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楠楠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曲阜 273100)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師范類)學生教學能力培養途徑調查分析①
——以曲阜師范大學為個案
苗楠楠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曲阜 273100)
體育教學能力作為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一部分,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從事體育教育所必備的能力之一。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該文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談法、教學觀察法、邏輯分析法對該院體育教育專業(師范類)學生的教學能力培養狀況進行分析,探索出體育教育專業(師范類)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途徑。旨在培養優秀的體育教師,為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有限貢獻。
高校 體育教育專業(師范類) 教學能力
體育教學能力是教師把所學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術技能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傳授給學生的一種能力,它也是從事體育教學人員所必備的。體育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該文對體育教育專業( 師范類)學生的教學能力從體育教學設計、體育教學實施、體育教學評價與反饋能力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科學合理的安排課程內容,旨在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優化。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的設計,還要注意年齡、性別、種族、地域的差異。好的教學設計是課程成功的一半,所以說教學設計能力是體育教師必備的能力。教學設計得好,教學才能實施好,教學效果才能更好。
教學實施是教學過程的核心階段和關鍵環節。教學實施階段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設計付諸行動,實現教學設計目標。教學實施能力包含多種教學技能,該文對教學實施能力進行了以下分析。
3.1 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運動技術、運動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語言簡潔、清楚、邏輯性強,表達過程中不照本宣科,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難點,講解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使教學順利進行。
3.2 講解示范能力
良好的教學示范能使教學事半功倍,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體育知識和動作技能,增強其自信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若語言不流暢、動作示范不到位,那教學很難進行下去。
3.3 視聽導入技能
課程開始運用情景導入法,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去觀察和思考。把學生的感知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使觀察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偶然觀察到的結果與必然的規律聯系起來,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3.4 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課堂外都會遇到許多問題,這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注意力會受外界環境干擾,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采取相應的對策。
3.5 組織教學能力
教師要有條不紊的組織教學,包括集合整隊、口令指揮、隊列隊形的變化以及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等能力;還要組織好不同地方、年級、性別差異大的學習群體。課堂教學組織的好,使學生有條理、有紀律且最大限度的掌握所學知識和專業技能。
3.6 科學研究能力
教師長期堅持在體育教育工作崗位的第一線,具有大量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更有利于參與到科學研究中來。而體育科學研究工作豐富多樣、復雜繁瑣,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組織教學、采取對策;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采取科學有效的訓練手段;積極組織教師進行學術交流提高教學水平;注重自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取長補短、不斷努力、進步、提高。
3.7 體育教學評價與反饋能力
教學評價與反饋是教學過程的最后一步,它是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教學評價與反饋不僅起到診斷和激勵作用還能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以便更好的指導教學。因此,教學評價與反饋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4.1 曲阜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師范類)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現代教育與體育教育學科基礎理論知識,能在各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課外運動訓練與競賽工作、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4.2 曲阜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師范類)人才培養規格和要求
學習體育教育教學方面的基本知識,接受運動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科研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相關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能,具備教學訓練中的講解、示范、保護幫助、分析糾正錯誤、組織、制定相關文件的技術與方法;(2) 具備教學、訓練、科研、競賽組織、裁判、學校體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3)熟悉國家有關學校體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4)了解體育工作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5) 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工作能力。
通過調查訪談與教學觀察發現我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教學能力的培養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學生只會學不會教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5.1 教學模式存在不足
教學中,教師主要是示范動作,學生加以模仿和練習。就教學過程而言,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能主動思考和學習動作技術。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按部就班,不利于激發創新思維,無法培養其教學能力。
5.2 教學能力培養不全面深入
教學能力應包括良好的體育素質、廣博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專業技能、組織教學能力、視聽導入能力、分析糾錯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恰恰忽視了對教學能力的全面培養。
5.3 教學實踐不足
大部分學生的理論知識好,而實際授課中卻捉襟見肘以致教學難進行,所以學校要多安排教學實踐鍛煉學生。而校內實習的時間短和形式單一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再有缺少專門的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學生不自覺,不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去。
5.4 缺乏教學能力評價機制
學院以學習成績作為教學和學習效果的評價。課堂中很少注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缺少系統的教學能力評價機制。單純的學會、考好,致使學生和教師都不能對教學能力的培養加以重視,這阻礙了學生教學能力的發展。
在培養學生教學能力時,應遵循能客觀規律,遵守培養學生能力的基本原則,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6.1 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學生、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使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受書本和自我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教師應改變思維觀念,傳授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去教別人。
6.2 全面發展學生的教學能力
無論是教育、教學、組織指導能力,還是科學研究、講解、示范能力都必須使學生全面發展。這樣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立足,從而促進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6.3 重視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是培養學生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系里應積極組織并監督見習與實習,并派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指導,對學生的教學實踐進行嚴格把關,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自主順利的完成實踐教學。
6.4 建立科學嚴格的考評制度
一個科學嚴格的考核方式應多種多樣,改變單一的成績評定標準;考核內容應使課堂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在技術動作中,不僅要到位還要注重動作的重點與難點;考核范圍要廣泛,應包括學生的出勤率、學習態度、還要區別對待素質有差異的學生。
[1]楊瑞鵬.陜西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現狀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1(1):28-30.
[2]王麗萍.我院體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現狀及培養方式的改革研究[J].湖南科技科院學報,2008(29):126-128.
[3]馮強,胡旭忠.新課標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落差研究[J].體育論壇,2012(4):54-56.
[4]楊學勤,王麗欣.高師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從師能力培養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91-92.
G807.4
A
2095-2813(2017)06(c)-016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161
苗楠楠(1990,4—),女,漢,山東鄒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