[2]珍妮特?V?登哈特,羅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中國社會體育調查結果報告[Z].1996.
[4]曹軍,于軍,陳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下發展農村體育的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06(6):9-13.
[5]郁俊,楊建營,李萍美,等.浙蘇皖贛魯農民享有基本體育服務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6(4):21-27.
G812.42
A
2095-2813(2017)10(b)-016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168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西華師范大學體育文化研究基地2015年度課題青年項目,“新公共服務理論視野下云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研究”,四川省教育廳15c003,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