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業恒趙超王本杰
(1.大連市體育科學研究所 遼寧大連 116031; 2.遼寧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遼寧沈陽 110179; 3.大連市陸上運動學校 遼寧大連 116021)
我國青少年業余訓練發展的瓶頸與對策研究①
賀業恒1趙超2王本杰3
(1.大連市體育科學研究所 遼寧大連 116031; 2.遼寧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遼寧沈陽 110179; 3.大連市陸上運動學校 遼寧大連 116021)
當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遇著新的挑戰,該文分析我國青少年體育發展的瓶頸,認為在運動員選材、訓練、科研、教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提出了遵循客觀規律,科學開展運動訓練、注重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因素的培養,促進運動員個體的全面發展,提高教練員執教能力,規范運動隊管理模式,借力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營造良好社會體育風氣等建議,以期推動我國青少年體育事業的發展。
青少年 業余訓練 瓶頸 對策
新中國體育事業經歷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里約奧運會我國體育代表團的成績有所下滑,這固然有體育戰略的調整,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遇到了新的挑戰。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和體育體制的改革,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不足,且整體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1,2]。
1.1 運動員選材、訓練環節的不足
運動員選材是整個運動訓練的基礎,目前青少年運動員的選材往往過分注重身體形態指標和目前運動成績狀況,對于運動員身體機能的評定、發育狀況及發展潛力評估、運動員心理機能等關注較少,運動選材不精直接導致后期運動訓練效率低下。目前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還不夠科學,接受先進訓練理念意識不強,先進訓練方法未得到廣泛應用,運動訓練早期專項化,對運動傷病的預防和康復認識不足等。過于注重成績,違背運動員的成長規律。
1.2 高水平教練員和科研團隊的不足
青少年運動員教練隊伍中,既有豐富運動訓練實踐經驗又有較高理論文化水平的教練員較少,目前的教練員主要為退役專業運動員,此類教練員作為運動員時的成績往往較好,但體育理論知識薄弱,傳授給青少年運動員的更多的是其自身接受的訓練內容,對訓練內容的理解不夠清晰、全面。高校畢業類型的教練員具有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對運動員的管理和教育也能夠較為得心應手,但是他們的專業運動經歷相對缺乏。
1.3 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目標不明確、訓練興趣淡漠
建國以來,舉國體制主導著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國爭光的思想深入每個運動員。運動訓練學教材指出“不斷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在國際競技體壇的比賽中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為國爭光[3]”。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分化,現階段青少年運動員思想意識多元化,訓練動機不明確。同時,青少年運動員對運動訓練的興趣不斷下降,運動訓練過程是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青少年運動員訓練興趣淡漠是制約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的很關鍵因素。
1.4 整體國民體質下降
體育社會資本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基石,體育社會資本是青少年終身體育的核心內容[4]。近10年的國民體質測試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的體質狀況呈下降趨勢,這就直接導致青少年運動員整體運動能力低下。
2.1 遵循客觀規律,科學開展運動訓練
2.1.1 遵循運動訓練和青少年身體發育的基本規律
教練員必須遵循運動訓練的規律,掌握青少年身體發育的基本規律開展運動訓練,要認真研究青少年身體發育和心理特點,結合專項運動訓練規律,制定長期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由于青少年的可塑性強,大腦皮層的神經系統和心理過程正處在一個發育及完善的階段,此階段是各種技能形成的最快階段,也是技能儲備最易增加的關鍵階段[5]。為此,根據青少年各年齡階段的特征發展技能,應把握時機,抓住重點,這就要求教練員必須懂得客觀規律、應用好客觀規律。
2.1.2 改進訓練理念、加強科研保障
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要做到:全面關心運動員成長,處理好文化學習和運動訓練的關系,做到學習訓練兩不誤[6]。要重點研究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早期訓練與專業訓練的銜接、早期專項化訓練與后期運動傷害等青少年訓練中的敏感問題,提高訓練質量。加強醫療保障力度,加大運動傷病預防,認真研究運動員承受大運動負荷的能力,合理安排訓練計劃,減少慢性損傷的發生。進行有效的運動傷病治療,及時為運動員提供有效的傷病治療[7]。
2.1.3 提高選材技術含量,建立符合系統訓練規律的運動員培養體制
選拔具有天賦的體育人才,選擇適合自身運動天賦的運動項目,在青少年階段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訓練條件和科學的訓練手段。從訓練學的角度來看,“三級輸送體制”影響甚至阻礙了訓練系統性的貫徹,不同級別教練員崗位的相對固定不僅影響到教練員,尤其是基層教練員的工作積極性,而且也造成運動員多次頻繁地更換教練,不利于多年訓練的系統規劃與實施。
2.2 注重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因素培養,促進運動員個體的全面發展
運動訓練實踐受一定的動機支配,培養運動員的動機是促使他們健康成長、訓練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手段。運動隊的心理素質培養可以通過思想教育和成功案例講解等方式不斷培養運動員的訓練動機和訓練興趣,通過各種獎勵、鼓勵培養運動員的訓練動機和訓練興趣。運動訓練的過程漫長而艱辛,需要運動員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運動訓練的過程塑造運動員健康的體魄,通過對心理素質的干預培養運動員健康的內心,從而實現運動員身心全面發展,促進運動員個體的 “全面發展”。
2.3 提高教練員執教能力,規范運動隊管理模式
為教練員提供多種學習途徑,不斷吸取國內外運動訓練領域的理論、方法,不斷改進訓練的過程和質量。多為運動隊提供比賽機會,提高運動員的參賽能力和教練員的應變能力。教練員要與運動員家庭、學校密切聯系, 家庭、學校、體校三者同抓共管, 形成立體教育、管理模式。建立人才流動渠道,尋找更適合運動員自身發展的運動項目,這種人才流動會促進青少年運動員對不同體育文化的認識,有利于運動員成績的提高和自身的發展。
2.4 借力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營造良好社會體育風氣
借力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為運動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聯合制定當地賽事活動計劃,統籌安排當地青少年賽事和中小學生賽事。
青少年業余訓練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基礎,發現、解決好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中的問題,對于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解決好青少年運動員的發展問題才能促進運動員作為個體人的全面發展,解決好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問題,才能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好青少年運動員的發展問題才能促使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1]金玉,潘紹偉,彭杰,等.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J].體育與科學,2006,27(5):82-84.
[2]馮慶梅,夏思永.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6):29-30.
[3]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4]王斌,鄭旗.談青少年體育發展與其社會資本積累[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8(6):16-18.
[5]周紅萍.淺論中學業余田徑訓練的特點及其控制過程[J].四川體育科學,2004,6(4):10-13.
[6]陳小平.中國青少年訓練——問題·對策·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11):80-95.
[7]田野.對我國體育科技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學,2009,29(2):3-6.
G808.1
A
2095-2813(2017)01(b)-005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051
賀業恒(1980—),男,漢,遼寧大連人,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運動員機能監控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