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蔡杰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 100191)
淺談舞蹈創意訓練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①
吳濤 蔡杰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 100191)
舞蹈創意訓練是經過多種科學的訓練方法指導舞者從方向、路徑、層次、形態、時值、流動和動作質量等方面觀察、探究各種舞蹈動作,通過舞蹈動作原理分析,提升舞者動作的美感。體育舞蹈是一項高雅的藝術,也是技術相對比較復雜的項目,學習者不但要掌握各個舞種的動作技術,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藝術表現力,才能將體育舞蹈的風格特點更好地演繹出來。該文將舞蹈創意訓練和體育舞蹈有機結合,通過提高舞蹈創意訓練來提升體育舞蹈訓練的技術水平。
舞蹈創意 體育舞蹈 提高訓練水平
體育舞蹈融音樂、體育、舞蹈為一體,它既有體育的特性,又具有舞蹈藝術的特點,受到廣大體育舞蹈愛好者的青睞。體育舞蹈是一項高雅的藝術,也是技術相對比較復雜的項目,學習者不但要掌握各個舞種的動作技術,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藝術表現力,才能將體育舞蹈的風格特點更好地演繹出來。如何使學習者突破舞蹈技術動作的羅列,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體育舞蹈的精髓是教舞者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舞蹈創意訓練恰恰能夠針對體育舞蹈的教學,通過各種動作設計幫助體育舞蹈愛好者從藝術的角度探究各種舞蹈動作,提高舞者的專注力和舞蹈巧,促進體育舞蹈運動水平的提高。
通過多年的體育舞蹈教學實踐,應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對比試驗法、專家咨詢法等研究方法,對體育舞蹈教學中舞蹈創意訓練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舞蹈創意訓練是經過多種科學的訓練方法指導舞者從方向、路徑、層次、形態、時值、流動和動作質量等方面觀察、探究各種舞蹈動作,通過舞蹈動作原理分析,比如:線條、集聚、重心、平衡、呼吸、松緊等要素概念的解析提升舞者動作的美感;研究利用基本感覺、運動意識、表現形式等感知舞蹈,表達舞蹈并借助于各種靈感來進行舞蹈創作,從而達到心舞同步,提高舞者的舞蹈水平,最終創編出優美的舞蹈。體育舞蹈是男女舞者形體、姿態及情感的綜合展示,通過舞蹈能全面反映舞者的藝術素養及知識儲備。體育舞蹈利用舞蹈創意訓練中的各種元素,從時間、空間、運動特征、運動軌跡的層面更細致地剖析體育舞蹈技術,從而深入尋找創作和編排舞蹈的靈感,從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等多個方面,全方位提升舞蹈的表演性、藝術性和觀賞性,進而提升舞蹈的專業性。
法國的舞蹈家卡琳娜·伐納說過:“我之所以成為舞蹈家是為了用身體的動作去創造,而不僅僅是為了跳舞。”舞蹈創意訓練跳出狹隘的技術動作圈子,把舞蹈看作身體對思維的響應,教會學生表達自我的方式,學習建立大腦和身體的聯系,學習重新觀察和審視自己的動作,通過理解線條、空間、重心、平衡、力量以及動作特征等客觀成分,將身體對外界敏銳的感受和內在感覺表現出來,思考用肢體去創造和表現一切,從而創造獨特的舞蹈風格特點,啟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舞蹈創意訓練在探索和即興創作時可以建立彼此之間的聯系。體育舞蹈是男女雙人搭檔完成的項目,在舞蹈中搭檔無論是在肢體上還是心靈上都需要具備較高的默契度,也就是“協同效應”。一方面,創意訓練以雙人為小單元的團隊方式存在,在舞蹈編創中每對舞者作為獨立的個體,能在恰當的位置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集體也能發揮最大效能。另一方面,創意訓練能充分調動每位舞者的積極性,在集體舞中既能照顧到整個團隊,也能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突出自己的優勢。創意訓練讓舞者在肢體和語言上都能與團隊成員進行充分的、正向的溝通與互動,提升整個團隊的默契度,使團隊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奮斗。
霍斯特·邁斯柏格指出:“體育舞蹈不像體育運動那般激烈,也不像舞蹈那般柔和,它兼有文化娛樂的內涵和體育競賽的形式,在西方被認為是永恒的真正藝術。”體育舞蹈所擁有的舞蹈特性決定了它與體育舞蹈的歷史和文化特性密不可分。比如:倫巴和桑巴舞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古巴和巴西,這兩種舞蹈就取材于當時社會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隨著技術發展,電影、電視等因素促成這些民族的舞蹈受到向另一種文化的影響和沖擊,其原有的動機和動因就逐步褪化。因此創作者通過舞蹈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必須了解各個舞種發源地的地域性文化生活和舞蹈傳統,它是激發舞蹈動作的外部靈感來源,將接觸到的音樂、書籍、圖畫以及戲劇等外部的信息作為啟發點,運用線條、形狀、節奏力等手段加以分析,結合身體的感受,想象力等內部靈感,從而深入到動作的開發,創作出更有生命力的體育舞蹈作品。
創作的種子埋藏在每個學生的心里,每個人都有自由表達的權利,都有可能創造出獨特的作品。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把潛在的創作能力轉化為現實的創作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使它變為可能的良好環境。
舞蹈創作能力只有寬松、和諧的開放式教學氛圍中,才能得到孕育,如果僅僅讓學生依照教師的判斷和指示行事,就無法獲得理解和統攬各種技巧的能力,學生的創作欲和表現欲被扼制,無法發現和親自體驗,難以實現個人自主。
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創作氛圍,留給學生極大的創作空間,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實現個人自主,積極思維、感悟和創造,把學生引向獨立,成為自由的舞者。
其次,教師把接納帶入課堂,讓激勵貫穿創作過程。在學生進行學習活動之中,教師與學生首先建立彼此的信任,調動學生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到課堂中,端正對于體育舞蹈學習的態度,并鼓勵學生暴露自己的弱點,在改正和發現中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對于不同水平差異的學生要保持寬容的心態并熱情鼓勵,這樣會使學生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體驗,如自豪感、成功感、愉悅感及創造性體驗等,這些成功的心理體驗,會成為學生創作活動的動力與源泉。這些體驗得到反復強化,學生潛在的創作能力就會不斷轉化為現實的創作能力。
最后,在創作活動中教師要提供較多讓學生尋找外部靈感的素材以及相關的舞蹈理論知識,比如:為學生講授體育舞蹈各個舞種的歷史文化背景,介紹體育舞蹈視頻及書刊資料,以打開學生的創作思路,豐富學生的舞蹈表現形式。豐富的實踐活動也是舞蹈創作的素材之源,讓學生走出課堂,經常觀摩參與各種形式、各種主題的體育舞蹈比賽和演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感性的認識。
由于體育舞蹈涉及的內容較多、技術性也較強,因此,學生掌握舞蹈技巧的程度決定了創意編排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經歷認知階段、聯想階段和自主階段這幾個不同的階段。認知階段是體育舞蹈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師講授舞蹈動作,學生經過反復的練習進行掌握,因此我們認識中的訓練包括教師教授和學生將講授的內容付諸于實踐的階段。但舞蹈創意訓練不只如此,還應包括聯想階段和自主階段。體育舞蹈最終不是一種簡單的模仿而是一種表達活動,如果一個人創作舞蹈的話必須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投入到舞蹈中去,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建議實行分層次教學,在大一開設初級體育舞蹈技巧課程,以學生認知為主,教師對動作模式和步伐進行指導,著重從基本方向、路徑、層次、形態、時值、流動和動作質量等方面學習各種舞蹈動作,通過線條、集聚、重心、平衡、呼吸、松緊等要素概念的學習理解動作,提高動作的美感。使學生掌握個人技術動作,單獨體會體育舞蹈動作的規則,比如:身體線條、平衡和重心等,中間可以穿插創造性訓練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單人舞蹈組合創作。在大二開設中高級舞蹈創作課程,注重教授一些表演技巧,幫助學生找到最有效的表達方法,逐漸過渡到兩人的配合,以致多人配合的創意舞蹈,培養創意思維,達到鞏固和運用自如階段。這種課程設置更好地處理舞蹈技巧與創作兩者的關系,層層遞進,逐步提高體育舞蹈能力。
針對不同水平和基礎的學生,建議采用不用的教學組織形式。
多數教學實踐證明,集體教學更適宜于初級舞者。初級舞者更多的需要培養對舞蹈的興趣,找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而要盡量避免過大的學習壓力。在集體的舞蹈學習中可以讓舞者充分融入舞蹈氛圍,放松心態,體會舞蹈的節奏和韻律,而分組教學更適宜于中高級舞者,對于中高級舞者來說,應更多強調身體感覺和舞蹈情感的表達、雙人配合的細節等。這些都需要每個(對)舞者針對自身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強度、不同側重點的訓練,同時分組教學讓每對舞者可以清楚地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以及自身的缺點,更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姿態。
體育舞蹈的常見教學方法一般是講解示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講解與示范,如教師可以分別充當男伴和女伴,與女學生和男學生搭檔示范;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示范的側重點也可以不一樣,也可以使舞者變換舞伴,或在領舞與跟舞間轉換角色,全方位體會整支舞蹈。
創意編排部分也就是學習的聯想和自動化階段,除了采用以上常規方法外,還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法、主題練習法、視覺意象法、舞蹈理念法、教學比賽法、現場表演法等,采用合作探索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創意編排比賽或表演,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創意編排遵循制定方案—選擇有用的舞蹈動作—創意編排—調整反思—修改—創意編排—表演或比賽的程序。教師在對學生的編舞進行指導的同時還應充分利用提問、觀摩、評議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創意思維運用到舞蹈中,提高學生分析、抽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教學比賽和表演的方法,可以檢查和測試學生編舞的成果,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動作技術的準確性,加強舞蹈專注度,還能激發學生內在表演能力,從而促進舞蹈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教學不拘泥于課堂上。帶動學生積極觀看各種體育舞蹈比賽,在真實的賽場上,觀摩優秀選手的表現,首先在精神狀態上對自身是一種激勵。同時也可以領略到不同舞者對于舞蹈不同的領悟和掌控力以及情感表達方式等,對于舞伴之間的配合也是一種學習。
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身體造型、動作速度、動作特征以及空間關系,通過這些信息、符號及不同形式的意象,理解這些概念并從中發現體育舞蹈創作的潛能。
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評價要符合不同體育舞蹈水平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其終極需求并把這些需求融入評估方法中。在評價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過程,輕結果。在訓練的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進行評價,應更多地肯定自身的進步和優點,同時也要看到他人的優點,在團隊中共同進步。
(2)重創作,輕技術。一個優秀的舞者也應是一個優秀的編者,在創作的過程中,通過自身對舞蹈的積淀,進行梳理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對舞蹈技能也是一種提升。
(3)重整體,輕個人。評價中應更多地側重于對整個團隊或小組進行整體評價,積極肯定團隊的作用,同時也是肯定每個人在團隊中的作用,而不應過多強調或放大某個人在集體中的力量。
素質教育主導的今天,是培養富有開拓精神,具有社會競爭力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教育,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綜合性才能的體育舞蹈人才。通過舞蹈創意訓練從教學的各個方面引導體育舞蹈參與者進行積極、創造性的探索,從藝術的高度來深刻地理解體育舞蹈,并分享舞蹈構思的過程,有助于舞者身體意識的培養和舞蹈技術的提高,形成獨特的舞蹈風格特點,從而賦予藝術的生命來表現它,達到身心合一的藝術境界。
[1]戴奇沃迪.身心合一[M].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
[2]張麗青,王巧慧.“組合訓練”在體育舞蹈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教育,2014(1):104.
[3]魏曼紅.培養學生舞蹈創編能力的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03,24(2):60-61.
[4]張志琴.體育舞蹈藝術化教學的思考與探討[J].安徽體育科技,2007,12(6):76-77.
[5]馮萍.普通高校開設體育舞蹈課程的現狀及前景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5(6):85-87.
G807
A
2095-2813(2017)08(a)-005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052
吳濤(1986,8—),男,漢,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舞蹈。
蔡杰(1988,1—),男,漢,天津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