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安鳳,宋 平
動商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祝安鳳,宋 平
體育舞蹈是一項新興體育運動項目,近年在高校的開展的如火如荼,深受廣大學生喜愛。運用文獻資料、綜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討動商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應用情況。研究表明:運動素質、運動心理、身體機能是動商應用于體育舞蹈訓練中的三個核心要素,對于體育舞蹈的訓練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動商;運動素質;運動心理;身體機能;體育舞蹈
自2012年南京理工大學王宗平教授提出動商以來,引起了各大媒體和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動商這一概念逐漸被大眾所認知和接受,動商的出現使運動中的現象得以解釋,動商理念也逐漸應用到各個項目的訓練中。體育舞蹈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項目,國內眾多高校紛紛開設體育舞蹈專業,備受大學生青睞。關于體育舞蹈的訓練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缺乏統一的訓練標準。筆者在翻閱大量文獻基礎之上,并結合自身多年體育舞蹈訓練教學實踐,以及動商有關理論,探討動商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應用,旨在為推動動商理念的傳播和體育舞蹈訓練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2.1 動商釋義
關于動商的概念,南京理工大學王宗平教授給出了兩個不同方面的概念:即廣義和狹義的概念。動商廣義的概念是指所有通過人體的活動或人體某一部分的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屬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包括人機體的生命活動、人的生產勞動和人的身體通過運動所表現出的特質和能力。動商狹義的概念是指人的運動商數,即表現為人體克服客觀事物以及自身所要做運動的能力,也是對人體運動天賦及潛能被挖掘和發揮的能力,其主要包括人體運動素質、人體運動心理和人體的身體機能等
2.2 動商與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是以人體為表現工具通過有節奏、有組織和經過美化的流動性動作來表達情感。體育舞蹈技能的學習過程,即是通過語言或者文字將之前所看到的技術動作進行描述,在此基礎上,利用身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其學習運動技術的過程。而動商在表象中所能反映出來的,即是人作為主體對運動技術動作的一個復現過程,同時也是對運動技術動作的記憶和展現的過程。因此,無論在舞蹈的學習還是展現上都體現了舞者的智商、情商與動商的三者合一,而動商則是一個優秀舞者的核心支撐。
從動商的概念中得出運動素質、運動心理和身體機能是動商的三個核心要素,那么動商的這三個核心要素究竟是如何在體育舞蹈訓練中進行應用?筆者結合自身舞蹈訓練教學實踐進行逐一闡釋,希望為廣大的同行提供借鑒和參考。
3.1 運動素質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應用
運動素質是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通過肌肉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機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的綜合能力。運動素質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
3.1.1 力量素質類
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結合體育舞蹈運動的特點,將人體分為三部分:橫膈膜以上的“上段”、橫膈膜到跨位的“中段”和胯位到腳踝的“下段”。在體育舞蹈運動中“三段”的力量是協同合作缺一不可。體育舞蹈在專項力量訓練中為了避免肌肉粗壯、隆起要遵循體育舞蹈所特有的力量訓練原則和方法,那么針對三部分的力量,訓練方法各有不同。“上段”如手臂和肩帶的對稱及控制能力可以通過搭華爾茲“架型”在左右肘關節處進行一定的負重,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不僅能增加手臂的力量,還可以更好的增加手臂和肩帶的對稱及控制能力,使肌肉更好的對“架型”進行記憶。“中段”主要為腹背腰對抗肌群的力量,可以通過來一些體能訓練中常用的訓練手段來訓練腹部力量,如平板支撐、卷腹等。“下段”可以通過牛仔舞的連續彈踢來訓練腿部支撐力和彈性力量。
3.1.2 速度素質類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或人體某部位快速運動的能力,也就是人體或人體某部位快速做出運動反應、快速完成動作、快速移動的能力。在體育舞蹈訓練中除了要最大限度的展現線條美之外,還要有快速啟動身體、快速完成動作、快速移動與快速抑制身體的能力。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個方面,而這三方面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針對三種不同的速度素質類型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
(1)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 a)變換練習法,通過改變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在變化的情況下完成練習。如倫巴的庫克拉恰加方形步的練習,如果讓學生簡單的重復兩個基本動作在速度上不會有大的改善,可將方形步與庫克拉恰變換成男女滑門步的形式練習,在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動作賦予情感意義,這樣學生由原來的兩個單個枯燥動作變換縮短反應時間。b)運動感覺練習。運動感覺練習是身體訓練與心理訓練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當男伴在手的力量上給予女伴信號時,女伴不能及時的做出身體動作來回應男伴的手上力量信號,就容易出現動作失誤,影響整個動作質量和動作美感。要想改善這種情況,在訓練中可讓女伴閉上雙眼感受對方信號,使身體肌肉產生記憶。
(2)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動作速度寓于具體的動作之中,要想將動作達到預想的速度除了要有完善的技術動作外還可通過助力練習。如彈力帶訓練,利用彈力帶的拉伸彈性訓練出腿和收腿的速度;加大難度練習,如加快音樂節奏縮短練習的時間達到練習的預想速度。
(3)位移速度的訓練方法。體育舞蹈中的位移是通過主力腿給地板力量,地板反向推動身體移動,要想達到快速移動的目的除了要不斷的重復練習,還要加大主力腿與腳踝的力量訓練,可通過做單腿蹲坐、蛙跳等加大腿部力量,通過踮腳尖練習來加大腳踝的力量。
3.1.3 耐力素質類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在長時間進行工作或運動中克服疲勞的能力。體育舞蹈專項耐力是指運動員為了獲取運動成績在一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動員身體能力持續進行大強度專項運動的能力。在體育舞蹈比賽中規定每支舞的比賽時間在1min30s-2min之間,以五支舞為例,加上各比賽舞種中間有20-30s的休息時間,五只舞的比賽時間約為7-9min,在整個比賽中是有氧與無氧的混合耐力。在訓練中可采用:a)體育舞蹈基本元素重復練習法。每次基本元素的練習時間和每支舞的比賽時間相同,這不僅能鍛煉運動員的耐力,更能使運動員對基本元素產生較好的肌肉記憶。b)成套動作間歇訓練法。在訓練中單個套路的練習時間可按體育舞蹈比賽規程規定的時間一樣,每次套路練習時間為1min30s-2min,間歇時間為20-30s。c)模擬比賽法。體育舞蹈比賽一般分為預賽、半決賽和決賽。參加五只舞組別的比賽,如果同一天進行預賽及半決賽時,選手就要跳十次成套動作,這對選手的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以及心理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采用模擬比賽的形式,限定選手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五支舞的成套動作,從而讓選手提前適應比賽的運動強度。
3.2 運動心理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應用
舞蹈的工具是身體,身體與心理具有密切關系,舞蹈用身體這個工具表現的也是人的心理現象。因此,體育舞蹈項目的訓練離不開對體育舞蹈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心理訓練是指在體育運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影響,使其心理狀態發生變化,達到最適宜的程度,以滿足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增強身心健康的需要,其作用是提高心理活動水平,控制心理活動的強度,消除心理障礙。
3.2.1 體育舞蹈心理素質的訓練法
(1)模擬比賽法。模擬比賽的環境如場地、燈光、比賽音樂甚至模擬比賽的現場觀眾氛圍進行實戰演練,使選手適應賽場氣氛。采用正式比賽的形式進行初賽、復賽、決賽的競賽制訓練方法,使選手提前適應比賽的環境及形式,使選手消除緊張心理,增強自信心。(2)自我暗示法。運動員透過五種感官元素對自己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從而調節自己的心境、情緒和意志的心理過程,是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意識思想的發生部分與潛意識的行動部分之間的溝通媒介。如運動員在比賽上場前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復述比賽中該注意音樂、表情、舞伴的力量,甚至不斷提示自己肌肉放松,消除選手在比賽中的緊張心理。(3)誘導訓練法。是指在訓練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引導到某一個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訓練方法,可為順利完成訓練與比賽任務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如在倫巴舞訓練中可以對舞蹈組合賦予情感定義,引導練習者將情感賦予舞蹈動作中,使舞蹈動作展現的更加飽滿,表情更為豐富。
3.2.2 體育舞蹈雙人心理訓練法
體育舞蹈是雙人運動項目,在比賽中展示的不僅是個人技術,更多的是雙人之間的默契配合,要求運動員把舞蹈組合動作在賽場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因此,加強體育舞蹈的心理素質訓練,還應考慮舞伴和舞伴之間的配合與交流。(1)情感交流訓練。體育舞蹈展現的是自己的肢體美去吸引舞伴的注意,所以在舞伴面前一定要有足夠的自信,在舞蹈練習中舞伴之間給舞伴信心可用語言鼓勵對方,此外還要有眼神、表情、手勢等交流,舞伴之間有了默契的情感交流,所展現的舞蹈氣場不僅吸引裁判,更會帶動觀眾進入他們的舞蹈情感中形成共鳴。不同舞種情感交流的風格也不同,如倫巴是步伐纏綿,浪漫舞蹈風格,要求舞伴之間一呼一吸都要牽動彼此,沉浸其中。而牛仔則要求運動員表現出俏皮可愛的舞蹈風格。(2)引帶訓練。在雙人舞中男伴起著引帶的作用,要求男伴準確、迅速的給出信號引帶女伴進行舞蹈動作展示,不可遲疑。在訓練中男伴要注意在舞蹈中起著主導作用。(3)跟隨訓練。主要是針對女伴,在跳舞中既要要求女伴被動,又要要求女伴積極跟隨,可以通過倫巴的開式扭胯動作來練習女伴的跟隨記憶。
3.2.3 體育舞蹈呼吸調節訓練法
當人過于緊張時會表現出呼吸過于急促的心理現象,加強體育舞蹈的心理素質訓練,還應注意呼吸的把握。呼吸是通過呼吸肌的收縮引起胸廓擴張,以及呼吸肌松弛使胸廓回縮而實現的,呼吸肌的收縮在許多情況下是完成動作的有力助手。吸氣呼氣,使胸、膈、腹肌放松,以便讓腰肌達到最大限度收縮。一般呼吸動作與動作方向是一致的,即呼吸肌收縮(胸廓向外擴展),動作向外擴展;無論舞蹈動作是向外擴展還是向里回縮,此時的呼吸肌總是處于緊張用力的狀態。不同的舞蹈也要調整呼吸的幅度,如摩登舞應注意氣息升降自然柔順,拉丁舞應注意內心的呼吸必須從身體的中段貫穿到手臂、眼睛。掌握好氣息的運用,可以調整運動員在舞蹈過程中情緒的穩定性。
3.3 身體機能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應用
身體機能指在遺傳、環境和生物節律共同作用下表現出來的身體健康水平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耐受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等,包括與健康相關的和與完成運動技術相關的身體機能。身體機能得到發展,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強,胸廓運動的幅度加大,從而改善呼吸機能;使心肌力量增強,血管壁彈性增大,從而改善心血管機能。所以加強身體機能適量的運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適量的運動要想使身體機能得到加強要有合理的鍛煉標準和鍛煉強度。在鍛煉標準上,選擇合理的運動時間和頻率,要達到鍛煉的目的最低限度每周應鍛煉3次,鍛煉時間根據不同的舞種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時間長度,如倫巴舞動作相對緩慢可以選擇鍛煉時間相對長些,如60min,也可分為2次,每次30min,而牛仔和桑巴舞加上熱身5min放松5min,可以鍛煉40min。在鍛煉強度上,比較安全的運動強度可以通過觸摸手腕部位的脈搏計算,通常運動結束時脈搏數為170次/min下減去自己的年齡是安全的運動強度。
動商強調個體的差異性,在動商的三個基本要素中無論是運動素質、運動心理還是身體機能都因個體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所以在訓練中要因個體的不同而區別對待。
4.1 推動體育舞蹈訓練觀念的變革
動商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應用是屬于新的嘗試,克服了傳統的體育舞蹈訓練理念,啟發訓練者圍繞動商的開發與應用,多角度的看待體育舞蹈的訓練方法,高的動商、智商、情商成就一名成功的舞者,其中動商是核心支撐。動商把更多元素帶進了舞蹈訓練中,如舞伴之間的情感交流等,使舞蹈訓練不再局限簡單的訓與練,而是師生之間,圍繞體育舞蹈而展開的一系列的雙向交流與體驗分享。
4.2 規范體育舞蹈訓練內容
體育舞蹈作為一個新興項目,備受體育從業者的關注,在訓練內容上也是多種多樣,多數都是根據自己自身的學習經驗來設定訓練內容,沒有統一的標準。舞蹈是動商的體現,從提升動商的思路對體育舞蹈進行訓練,而動商的運動素質、運動心理、身體素質三個核心要素,給體育舞蹈訓練指明了方向,在體育舞蹈的訓練內容上也帶來新的思路。
4.3 提升體育舞蹈訓練效果
在傳統的體育舞蹈訓練中更多的是針對技術上的傳授,而學生也是側重于技術上的展示,忽略了舞蹈所表達的情感,舞伴之間的引帶,呼吸的調節等。而動商在體育舞蹈訓練上的應用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舞蹈技術,更將舞蹈的本質表達出來,彌補體育舞蹈傳統訓練上的不足。
[1] 王宗平,張怡.動商——人類全面發展的重要支腳[J].體育學刊,2014,21(4):13-16.
[2] 郭邦士,劉黎明.運動素質訓練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80+120.
[3] 尚云力.動商——構建健全人格的新理念[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02):10-14+20.
[4] 王宗平,張紅兵,張怡.動商——獻給南京青奧會的一份特殊禮物[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8(04):37-40+47.[5] 馬園艷.體育舞蹈專項力量素質訓練內容體系構建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
[6] 王彥.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選手核心穩定性及力量的訓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MotorQuotientinSportsDanceTraining
Zhu Anfeng,Song Ping
Sport dance is an emerging sports project that is becoming popula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and loved by students.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o 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otor quotient in sports dance training.Results show that movement quality, sports psychology and body function are the three core factors of sports dance training, which hav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training.
motor quotient; exercise quality; sports psychology;body function; sports dance
祝安鳳(1988-),女,安徽六安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Sport Schoo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Anhui,, China.
G808.1
:A
:1005-0256(2017)09-0087-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