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志勇
(株洲市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湖南株洲 412008)
株洲市中學生體育課生命安全教育現狀調查
龍志勇
(株洲市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湖南株洲 412008)
該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株洲四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中學生體育課生命安全教育現狀。結果表明:中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總體掌握情況一般,安全技能不強。建議:政府應加強學校生命安全教育力度,提高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比重;學校領導應貫徹落實生命安全教育,把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工作納入體育教師的考核中來,建設好學校體育場地與器材,保證校園事故危險化最小。
體育課 安全教育 中學生
以株洲中學生和體育教師為調查對象,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440份(教師40份、學生400份)。體育教師回收率達100%,學生回收率90%,有效率85%,有效問卷340份。
2.1 株洲市中學生生命安全教育開展的現狀
2.1.1 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的認識情況
從安全運動等方面,了解學生安全教育的情況,發放有效問卷340份,從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統計調查情況:一是安全運動,91人和27%,149人和43%,70人和21%,9人和3%,21人和6%;二是應急避險,42人和12%,123人和36%,152人和45%,18人和5%,5人和2%;三是交通安全,259人和76%,61人和18%,20人和6%,0人和0%,0人和0%;四是消防安全,45人和13%,101人和30%,110人和32%,45人和13%,39人和12%;五是飲食安全方面,121人和36%,119人和35%,21人和6%,55人和16%,24人和70%;六是網絡安全,22人和6%,98人和29%,100人和30%,15人和4%,105人和31%;七是疾病預防,91人和27%,119人和35%,55人和16%,51人和15%,24人和7%;八是野外生存,12人和4%,38人和11%,100人和30%,120人和35%,70人和20%。
調查發現,學生對安全運動、交通安全、疾病預防的了解比重較高,對應急避險、消防安全比重較高,而對網絡安全、野外生存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占比重高,突出了學生對網絡安全、野外生存的經驗不足。
2.1.2 老師對生命安全教育的態度
對40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表明,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對生命安全教育的比率高達100%。由此可見,教師對開展安全教育的態度很好。
2.1.3 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的差異
主要在株洲市一中、四中、七中和十三中針對理論講解等課程方式以及安全運動等課程內容開展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是課程方式方面,有效調查問卷340份,分別在株洲一中、四中、七中、十三中發放問卷83份、85份、91份、81份,理論講解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35人和42%,36人和42%,41人和45%,43人和53%,技能訓練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6人和7%,7人和8%,5人和5%,7人和9%,自學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21人和26%,25人和30%,30人和33%,22人和27%,情景教學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5人和6%,4人和5%,0人和0%,6人和7%,游戲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12人和14%,13人和15%,10人和11%,3人和4%,其他方式的分別為4人和5%,0人和0%,5人和5%,0人和0%。
分析發現,四所中學理論講解比重很大,在技能訓練、情景教學上比重很小。
二是課程內容方面,有效調查問卷40份,問卷采用多選題型,分別在株洲市一中、四中、七中、十三中發放問卷各10份,安全運動人數及所占比例都為10人和100%,應急避險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3人和30%,2人和20%,4人和40%,3人和30%,交通安全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10人和100%,6人和60%,5人和50%,10人和100%,消防安全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4人和40%,2人和20%,6人和60%,6人和60%,飲食安全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1人和10%,2人和20%,1人和10%,1人和10%,網絡安全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0人和0%,2人和20%,1人和10%,0人和0%,疾病預防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2人和20%,1人和10%,1人和10%,2人和20%,野外生存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1人和10%,0人和0%,0人和0%,1人和10%。
分析得知,四所中學生命安全教學內容上都是以安全運動、交通安全為主,其次是應急避險和消防安全,其他教學內容涉及很少,都存在著單一的問題。
2.2 株洲市體育課上生命安全教育的開展情況
2.2.1 體育課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
從交通安全等方面了解體育課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發放有效問卷40份,從經常進行、偶爾進行、從未進行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統計調查情況為:一是交通安全,34人和85%,6人和15%,0人和0%;二是消防安全,22人和55%,13人和33%,5人和12%;三是地震逃生,8人和20%,32人和80%,0人和0%;四是疾病預防,5人和12%,32人和80%,3人和8%;五是對運動損傷進行預防,33人和83%,7人和17%,0人和0%;六是對運動創傷簡單處理,4人和10%,33人和83%,3人和7%;七是緊急情況下進行急救,6人和15%,30人和75%,4人和10%;八是野外生存,0人和0%,7人和17%,33人和83%;九是網絡安全方面,11人和28%,17人和42%,12人和30%。
分析發現,教師對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運動損傷進行預防這些內容上占比重很大。對運動創傷簡單處理、緊急情況下急救、野外生存、網絡安全教育上很少進行教學。
2.2.2 體育課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課時
在株洲市一中、四中、七中、十三中等中學,了解體育課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課時,發放有效問卷40份,分別從每節課3~5 min等方面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統計調查情況為:一是每節課3~5 min,5人和50%,5人和50%,6人和60%,4人和40%;二是每節課10 min,3人和30%,2人和20%,2人和20%,3人和30%;三是每學期1節課,1人和10%,2人和20%,0人和0%,1人和10%;四是每學期3節課,0人和0%,0人和0%,0人和0%,0人和0%;五是其他,1人和10%,1人和10%,2人和20%,2人和20%。
分析發現,四所中學體育課生命安全教育每節課3~5 min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比重最大,其次是每節課10min,而每學期3節課沒有。
2.2.3 體育課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方式
在株洲市一中、四中、七中、十三中等中學,了解體育課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方式,發放有效問卷40份,分別從理論講解等方面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統計調查情況為:一是理論講解,3人和30%,4人和40%,4人和40%,4人和40%,4人和40%;二是技能訓練,0人和0%,0人和0%,1人和10%,0人和0%;三是自學,3人和30%,3人和30%,3人和30%,2人和20%;四是情景教學,1人和10%,1人和10%,1人和10%,1人和10%;五是游戲,2人和10%,1人和10%,1人和10%,2人和20%,六是其他,1人和10%,1人和10%,0人和0%,1人和10%。
分析發現,體育課安全教育的方式以理論講解、自學為主,情景教學、游戲、其他占比重不高,技能訓練很少涉及。
2.2.4 體育課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
在株洲市一中、四中、七中、十三中等中學,了解體育課生命安全教育效果情景,發放有效問卷340份,分別從好、不好等方面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統計調查情況為:一是好,39人和47%,33人和39%,41人和45%,34人和42%;二是不好,83人和100%,85人和100%,91人和100%,81人和100%。
分析得出,四所中學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不好占比重較大,可以得出株洲市中學生生命安全教育在內容、方式及其他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3 影響株洲市中學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因素分析
2.3.1 政府的支持程度
安全教育在學校沒有被視為“學科”,教學形式單一,以“宣傳預防”為主,“教育指導”不突出,嚴重影響到健康教育學科建構和活動開展。株洲市政府應加強對安全教育的投入,把生命安全教育納入工作考核,形成專門的學科。
2.3.2 體育教師本身的專業素質
體育教師是引導學生駕馭意外場合、各類自救互救知識與技能的啟蒙者,加強自身的安全教育知識學習與培訓,把安全教育納入到體育教學內容中去,從根本上對待安全教育。
2.3.3 場地與器材配備程度
學校場地與器材是影響開展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可以提供給學生各種潛在危險的模擬,讓學生開展自救、逃生等方面的訓練。
總體來看,株洲四所中學都進行了生命安全教育,但效果不好,體育教師在進行生命安全教育以理論講解、自學、游戲為主,很少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學生對安全教育知識、技能的掌握不夠;安全教育理念落實不夠,內容開發簡單,方式單一,學生對安全技能的應用能力不強。
政府要高度重視生命安全教育,制定相應政策保證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比重;教師加強學習豐富課堂內容,保證生命安全教育的課時;學校領導應把握生命安全教育要求,把生命安全教育教學工作,提升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建設和發揮好學校體育場地與器材,保證校園事故危險化最小工作做好。
[1]李力研.體育的哲學宣言:人的自然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4,9(1):31-12.
[2]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43-121.
[3]劉暢.中學安全教育的構建與實現條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
[4]廖先明.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J].中國電力教育,2008(12):166-167.
[5](美)布盧姆,著.教育評價[M].邱淵,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22.
[6]魏勇,王人衛,劉無逸,等.《運動傷害事故處理與急救》課程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4):39-41.
G633.96
A
2095-2813(2017)06(b)-009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