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鐵宇
(新疆醫科大學體育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高校健身氣功教學中“三調”的合理運用研究①
官鐵宇
(新疆醫科大學體育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并結合教學實踐,在提出“三調”的基本理論及其重要性的前提下,提出在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三調”,旨在增強健身氣功的教學效果,提高健身氣功的教學質量,為普通高校健身氣功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高校 健身氣功教學 三調 運用
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健身氣功注重整體鍛煉,其調身、調息、調心的綜合鍛煉,是區別于其他肢體運動的關鍵所在,目前健身氣功教學在全國高校已經普遍開展。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教學實踐,發現目前高校健身氣功教學還只是停留在教授學生套路動作階段,而很少提及并運用“三調”的基本理論,而健身氣功練習的最高境界是“三調”合一。本文試圖在提出“三調” 基本理論及其重要性的前提下,提出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三調”,旨在使普通高校健身氣功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增強健身氣功的教學效果,提高健身氣功的教學質量,為健身氣功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以高校健身氣功教學為研究對象。
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教學實踐,對當前高校健身氣功教學現狀及教學改革理念進行深入了解,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健身氣功是一項通過調身、調息、調心鍛煉,調順人體系統功能狀態,改善身體健康狀況,使身心臻于高度和諧的技能。其區別于其他肢體運動的鍛煉之處,不僅在于賦予了調心、調息內容,而且還強調“三調”合一的境界[1]。
調是調整,身即身形的意思。調身是健身氣功的一個特定術語,是指對身形、動作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練功的要求(這里所說的身形,不僅局限于人的軀體、四肢,筋、膜、骨、血、肉、精,都屬于形的范疇)。
中醫認為“一呼一吸為一息”,“調息”就是指練功中對呼吸的調節。要結合動作,采取以膈肌上下運動為主的腹式呼吸,強調要呼吸自然,不能強吸強呼,更不能憋氣。這樣可以達到身心放松、促進血液循環,按摩內臟和調節植物神經的目的。
所謂“調心”,是指練習者在練功中對心理活動的調節。其主要手段是意守活動,在練功中使意念集中于某一事物,如練習動作,或觀賞自然景物,身體某個部位、穴位等。這樣可以使習練者排除雜念,從而凈化大腦、放松精神、改善血液循環[2]。
調身是健身氣功的重要內容,是初學健身氣功者入門的階梯。對調身的基本要求是“形正體松”,通過形體運動與意、氣活動的適當配合,可以起到幫助入靜、吐故納新、疏通經絡、改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柔順肢體的作用。
調息是習練健身氣功的重要環節和方法,是主動調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數、深度等,使其符合練功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經常習練健身氣功進行有意識的呼吸鍛煉,可以調節改善人體呼吸系統功能及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F代醫學認為,經常進行深長的呼吸鍛煉,使膈肌的升降幅度增大,改變腹腔內壓,通過腹腔內壓周期性的變動能“按摩”腸胃,改善腸胃及內臟器官的功能[3]。
調心是調身和調息的核心。通過意守、入靜可以鍛煉練功者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通過意念活動間接支配植物神經系統管理的內臟活動。這種意念活動的特征在于輕松的專一,排除雜念,從而引申出廣義的調心,正確認識客觀規律,保持健康心態。心理活動對生理活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只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健身氣功是以特定的動作,循序漸進地調整人體的生理功能,帶動四肢乃至全身關節骨骼,逐漸提高關節、韌帶、骨骼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在教學中,不能急于求成,應循序漸進。教師應運用引導詞,積極引導學生做好練功前的準備。在教學中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自然勢。
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頭正頸直,百會虛領,下頜微收,舌尖平放,唇齒相合,沉肩墜肘,腋下虛掩,含胸拔背,腰腹放松,兩膝微曲,兩手自然垂于體側,目平視前方。
(2)抱球勢。
在自然勢的狀態下,兩臂先內旋擺置體側,再外旋,兩掌向前環抱于胸前與乳部同高,也可兩掌抱于腹前與臍同高,松腰沉襠,屈膝收髖斂臀,目平視前方。
(3)疊掌勢。
在自然勢的狀態下,兩臂先內旋再外旋經體側兩掌向前環抱,隨之后手兩掌疊于腹前,掌心對準肚臍或臍下。
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形體放松、動作柔軟。動作要用意不用力,從而達到通體柔和、氣血暢達。動作要連綿不斷,上下相隨。此外,在練習健身氣功時要分清虛實,這是練功保持周身中正的關鍵。人體的重心,隨著姿勢的轉變而改變,必須從每招每勢中認真體會并掌握虛實的變化規律,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
根據習練健身氣功功法的不同需要,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進行調息。
(1)自然呼吸法。
對于健身氣功的初學者,一般采用自然呼吸法,不加意念支配,如果執意調整呼吸,過分注意對呼吸的要求,會出現緊張狀態,以至于呼吸不順暢。
(2)腹式呼吸法。
健身氣功練習中,通過橫膈肌的運動來完成的呼吸為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又分為順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順腹式呼吸也稱等容呼吸,吸氣時,腹肌放松,橫膈肌隨之下降,腹壁逐漸隆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或稍內凹,橫膈肌隨之上升還原,此種呼吸可以加大肺的換氣量,同時對腹腔和內臟可以起到按摩作用。逆腹式呼吸生理學上也稱變容呼吸,吸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或稍內凹,橫膈肌隨之收縮下降,使腹腔容積變??;呼氣時,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橫膈肌上升還原,使腹腔容積變大。逆腹式呼吸對內臟的影響較大,有按摩或運動內臟的作用,對改善腸胃功能有一定幫助。
(3)鼻吸口呼法。
健身氣功的呼吸,一般要求鼻吸鼻呼法。在實際練功中呼氣吐音、運氣發聲時,可采用鼻吸口呼法。
在習練健身氣功的最初階段,學生更多的意識及注意力多集中在自己的身體姿勢和動作路線上,過分強調對呼吸的要求,反而會出現緊張狀態,甚至呼吸不順暢。此階段,一般不加意念支配,教師應引導學生采用自然呼吸法較好。在進行自然呼吸時,慢慢把意念與呼吸結合在一起,隨呼吸而出入,做到心安氣自調。
調心的方法主要是“意守”,意守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方面。
(1)意守身體放松法。
在保證身形和動作姿態正確的前提下,有意識地放松身體是練功中最基本的方法。在練功的開始階段,要精神放松,思想集中,呼吸均勻,同時誘導身體各部位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放松自然,進入練功前準備狀態。在練習過程中,要排除各種緊張狀態,保持放松的狀態,要做到松而不懈。通過有意識地放松精神和肢體,從而達到意念集中。
(2)意守身體部位法。
意守的部位一般是經絡上的穴位,通過意守身體上的某個穴位,有助于排除雜念、疏通氣血和調節臟腑的功能。在教學中通常意守的穴位有百會、丹田、會陰、涌泉、命門、勞宮等。其他穴位也可根據授課功法和授課的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3)意守體外對象法。
大自然的山川湖泊、日月星辰、花草樹木等都可以作為意守的對象,選擇意守對象的內容要簡單,自己要熟悉并對自己有吸引力,能使自己心情愉快,而對那些刺激性強、能引起高度興奮的事物,不適宜作為意守對象。
在健身氣功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心理調節,使之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避免由于七情六欲過分而影響練功效果。古人云:人有欲,欲而爭,爭則亂,亂則窮。也就是說人會因自我內心世界的不平靜,最終導致身心受到傷害。健身氣功其主要理論基礎之一是整體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諧統一,防止由于身心失調而導致疾病。
健身氣功教學中,通過將中國古典傳統音樂設為背景音樂,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入靜,使他們心靜體松、精神內斂、心平氣和、排除雜念、調整身形、以意導動、坦蕩安穩,最后達到抑制不良心理活動、自我調整、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4]。
隨著練功的程度不同,三調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這是符合動作形成規律的,在練功初期可能意識多關注在身體姿勢和動作路線上,隨著動作越來越熟練,呼吸與動作的配合也比較自然,之后意識便不再集中于動作姿勢上,而是處于忘我的狀態,達到入靜狀態,“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這就形成了“三調合一”的境界[5]。
(1)健身氣功練習的最高境界是“三調”合一?!叭{”的合理運用,是健身氣功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中巧妙而合理運用“三調”,能增強健身氣功的教學效果,提高健身氣功的教學質量。
(2)健身氣功功法種類繁多,但調身、調息、調心的基本要素是共同的。調身是基礎,調心是中介,調心主導調身和調息,三調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每一種健身氣功功法,每一次健身氣功鍛煉的過程,都是這三者之間的具體結合與運用。
(3)在健身氣功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以及教學的不同階段,合理運用“三調”。使調身、調息、調心貫穿于整個練功過程的始末。
[1]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新功法叢書(二)[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
[2]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二百問[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3]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4]官鐵宇.高校健身氣功教學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5):4.
[5]原凌云.淺談健身氣功“三調”合一的境界[J].武魂,2013(11):26.
G80-32
A
2095-2813(2017)08(c)-008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84
官鐵宇(1971—),女,漢族,遼寧昌圖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