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濤
(鄭州輕工業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2)
體育贊助營銷教學改革探驪①
李紅濤
(鄭州輕工業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2)
體育贊助作為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有效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 重要因素。該文從課程的開設能使學生掌握更多具有前瞻性的體育贊助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入手,從學生、教師、教材3個方面論述了《體育贊助營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增加案例教學、實施“走出去”方針、利用好課余教學活動、編寫校本課程教材,教師隊伍的培養等改革的五個建議,以期為《體育贊助營銷》教學提供幫助。
體育產業 體育贊助營銷 教學改革 探驪
《體育贊助營銷》是高等學校體育專業高年級學生專業選修課之一。高校開設該門課程是為了夯實學生體育贊助營銷理論基礎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贊助營銷實際操作能力。體育贊助營銷是體育產業理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體育產業中體育賽事、高水平運動隊、運動員、體育場館、體育培訓服務等實現商業價值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前提下,該課程是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更注重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的提高。自2002 年蔡俊五先生的《體育贊助:雙贏之策》問世以來[1],十幾年的發展,體育贊助相關書籍越來越多了,該課程也成為了高等學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專選課。
自1984年尤伯羅斯開啟了奧運會的企業贊助營銷輝煌之門以來,奧運會啟動了4年一個周期的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計劃(The Olympic Partnership Programme,簡稱TOP),為奧運會的舉辦提供了穩定而豐厚的財源支持,同時也為參與企業提供了樹立良好企業形象,打造行業帝國提供了高端平臺。濫觴與 1930年烏拉圭足球賽場的國際足聯(FIFA)主辦的足球世界杯(World Cup), 1950年發軔的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等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行,不僅是全球體育愛好者的盛會,也是國際大型企業展示實力,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角逐場。附屬在體育本身之上的其他功能挖掘的的越來越充分,以至于現在能看到的體育賽事幾乎都離不開贊助商的支持,當然校園體育活動也不例外,體育贊助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作為高校體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知道體育贊助“是什么”,更應該了解“為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以滿足社會發展對體育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需求。同時,體育贊助的蓬勃發展也對《體育贊助營銷》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教學組織方法還是教學內容設計,都必須打破常規教學模式,探索出更適應社會需求的授課模式和方法來,以滿足社會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該文從當前《體育贊助營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就如何進行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1.1 學生方面
體育贊助專業課要求學生要敢于實踐,不管是課堂內安排的模擬談判教學環節,還是課余時間安排的依托學校計劃內的體育賽事進行的營銷推廣活動,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勇敢的走出去和企業洽談,部分學生有畏難情緒,這和大多數學生沒有經歷過,不敢做有關;還有一部分學生應該是對學習體育贊助實際操作環節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有關,這也說明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認識不足,對自身定位還相當模糊。有了這些傾向,課程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1.2 教師方面
《體育贊助營銷》和其他理論課程教學有著統一的要求,就是課程學習是雙向的“教”與“學”的過程,除了學生存在的問題之外,該課程的任課教師也存在一些的問題:第一,擔任《體育贊助營銷》課程教學的老師難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從而束縛了教授方法的突破,而《體育贊助營銷》課程是實踐性要求較高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從而降低了課程的實際運用的。第二,擔任《體育贊助營銷》課程教學的老師自身對該課程教學內容興趣不大,而是把《體育贊助營銷》當成一般理論課程進行教學的,這和任課老師的學習背景有較大關系,有些老師擔任該課程教學是不情愿的被安排上課的,有的教學單位師資短缺,也無可奈何。第三,擔任《體育贊助營銷》課程教學的老師自身對體育贊助營銷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機會較少,對相關的體育贊助活動較為陌生,對學生講授內容多是來自課本或者網絡搜集到的案例進行泛講,無法講授到體育贊助實際操作過程中大量的一手經驗。第四,教學過程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束縛也是顯而易見的,現行高等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多是由老教授,老專家組成的督導組進行課程常規檢查,這些老教授、老專家無意間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認可方式會使《體育贊助營銷》課程教學的老師無奈就范。
1.3 教材方面
從2002年蔡俊五、趙長杰出版了《體育贊助·雙贏之策》出版,現通過相關網站搜索,體育贊助相關書籍八本,教材類書籍有兩本,一本是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華南師范大學的楊曉生教授和臺灣學者程紹同教授共同編著的《體育贊助導論》[2],一本是2012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體育贊助》[3],其他書籍則是作者在體育贊助方面深入研究成果,可以作為體育專業學生和老師的相關參考書籍,以彌補當前適用性教材短缺,擺脫學習資料信息有限的桎梏。現有教材內容設計上基本符合教學要求,也引用了的案例分析,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多是大型體育賽事,高水平運動隊的贊助實例,和學生生活實際脫節較為嚴重,特別是非運動訓練專項的學生,對體育賽事、運動隊等的認識還較為模糊,對所學知識難以感同身受,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1 甄別案例,有針對性教學
體育贊助營銷課程的實踐性特征要求更匹配的有效教學模式支撐,案例教學模式因能創造模擬真實的環境而在教育體系中應用廣泛。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認為,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的情境中時,學習才是有效的[4]。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大量的案例進行篩選,并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案例設計和修改,當然案例教學內容可以實現多重教學目標,而在不同教學內容環節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則需要教師積極設計引導,而不能僅僅是簡單的照搬過來使用。
2.2 實施“走出去”方針
在體育贊助營銷的課程安排上,要積極設定社會實踐環節,鼓勵學生“走出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帶著已學理論知識走向社會進行知識檢驗的同時,也是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然后進行理論升華的必經之路。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對體育贊助營銷課程學習的針對性將有所加強,有了實踐基礎,對進行下一步的理論知識學習,學生的理解能力會有所提高。
2.3 利用好課余教學活動
課余課外活動是學生靈活運用體育贊助營銷知識的試驗田。鼓勵學生通過聯系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取得支持,在校園內開展各式各樣的體育賽事活動的推廣和組織,使學生在校園內即可完成學有所用的用武之地。教師及時的對學生組織推廣提供技術支持,保障學生在課余活動中不脫離實際,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運用,并及時做好總結,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討論。
2.4 編寫校本課程教材
作為基礎教材,現有的課程教材內容豐富,完全能滿足理論教學需要。但是,因教材的普適性,結合當地區域實際的內容教材中無法體現,而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可以彌補基礎教材的此項薄弱環節,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
2.5 教師隊伍的培養
教師隊伍的培養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加強現有師資力量的理論深造。對現有教師隊伍進行規范性理論知識體系培訓,完善授課教師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對現有師資隊伍進行政策性要求,督促科任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兼職,并制定配套服務管理規定,解決教師后顧之憂。
隨著體育產業的迅猛發展,體育贊助已是業內司空見慣的重要活動。《體育贊助營銷》也成為了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的專業課程之一。該課程教學面臨著多重問題,廣大體育贊助營銷教育工作者應積極發揮自身的教學主導作用,轉變教學觀念,能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改革教學方法,凝練教學內容,努力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為體育產業的春天培養得力人才。
[1]蔡俊五,趙長杰.體育贊助:雙贏之策(第1版)[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楊曉生,程紹同.體育贊助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沈佳.體育贊助[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4]張良,劉蓉.構建基于認知學習理論的MPA案例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16(5):56-58.
[5]李建軍,萬翠琳.體育贊助匹配度對品牌形象塑造的影響——基于事件偏好度的調節作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1): 44-49.
G80
A
2095-2813(2017)4(b)-02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209
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資助計劃C類項目(項目編號:16A890011);鄭州輕工業學院第九批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鄭州輕工業學院第四批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項目編號:2015DC111)研究成果。
李紅濤(1975,12—),男,漢,河南鹿邑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