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麗源
(呼倫貝爾學院體育學院 內蒙古海拉爾 021008)
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對策分析①
佘麗源
(呼倫貝爾學院體育學院 內蒙古海拉爾 021008)
該文通過對呼倫貝爾學院體育專業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結合個人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其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進行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對策,從而深化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在實踐教學中提高體育心理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體育心理學 課堂教學 改革 對策
體育心理學是用于分析體育運動情境內個體行為和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也就是說,是對體育運動情境內情感、行為以及認知進行分析的學科。體育心理學作為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中,理解體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能夠較為靈活地對學習進行指導,在課堂中需要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地進行分析,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根基。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探索,探討出了科學的教學方法,但仍然需要改進和完善。如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基本認知過程的改革對策分析,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情感交流過程的改革對策分析以及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行為在發展當中的改革對策分析。
1.1 強化基本認知——體育心理學本身的魅力
作為一名體育心理學教師,除了要完成課堂教學外,最重要的是要把體育心理學自身的優勢傳承給學生,讓學生知曉通過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中能應用心理學知識,貼近體育學習中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從而提高體育心理學課堂心理教學氛圍和教學質量。
1.2 強化過程認知——教師知識更新,學生積極回應
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知識更新與學生積極回應,其實就是教與學的關系,“教”與“學”是構成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的兩個根本要素。高校課堂教學是很靈活的,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方案安排課堂教學,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也同樣存在很多問題。通過調查與訪談發現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出現的最大問題是,其教材雖更新了,但在課堂教學中并不講授新教材的知識點,大部分教師的教案與課件幾乎不更新,甚至一些老教師講來講去,課堂上還是講授舊教材的一些知識點,沒有緊跟體育心理學研究的新問題、新思路,沒有增強教學的科學性及時代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不到前沿知識,與現實接觸到的總是處于脫節狀態,長期下去,學生在課堂上就失去了積極回應的興趣和能力。教師本意是要以學生為主,但由于自己的教學知識點沒有及時更新,課堂上授課對象沒有區別對待,把課堂當成了“講堂”,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一些基本的知識,卻忽略了對體育生注意力的掌控及接受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體育課堂的教學需求,但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限制了學生的自主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所以,體育心理學課堂上,教師的知識點要及時更新,學生才有積極回應的可能性,真正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從“講堂”真正變為“學堂”。
1.3 強化認知過程——課上活動和課下活動
據調查得知,呼倫貝爾學院體育專業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課上活動包括基本知識點的講解,基本知識點的信息通道,案例分析,相關實驗、實踐理論說明以及課堂上的提問、討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課下活動包括課前的復習及預習教材知識點,完成課下思考題、實踐內容及階段考試內容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體育心理學的課程課時越來越少,體育心理學的學習不能單單依靠課堂上的有限時間,課堂教學只能起到點撥、引導的作用,對更多知識的獲取還是要依靠課下學習。因此,處理好課上活動與課下活動的銜接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堂中的有限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講解知識的精髓部分,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間,同時,還要將課上學習與課下延伸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知識點的統一。
2.1 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教師在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上要營造課堂物理環境,創設情境,還要充分利用情境,在這之后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創設情境及充分利用情境,提高課堂心理教學氛圍。做到這一點無疑是體育心理學教師的一種挑戰,但也只有做好這一點,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交流,能適時地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使情境持續,形成連動的整體情境,讓學生對體育心理學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加,從而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2.2 創設民主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體育學院學生的大致特點有:性格外向、好動、思維敏捷、想象力以及創新思維強,但注意力較易分散,比起實踐課的理論課聽課效果相對較差,為了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尤其在教師講到基本知識點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集中,教師就必須在每次課堂上“花樣百出”,調動起學生們的聽課熱情,同時根據學生思想特點,因時制宜,因人而異,讓本堂課動起來,讓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營造出一個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心理氛圍。據調查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師常用的具體方法,開展合作學習環節,組間討論發言環節,質疑提出問題環節,播放相關視頻環節,學生實踐講解環節等。
3.1 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得體,多以和諧型教師為主
研究發現,在體育教學當中,師生的參與性、指向性以及交往性的狀態變成了課堂心理氛圍的特點。通過體育課的教學實踐能夠看出,課堂心理氛圍包含了和諧型、普通型以及冷淡型3種。通常課堂心理氛圍大部分屬于普通型,和諧型屬于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需要通過體育教師不斷努力才能夠達到的良好狀態。和諧型教師在情緒狀態表現為情緒飽滿,師生感情融洽,對體育教學任務充滿信心,自我感覺良好;在言語行動上,批評學生少表揚學生多,多用肢體語言與學生交流,講解清晰生動,注意觀察學生聽課狀態,并能及時滿足學生的要求。
總之,體育心理學教學課堂教師要通過輸入信息的數量,交往頻率,目光注視,贊揚和批評,向學生提供不同的反饋,以利于形成積極、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教師還需仔細分析所有學生的特征,找出學生的優點,積極地面對學生,對其給予鼓勵,并不斷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省,控制自己的態度,從而逐漸改變學生,令學生能夠不斷進步。
3.2 學生課堂聽課行為得體,學習態度達最佳
課堂教學是雙邊活動,教師要認真講,學生也要認真聽,可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體育行為往往不能正確感知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就是一種自我控制,是學生的體育意識及其行為的主要調節器。教師要讓學生為自己建立一個體育心理學習的目標,從而有效調整自己對體育行為的動力,幫助學生處理好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具體目標與模糊目標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的聽課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3.3 完善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評價
體育課堂的學習當中,心理學評價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理念,通過尊重學生的人格,著重培養學生的身心,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杜絕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讓學生將精力投放到學習方面,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不斷剖析自己,在教師的指導下設置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從而為全體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和條件。
體育心理學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評價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及其行為表現,分析心理致因,發現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水平、個性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信心,提高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從而獲得進步和發展。體育心理學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評價方法,一是觀察行為記錄法與評定量表法;二是口頭評定。課堂上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隨時記錄,適時加以評定。
因為語言是人們在交流當中最常用的工具,也成為了體育教學中最普遍的行為方式,所以,教師用語要清晰、簡潔、準確、生動、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注意語言表達時的體態舉止和面部表情,善于利用表情動作,以便喚起和保持學生的注意狀態和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
[1]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
[2]季瀏,殷恒禪,顏軍.體育心理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
[3]耿銀貴.關于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高教研究,2014(7):240.
[4]唐健.論大學生素質教育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1):105-107.
[5]楊鋒,潛沉香.體育心理學教材內容改革與課程體系的構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9(5):17-19.
[6]林秀琪.對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方法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11):80-81.
[7]蔡理.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4):471-472.
G804.85
A
2095-2813(2017)06(c)-00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96
佘麗源(1980,3—),女,漢,吉林大安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