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體育部 陜西咸陽 712100)
從中國女排奧運奪冠簡析現代女排技戰術特點及發展趨勢①
張濤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體育部 陜西咸陽 712100)
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實現驚天大逆轉,最終獲得冠軍,令國人振奮,女排精神再次感動中國,女排的奪冠不僅僅靠精神,更重要的是平時的付出和積累的實力,女排的奪冠是因為遵循了現代排球追求高度、速度、力量的特點,同時也是符合了現代排球的發展趨勢,即攻勢排球占主導地位、借鑒男排技戰術運用到女排的技戰術體系中、發球和一傳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等等。
中國女排 奧運 技戰術特點 發展趨勢
作為老女排的旗幟人物,郎平第二次入主中國女排,并在她執教的這個奧運周期,獲得了世錦賽亞軍,世界杯和奧運會冠軍的傲人成績,再次掀起了國人對女排的關注和追捧。郎平退役后曾經長期在國外執教,專業能力突出而且擁有國際視野,能夠準確的分析和把握女排的運動特點和規律,并運用到選材、訓練中,迅速讓女排重回巔峰,并且有能力可以在未來的一個奧運周期繼續保持世界頂級球隊的水準。通過分析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與世界各國女排的強強對抗,可以簡析當今女子排球的技戰術特點及發展趨勢,中國女排是符合現代女排的技戰術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女排奪冠不是偶然。
1.1 高度
排球是一項隔網的運動項目,追求高度一直是排球的特點之一。中國女排一直是以“小快靈”著稱,快攻凌厲,技術細膩,但隨著以巴西、美國為代表的高大化球隊的崛起,他們不僅有高度,而且學習亞洲球隊“小快靈”的特點,又高又快,一直雄踞前列。郎平成為教練后,大刀闊斧的進行了人員大換血,以“朱袁張”為代表的新人進入國家隊,朱婷198 cm,袁新月199 cm,張常寧195 cm,三人在國家隊得到重點培養,并最終入選里約奧運陣容。中國女排平均身高188.5 cm,在高度方面不輸任何歐美強隊。
隊員身高臂長的選材要求,目的是能夠在網上爭奪占據主動,無論是進攻還是攔網,高度越高威脅越大。過去女排曾走了一段彎路,片面追求高大化,隊員普遍高大但移動能力差,技術粗糙,失去了排球的平衡性。郎導的科學選材和訓練正在改變這個問題,以朱婷、張常寧和惠若琪為代表的邊攻手身高都超過190cm,技術扎實全面。尤其主攻朱婷,扣球高度達到了3米23,擊球點高,心理素質好,一傳防守也不弱,已經成為新女排的進攻核心。
1.2 速度
隨著運動員身體條件越來越好,技術的革新,發球速度、扣球速度都有了很大提升,女排跳發最高時速超過了100 km/h,扣球速度超過了130 km/h。一傳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墊球的弧度從以前的高弧線現在逐漸向低平弧線變化。
速度方面最大的體現是進攻節奏的加快,二傳傳球的速度的加快,讓進攻的整體速度產生了質的變化。據資料統計,三號位的快球只需要大約0.4 s,二號位球0.6~0.8 s,四號位球1.2 s左右。傳球速度的加快,可以讓攻手有效的避開多人攔網,達到得分的目的,甚至很多調整傳球都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高弧線的傳球,而是采取傳低弧線球。
1.3 力量
攻手的進攻質量除了扣球速度和線路,扣球力量也是重要因素。過去的訓練,過分強調腿部力量的訓練,排球運動員大腿圍度都很大,雖然提高了彈跳但限制了移動。而且忽視核心力量尤其是上肢力量的訓練。新女排隊員身材修長勻稱,幾乎沒有大粗腿的情況。下肢訓練除了提高彈跳,快速移動能力也是重點,這是過去我們忽視的。核心力量作為連接上下肢這個動力鏈條的中心,而且排球的空中動作都是無支撐狀態下完成的,需要核心區的肌肉參與發力,這也是加強核心力量的原因。上肢力量直接體現在扣球、攔網等技術環節,朱婷在一次和日本隊的比賽中,一記扣球把日本隊員扣暈過去,足見其力量有多大。因為人種、選材和訓練等因素,中國女排的整體力量較歐美強隊還有不小差距,這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2.1 攻勢排球越來越占主導地位
現代排球越來越強調進攻,無論是重視網上爭奪,還是增強發球攻擊性等,都是攻勢排球的體現。近十年歐美球隊的崛起包括巴西女排的稱霸,沒有一支隊伍是靠防守贏得比賽勝利,公認防守最好的日本女排1978年世錦賽摘銀后,最好成績是2010年的世錦賽第身體素質,成績與氣質類型相結合,進行更科學的訓練,為多出人才做一定的貢獻。
[1]協會簡介[EB/OL].http://triathlon.sport.org.cn/gyxh/ 2013-03-10/294550.html.
[2]熊焰.中國優秀女子鐵人三項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征及其評價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7(27):116.
[3]祖晶.心理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龐麗娟,簡·斯特勞里,著.氣質心理學[M].閻軍,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5]陳會昌.陳會昌氣質量表[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
[6]尚雪麗.氣質與中學生物理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
[7]林燕青.從游泳運動員中選拔鐵人三項優秀運動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9,4(28):173.
[8]張力為,李翠莎.運動員個性特征的評價及其實踐意義[J].精英:香港體育學院學報,1993(11):17-24.
[9]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10]林燕青.從游泳運動員中選拔鐵人三項優秀運動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9,4(28):125.
G8
A
2095-2813(2017)01(b)-02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24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人文社科項目(2015RWYB48)。
張濤(1976,5—),男,漢,山東青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