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黨政辦公室 河南新鄉 453000)
“十三五”時期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發展趨勢初探
劉剛
(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黨政辦公室 河南新鄉 453000)
進入“十三五時期”, 伴隨教學模式改革進程速度的加快,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也逐漸成為體育教學理論研究及教學實踐研究的重點。體育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的不同導致了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分析并探討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深入探求其今后的發展趨勢,將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在河南省的改革與發展產生較大的推動效應。
“十三五” 體育教學模式 趨勢 高校 河南省
“十三五”發展時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面進入“新常態”,各項社會事業改革發展走進了“攻堅期”。 伴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進程的持續加快,“終身體育”和“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已經逐漸深入到了體育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當中。在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方面,已逐漸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新局勢。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6年3月10日的“兩會”答記者問中明確指出,首先,中國高校的轉型發展,實質上是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次,轉型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培養模式,而作為這其中重要的一環,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對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全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情況下,更要從新的視野中深入領會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前景趨勢和題中之義。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專家王林等提出,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提倡的運動體驗,首先,是將運動體驗作為教育教學的首要價值觀念,這本身是一項高度強調大學生人本主體精神,注重人文價值并充分調動個體主觀能動性的教育教學理念,只有適宜的運動體驗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實現大學生個體的積極發揮。其次,是將運動體驗轉化成教育教學方法,加深大學生對運動體驗的強化,就是用大學生的實際運動經驗和體育活動夯實運動基礎,將大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全身心的運動投入作為有益前提,以大學生的體驗自主性為關鍵。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全力創造并能提供各種運動條件及運動體驗情境,使得大學生能夠盡最大能力地開放自己的運動內心,在身體參與到運動中的同時,充分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感知生活的真諦,修煉對人生的樂觀。
國內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模式的產生,淵源于20世紀中期的蘇聯體育教學模式,在實踐的不斷改革與發展進程中,國內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逐漸產生了許多弊病。
1.1 教育目標的構建較為孤立
國內現行的大學體育教育模式和目標常常將提高大學生的基本體能素質視為體育教學目標,因此,在這種導向目標作用下,教育教學中體育教學內容的構建和設置以及課堂教學監控的評判體系經常將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條件達標性作為重要的依據進行評價,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亦經常將單一性的體能鍛煉作為一種常用的手段,缺少對提高大學生基本心理素養、體育文化涵養、運動能力以及終身鍛煉觀念作為重心的體育運動綜合素質目標的評價。
1.2 體育教育教學多樣性構建和運用缺乏創新性
河南省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主流是采用以體育教師為核心地位的教師本位教學模式,而大學生則被放在體育教學體系的末端被動地接納其主體的地位,在實際的教學進程中,常采取體育教師課堂講授—體育教師動作示范—大學生進行動作模仿—反復進行動作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但是該種教學模式暫時不能充分激勵大學生課堂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和運動參與的創造性,暫不能有效養成教師與大學生二者間的積極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目標的完整實現。
1.3 “十三五”時期深化對體育教學模式的重新審視
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重要性的審視,能夠有效避免認識不足導致的負面效應,這主要體現在宏觀、微觀兩個方面:在宏觀方面,由于缺乏對體育教育重要性的戰略性認識,導致體育資源的投入缺乏長效機制,體育基礎設施供給不足與高校學生數量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在微觀層面,高等院校難以形成加強體育教育投入的內生激勵機制,表現為高校對學生課內外體育活動的支持不足、體育知識學習和鍛煉的時間被擠壓等現象,特別是在很多省內高校研究生階段的體育教育方面,很多省內高校竟完全取消了研究生體育課程的體驗。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為高校大學生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重要機會。2016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指出:“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產業鏈”,“其中全民健身”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高等教育為社會經濟活動服務源源不斷地培養著高等人才,當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也關系著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興旺,今后,在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中,在提升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大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的體驗興趣、基本運動技能和體驗水平,不斷培養學生熟練領會運動和健身的科學方法,未來真正步入社會后,也能將大學中學到的運動技術和科學健身的方法應用到當地全面健身的開展中。
綜上所述,“運動體驗”和“健康體質”將日漸成為今后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中愈發重要的體育教學模式和體驗思想。與此同時,按照教育部“十三五”時期的課程設置標準以及教學模式實際規定,過去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滿足不了當今大學體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從特定程度上分析,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將會表現出以下一些發展趨勢。
(1)重新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國內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以及設置內容主要選材于我國一些傳統的體育競技運動項目,主要呈現出較為明顯輕視健身方法,但是強調運動技術的特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在新科技革命時代的教育,努力獲得尋求的方法,將比儲存和傳遞知識顯得更有意義。固然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暫時還不能完全脫離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和內容設置,但是,應當根據新教學模式的原則對其展開抉擇和不斷改善,可以挑選一些實用性強、健身性好、便于實際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
(2)以提高學生全員參與和運動體驗為新教學模式的關鍵目標。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水平和運動體驗是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立足點和出發點,因此,要持續堅定地秉承增強“運動體驗”的目標取向。與此同時,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必須植根于大學生進入社會后的進一步發展,為大學生踐行終身體育理念的實現,也為體質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因而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和終身體育意識,是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發展趨勢的具體表現。
(3)構建多樣個性化的課堂體育教學模式。當前,河南省大多數高校采取的是大一學生進行基礎體育課教學模式,大二學生進行選項課教學課堂模式,但仍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體驗和需要。而各項體育項目的俱樂部式新型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廣泛得到大學生歡迎。這種人性化高度選擇性的課堂教學模式,超越了體育教學模式的課時和空間限制,能充分激發大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最大程度地滿足其參與體育鍛煉的愿望,能夠使大學生在運動體驗和參與中體會趣味,養成良好的運動情感體驗,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鍛煉習慣,提升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1]韓雪峰.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4):58.
[2]魏明東,王海春,孫振杰.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30年的回顧[J].體育科研,2009,30(6):81.
[3]楊建平.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首都體宵學院學報,2008,20(1):79-80.
[4]葉蓁.素質教育與高校體育教學[J].云南農業教育研究,2001 (2):17-18.
G843
A
2095-2813(2017)04(b)-01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