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
(成都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0059)
大學體育文化內涵建設發展研究
吳芳
(成都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0059)
采取文獻資料類比的研究方法,研究和探述高校體育文化的概念內容,描繪構建高校體育文化具體的內涵特征,明確大學體育文化發展的思路,構建大學體育文化發展的框架,鎖定大學體育文化的發展空間,從而摸索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規律,為繁榮和發展大學體育文化奠定了基礎。該文主要以大學體育文化內涵建設的發展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高校體育文化現象,闡述大學文化內涵建設的具體內容,從社會教育和文化范疇的理念思想出發,對高校體育文化的構成模式進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看法。
大學教育 體育文化 內涵建設 研究探討
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高等院校根據素質教育的需要,在體育教育教學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創新,引入了健康教育機制,使體育與健康成為體育教育教學有機的兩個方面,極大地豐富了高等院校的體育文化建設,使大學體育文化內涵建設創新了方式、內容和發展思路,逐漸克服了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在培養學生體育意識以及體育能力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盡管目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還不能滿足學生日益提高的體育訓練、體育活動等方面的文化氛圍需求,可是,從總的發展形勢上來看,總算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1.1 體育文化的教育性培養學生體育品德和體育精神
大學體育文化是多年逐漸演化和不斷完善形成的意識產物,具有很強的規范、指導、傳承和借鑒作用,對學生來說,是潛移默化的自覺行為,是與德育、智育、勞動觀念共同發展的教育發展理念。不同的體育運動和體育項目,文化氛圍環境也不相同,均有其特有的思想規則,只要參加體育活動,就要受該項運動規則的約束和限制。參與者在規則的允許范圍內享受自由,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一旦違反了規則,就要受到處罰。所以,參加運動或者訓練或者比賽的每個人,都應該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進行公平競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會體會到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不可做的,什么將會受到支持和獎勵;什么將會受到批評和懲罰。這樣的文化氛圍,就會加深學生對社會規范的認識和對社會約束力的理解,成為合格的有道德、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公民。
1.2 體育文化的娛樂性滿足學生體育休閑和體育健身的享受需求
大學生是個愛學習的群體,在用心學習的時候,大腦皮層負責讀、寫、記憶、理解的這些中樞就處于興奮狀態,時間稍長,這些中樞就會出現疲勞,導致學習效率降低。這時候,應該利用課外的時間,出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做做操、游游泳等,在休閑和運動的過程中讓運動神經中樞處于興奮狀態,就會加深學習中樞的抑制,使之得到充分的休息。例如,游泳是一項具有審美價值和無窮魅力的體育運動。它是在水中的全身運動,能使肌肉均衡發展,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游泳可以提高人體的協調性,改善人體形態,經常游泳,會呈“流線型”健美身材,有條件的地方,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登登山、游游泳、散散步,心理的緊張、疲倦會消失殆盡。尤其是夏天,游泳的休閑效果非常顯著,在水中運動的熱量散失速度,比在相同溫度的空氣里熱量散失的速度快20倍,運動效果顯著,能防止多種“文明病”的產生,經常游泳的人,體內產熱和體溫調節中樞的性能遠遠超過不參加游泳鍛煉的人,可提高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防止感冒等疾病發生。游泳的傷害性很小,是能滿足各類人群的休閑體育項目,健身效果顯著。
1.3 體育文化的健身功能增強學生拼搏的基礎能力
受大學體育文化的熏陶,學生們就熱愛體育運動,注重選擇自己較為適宜的項目經常地去做。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各個器官和系統的機能,發展運動能力,還可以增進心理健康,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合作,還能在公共場合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是體育運動能很好地控制體重,保持健美身形。經常地參加適合自己的有益的體育活動,能增進健康,精力充沛,學習效率提高,7個h的學習效果能大于8個h的學習效果;經常性地鍛煉,不僅身體強壯、精力充沛,而且在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及思維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較高水平。
2.1 整體提升文化環境
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完善大學體育教學大綱,調整體育教學內容,樹立大健康理念。在課程設置、課外活動、體育比賽運動等方面,創新體育文化內涵,構建體育文化氛圍和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創新體育文化思想。學校從教育教學管理、課堂教學和課余訓練活動等方面,樹立開放發展的體育思想,體育不僅是運動項目,還是健康、健美、休閑的具體形式,發展體育要有多元化思考。二是提高體育文化覺悟。學院的教研機構和體育教師,通過體育教學計劃的完善,課程設置和科內課外的教學活動的關系處理,加強素質教育理念,提高體育教學覺悟。三是增加投入,豐富體育內容,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在原有操場的基礎上,建設高檔體育館、健身房、游泳池等,為體育項目的全面發展創造環境。
2.2 科學遵循文化規律
文化現象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好的精神積累和道德規范。體育文化也是一樣,有什么樣的體育項目、有什么樣的組織方式、遵循什么樣的游戲規則,等等,都是長期的實踐活動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的結果。例如,自從走、跑、跳、投這些人類生存基本技能嬗變為競技、休閑方式后,人類對運動創新的欲望再也沒有停止過,從而產生了“田徑”“球類”“馬拉松”“奧運會”等新名詞和文化現象的體育載體,不斷展現人類克服困難挑戰自身極限的意志之美,以實現“更快、更高、更強”的不懈追求。因此,大學的體育文化在塑造建設創新的過程中,也要遵循體育文化規律,朝著勇敢頑強、挑戰自身極限、塑造完美自我的方向發展。
2.3 注重開展文化活動
創新體育運動模式,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是豐富和發展體育文化的基礎,從一般的早操、課間操和課余活動,及春季、冬季運動會等常規的體育運動出發,發展健美操、交際舞、廣場舞等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不拘一種形式,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學生喜歡,有益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活動,學校就大張旗鼓地支持發展,并創造條件,使活動更豐富多彩。只有這樣校園體育文化才有較強的滲透教育功能,更加有利于傳承和借鑒。
2.4 全面弘揚文化精神
頑強拼搏、公平競爭、健康快樂等體育文化精神是延續不斷、前后傳遞的體育薪火。大學生無論是鍛煉身體,還是積累知識,都是在文化精神的熏陶下構建理想的自己,而“理想的自己”必須具備的基礎是健康,因此,在如饑似渴地吸取新知識的時候,要受校園體育文化的滋養,更加努力地追求健康,才能打造健康的身心。
大學的體育文化是由體育設施、體育教學、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校園體育精神,其主要內涵就是校園體育理念的構置和體育精神的影響,表現在教育性、品德性和社會性等諸多方面,因此,體育文化內涵的構置要遵從社會需求、校園文化的繁榮、學生素質的培養等諸多方面發展規律,以創新精神引領體育文化建設,以繁榮體育活動發展文化內容。
[1]黃榮.如何加強高校體育與體育文化相結合的教學——評《大學體育教程》[J].中國教育學刊,2015(4):128.
[2]葉燎昆,楊雪芹.大學體育文化結構創新與功能拓展研究[J].學術探索,2013(4):152-156.
[3]朱妍妍.我國大學體育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46-48.
G807
A
2095-2813(2017)06(a)-013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