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文 任大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區域體育旅游的合理避難與救助
劉曉文 任大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以后,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層次的需求,體育旅游的重要性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就越發顯現出來,同時體育旅游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體育旅游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已成為制約整個體育旅游發展的主要問題。該文將運用文獻分析法,典型資料分析,分析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平原地區、西部山區及區域內顯著的體育旅游形式和體育旅游救助方法,得出不同區域的體育旅游對生命安全救助方法的要求,提出相應措施,提高體育旅游中的安全系數。
體育旅游 區域 安全 風險 措施
近年來,體育活動走進了全世界人們的眼中。同樣的,人民也開始關注體育旅游業,特別是大型體育賽事[1]。一組來自海外的分析報告顯示新西蘭的訪客住院數據在1982年至1996年期間,約有1027名海外游客進行體育旅游活動時入院治療,這一數字占到所有海外游客的17%。 每10萬海外游客受傷(根據國家年度訪客數量數據分析)有99(22%)因參與體育旅游而死亡[2]。隨著體育旅游的業的發展,安全問題映入眼簾。
為了系統的規避風險,提高體育旅游中的生命安全保障,必須對體育活動的類型進行探討。國內外學者根據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出的結果也有所不同。本文根據體育旅游的不同區域,把旅游體育旅游分為如下幾種形式。
(1)山體體育旅游: 攀巖、山地摩托、山地自行車、登山、山澗徒步、峽谷探險、高山滑雪等;(2)水體體育旅游: 沖浪、潛水、漂流、孤島探險旅游等;(3)平地體育旅游:乘騎馬匹、駱駝,古堡探幽,自行車、摩托車競技,徒步探險等;(4)專項體育旅游:風情旅游、雪域旅游、攝影旅游、少數民族文化藝術旅游。
我國疆域遼闊,旅游資源眾多,不同區域涵蓋的旅游資源、開發程度也各不相同。每個人或每個家庭、組織,在進行體育旅游前,都是懷著一顆既興奮又向往的心情,如果因為旅游途中一些不必要的損失而不得不提前結束旅行,是不是違背了此次旅游的初衷呢?為了避免這些損失,我們就要認識到體育旅游中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救助技能,學會體育旅游中一些專業的體育知識,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無憂的體育旅游。
由于東部沿海地區河網密集,相對于平原和山地,涉水的體育旅游項目較為突出。例如沖浪,沖浪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早在15世紀時期,夏威夷詩歌就有了關于沖浪的記載。沖浪就是借助海浪,以海浪為動力,利用自身的平衡能力和駕馭技巧,實現滑行。參與者站立在沖浪板上,或利用腹板、跪板、木板、皮艇、劃艇等漂浮物駕馭海浪。不論采用哪種器材,參與者都要有很高的駕馭沖浪板的技巧和平衡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參與者必須有良好的水性,能夠適應在風浪中長距離的游泳。同時沖浪也是一項極限運動并且它的風險系數很高,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沖浪水上運動的生命安全威脅:海洋生物:鯊魚是人們最常聽說、影視作品中最常出現的攻擊沖浪者的海洋生物,實際上每年發生鯊魚攻擊沖浪者的事件并不多。反而海膽,水母是沖浪者的克星,是絕大部分的沖浪者的噩夢,嚴重程度因人為宜,也可以是致命的。溺水:普通的溺水事件在沖浪者身上是很少發生的,畢竟有沖浪板在身邊,相反經常有扮演救生員的角色溺亡。如果浪很大,沖浪板被沖走,沖浪者也是極有可能發生溺水,所以沖浪時最好是有救生員看護,如遇到突發情況也可以有人幫忙。生命安救助技能應從實際出發,從源頭加強,沖浪者在尋求驚險刺激的同時也要重視自身的安全。提升游客的沖浪安全認知,掌握相關專業的沖浪技能,改善沖浪旅游地安全設施,加強沖浪安全管理,才能促進沖浪旅游的健康發展。
平原地區,處于我國的中部。中部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探險類的體育旅游較少,較多的是體育競技、徒步旅行。例如自行車競技,與其他體育旅游項目比,自行車競技相對簡單易行,一人一車、隨時隨地就能參加。一般是小團體的集體活動,很少涉及其他的消費項目,商業性較低,只有較少大型的自行車競技的賽事。這種小團體的集體活動,體育旅游者通常自備食物和水,或者小單位、小批量的在當地進行采買,有可能自身攜帶大量財務,因此,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風險維度。多數的自行車競技,拼的是速度。比賽中一般時速50 km,沖刺時速甚至在80 km以上,如果技術不過關,判斷錯誤或動作不到位,速度這么高,自行車相對重量較輕,就會失去平衡發生碰撞。此外,超車時也是最容易發生危險的,運動員運用技術不合理,稍微傾斜、誤判都會出現意外。加強生命安全教育,防范自行車競技風險:出發前檢修自行車:每次騎行都要檢修自行車,保持車況沒有問題。具體看剎車、止動裝置是否正常靈敏,座椅、車把等是否有松動,鏈條是否正常,以及車胎是否有完后無破損。下坡避免急剎車:騎自行車的時候不要單手捏剎車,以免出現摔倒、漂移等高危事故。下坡時,提前做好剎車準備,臀部緊貼坐墊,緩慢剎車,避免急剎而導致的前空翻。做好體能評估:出發前要根據自己的體能及騎車技術,安排好合理的騎行距離和路線,切忌吹噓,以免半路體力透支騎不動了,或者發生其它意外。
高原自然環境惡劣,經濟欠發達,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交通狀況很差,信息閉塞,一方面造成了高原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另一方面,相對封閉、落后的環境,也就較好的保持著高原旅游資源的原貌。發展高原區域的體育旅游業,突破當地瓶頸效應,大力發展高原特色旅游,國內學者從不同維度去分析內地游客高原旅游的風險感知,以及鐵路交通對旅游風險和安全的影響。但是不管怎樣,高原反應對高原區域的體育旅游制約很大。到高原地區旅游的人們,應通過仔細的體檢,檢查是否患有不適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飲食盡可能吃高糖的食品,結構調整為第一碳水化合物、第二脂肪、第三蛋白質,有條件的多攝入液體能量,如果汁、牛奶,還能補充一部分水分。奶茶是很好的一種食品,酥油茶更好,是高熱量食品,并且脂肪多,對皮膚有保護、濕潤的作用,里面的茶堿還可以起到利尿作用。到達高原地區后,體力活動要循序漸進,盡量減少并避免寒冷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高原旅游的安全防護。高原旅游應做好充分的精神、物質和身體準備。高原地區是我國高風險旅游區,進入高原前一定要做好應付各種突發情況的心理準備,同時準備好充足應急物資,并保持良好身體狀態。
安全是體育旅游者的一道防線,旅游者作為最終的消費者,其安全性是選擇旅游目的地的一個重要依據。旅游者在進行體育旅游之前不僅要做好旅游攻略,了解目的地的地形、氣候、人文環境,更要針對體育旅游項目做詳細的了解,掌握專業技能以及相關救助技能。相關體育旅游組織也要定期檢修設施安全,將旅游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政府及相關監察部門進行宏觀調控,監督實施相關旅游安全文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保障旅游者的生命安全,在三方共同努力下讓體育旅游健康有序的發展。
[1]Mokras-Grabowska J. Sports Tourism: Terminological Discussion[J]. Turyzm, 2016,26(1):13-18.
[2]Bentley T A, Page S, Walker L. The safety experience of New Zealand adventure tourism operators[J].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2004,11(5):280-286.
G80-32
A
2095-2813(2017)08(a)-015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