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概念 突出特色 嚴把質量
——為學生量身打造體育校本教材
體育校本課程、教材是對國家和地方體育課程、教材的補充,是學校需要的產物,是多樣化課程與教學的體現。體育校本課程設計是指學校依據自己的辦學思想,根據社區和學校的體育資源,為了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滿足學生的實際體育需要,以學校教師為主體進行適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的體育課程設計[1]。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首先,要以學校為本,結合學校特色;其次,要做好國家與地方課程的補充;最重要的還是學生喜歡、教師能教、校長滿意。
1.體育校本教材從本校實際出發,有明顯的學校特色。我國實行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異和學校差異,給學校一個發展的空間。體育校本課程和教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校本”從字面上看,首先就是從學校實際出發,基于學校,立足于學校,使學校受益。
2.體育校本教材由具體的教師編寫,有明顯的教師專業特色。每所學校會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點,布置教師編寫相應的體育校本教材。因此,體育校本教材被打上了編寫者的專業特色烙印。如,有的學校體育校本教材有田徑、籃球、排球等,有的學校開發了國學操、鍋莊操、武術操、皮筋操、繩操、呼啦圈操、健美操、拉丁舞和竹竿操等。而且,體育校本教材每年都有微調,隨著教師的專業成長,教材也在內容上有所變化。體育校本教材因此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3.體育校本教材要有特色,更要有質量。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以現行課程標準為依據,開發的質量與學校實際和教師的業務素質、創新能力息息相關。體育校本教材作為國家以及地方教材的延伸補充,首先應該樹立學科的質量觀,將發展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等核心素養內容作為根本。編寫體育校本教材,需要熱愛體育事業的同仁靜下心來,仔細研讀現行課程標準,深入分析校情和學情。體育校本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不能脫離現行課程目標的內容,要結合實際和學生的健康發展需要,充分挖掘本地本校的資源優勢,開發出有意義、有實效、有特色、高質量的體育校本教材。
1.體育校本教材的內容開發要為學校特色服務,更要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首要目的。如,在開發跳繩、跳皮筋、抖空竹、打沙包、踢毽子、跳房子、滾鐵環、跳竹竿、擲毛蛋、接電線等民間體育游戲育校本教材時,就是為了將學生吸引到操場上來,遠離電子產品,多進行戶外活動。為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大課間活動中來,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質量,學校可編寫系列《國學操校本教材》,將新鮮多樣的內容編入教材中,以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投入到大課間鍛煉之中。
2.體育校本教材要滿足部分學生特殊需求,為每名學生的發展服務,做到量體裁衣。編寫教材既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照顧個性的發展,還要突出實用性、趣味性、獨特性,更要注重針對性。如,學校為了滿足學生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可成立各種社團,教師根據各自特長承擔相應的社團輔導任務,為此也可編寫相應的體育校本教材。如,可以為喜歡打乒乓球的學生編寫《乒乓球校本教材》,為喜歡踢足球的學生編寫《足球校本教材》,為喜歡武術的學生編寫《武術校本教材》……
[1]陳雁飛.體育新課程教學與教師成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王宗社(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德順小學,7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