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斌李文寶梁亮
(1.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天津 301830;2.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3.保定市第二中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初級中學開展花樣跳繩綜合性課程的研究與探討①
馮斌1李文寶2梁亮3
(1.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天津 301830;2.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3.保定市第二中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在初級中學階段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是體育課堂教學當中所要達到的重要目的,能夠充分體現素質教育階段學校體育促進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價值,通過查閱文獻以及對資料的匯總,結合實際教學等方式,對保定市第二中學初中部三年級實施花樣跳繩運動的教育教學,進而達到促進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并培養青少年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的教學目標。為今后素質教育當中課程多樣化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初級中學 花樣跳繩 綜合性課程 全面發展
花樣跳繩運動起源于我國古代并且伴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變遷沿用至今,其中原因不僅是其民族傳統體育的特性,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能夠有效促進練習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根據當前初級中學體育教育實際情況開展花樣跳繩項目教學,遵循區別對待的體育教育原則,強化學生因素在教育體系當中的核心地位,在課程教學以及項目課外活動中培養青少年協作性練習方式,不僅促進了青少年健康成長,同時也會深化教育改革,更使教育從業者能夠獲得運動技能、教育方式、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1.1 初級中學學生身體機能較低水平現狀
目前人民的生活再次得到本質的提升,尤其是日常生活中食品的攝入情況已極大程度突破了均衡結構,青少年身體形態的極端化現象已經在初級中學校園當中屢見不鮮,學生群體當中獨生子女占了很大比例,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自我性思維等因素對體育課堂教學有效進行構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在素質教育最后階段知識的掌握及升學壓力逐漸增長更讓青少年疏于體育鍛煉。
初中階段對于青少年而言不僅生理形態方面發生快速改變,在對于外界環境的認知反饋方面也明顯區別于兒童時期,例如在課堂當中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不同參與程度,通常多數人普遍關注的運動又能夠在活動當中更好地表現出自身體態及技能特點的項目會是青少年的首選,雖然項目魅力能夠產生一定程度的客觀吸引,但是對于運動本質理解的匱乏不能形成永久性的體育鍛煉技能。所以無論是教育環境的影響還是學生自身發展情況的制約,都造成初級中學階段青少年學生身體機能并未達到較高水平這一基本現狀。
1.2 初級中學體育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
新中國成立已來中央推行了多次教育改革,針對素質教育階段的相關政策更是教改尤為注重的部分,只是當前在我國各地區域不同及文化差異導致了初級中學體育教師授課模式趨于普通化甚至有一些落后的狀況。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初級中學學生脫離開兒童期,身體及心理發育逐漸成熟,從媒體傳播、游戲娛樂、運動訓練等方面獲得新的運動技能形成了初步的認知,另外體育類活動課程的開設、體質健康測試等要求,初級中學體育一線教職人員更傾向于傳統教學方式完成授課。也可以說在體育課堂當中青少年對于運動項目的喜好偏差很大影響來源于此。
2.1 花樣跳繩項目特點迎合青少年的體育訴求
花樣跳繩運動發展到現階段已經結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項元素于其中,不僅活動手段方便快捷,運動效果相對于普通運動項目更為顯著,對于花樣跳繩課程的開展便提供了更為自由的項目結合方式同時也創造了多樣性的教學氛圍。而花樣跳繩項目促使青少年達到健身目的則主要來源于對技能掌握的結果,項目特點決定了在運動當中青少年依靠單純的跳躍及擺動手臂不能完成完整練習。青少年在練習過程中不僅需要上肢、軀干、下肢的協調用力,還要維持跳躍過程中身體相對穩定性,甚至為落地后進行第二次技能做身體的平衡狀態準備等,必然要求練習者全身肌肉群參與到實際運動當中,否則單一性的用力方式都不能有效完成單搖跳技術。
普通體育項目反復練習,極強的技能重復性以及對于成績的需求導致體育課程學習逐漸向競技體育方向靠攏,多元素的項目融合使花樣跳繩運動當中蘊含了豐富的娛樂元素,例如課程教學中單個技術動作可以使青少年達到單一練習目的,多個動作的習得不僅達到多個練習目的,同時達到了練習總體目標,也能夠讓青少年獲得更大的技能體驗。花樣跳繩技術雖然存在很大相似性但是基本練習方式又存在明顯的差異,小幅度變化技術學習當中體現的效果是在增強對花樣跳繩項目的基礎認知,不同的練習方式延長了運動時間,逐漸構成永久性技能練習習慣,為素質體育教育的終身體育思想打下夯實基礎。
2.2 花樣跳繩練習效果順應青少年成長訴求
花樣跳繩在訓練進行中以及技能熟練后的效果展示皆可展現練習者靚麗的外在形態、優美的行動姿勢、飽滿的內在氣質。花樣跳繩的練習既能夠保證每節課學生的運動量,又能夠達到小強度的練習、刺激的目的,不僅促進青少年身體脂肪的消耗又能夠一定程度促進肌肉維度的增長。多次重復性的運動特點以及小區別技能習得過程貼合了青少年思維方式和意志品質的成長規律,不會形成突然性的思維灌輸或直接方式的思維引導,直觀地減少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也會讓積極的運動思維方式形成后更加牢固。
3.1 依照辦學環境和特征安排課程
平坦的練習場地及學生多人花樣跳繩技術逐漸熟練,很大程度緩解了運動的空間問題,也增加了課程多人協作練習內容的趣味性,另外相對集中練習方式更容易讓青少年學生勇于展現個人技術、增強技能熟練度,變相激發其他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初級中學目前班級構成情況不是從相同小學直接升學而形成自然班,學生來自多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會客觀影響學生的技能學習周期,學生身體素質也會存在明顯差異性,因此同一性教學實施方式不能實現最佳教學效果,例如身體素質較強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學生和具有一定跳繩基礎學生不要強調過多的新技術動作學習,在基礎的單搖動作尤其是上肢力量的均衡使用方面更要增加練習次數;而沒有練習基礎和技術動作完成不充分的學生則是加強起跳高度的練習以及跳躍過程中腳部正確用力方式的練習。對于不同青少年學生情況區分不同特點的授課方式,結合不同技術層次的互補性練習模式附帶成績上的鼓勵措施,才能夠將花樣跳繩課程安排得更加合理、科學、有效。
3.2 花樣跳繩授課內容與一般項目融合
在教學時間安排方式上選擇“a+x+a”方法進行,將單節課程分為3個相互連接的獨立階段,開始部分的內容安排考慮為其他項目訓練及后期花樣跳繩訓練做準備。首先安排將帶有音樂伴奏的單人技術練習或者韻律繩操,主觀引導大腦興奮、增強練習的參與度,在有音樂影響下學生減少體能消耗的排斥心理,授課氛圍在輕松、活躍的情境下展開,通過外在感官刺激以及節奏性運動達到學生身體預熱,為之后的一般性體育項目練習創造理想的身體活動條件,也能夠對課程后半部分花樣跳繩教學內容有精神上練習準備。例如講授立定跳遠技術動作,在完成了一些花樣跳繩的跳躍練習后教師對于用力方式稍加提示便可以順利過渡到實際跳躍訓練過程中,同時腿部爆發力的快速跳躍練習可以使用跳繩拼成簡易繩梯,或者將跳繩架設一定高度作為雙腳跳躍高度練習的障礙物。在課程最后階段的花樣跳繩練習當中充分考慮一般性體育項目的訓練目的,或者進行中間部分教學內容的延續,比如在中長跑練習之后,鞏固學生的身體耐受乳酸能力,依據心律特點制定一定時間內相同強度的花樣跳繩練習。
4.1 初級中學青少年運動現狀及健康水平分析
在經過花樣跳繩綜合性課程實施后可以發現,學生進行花樣跳繩學習過程中未出現普通體育項目訓練的消極參與態度,多人參與的體育項目青少年形成運動組織性挫傷情況也鮮有發生,不僅保證文化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同時團結了在一起學習生活的同學、激發了同學之間的信任、培養了最為有效的團隊精神。在校園當中課余時間攜帶跳繩進行活動的學生不僅只有三年級學生,其他年級的學生也加入到了這項運動當中,尤其大課間的自由活動期學生已經自主進行高年級帶領多年級學生進行個人技術練習、多年級混合的多人練習,同時在花樣跳繩課程開始前學生便進行技術動作的討論及相互糾正。
初級中學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所涉及的項目種類較多、所涵蓋的運動方式比較全面,通過花樣跳繩學習的初三年級學生測試來看,達到良好水平的青少年學生占有率已經從85%上漲到96%,并且多數人達到了優秀水平,這一漲幅結果可以判斷花樣跳繩運動能夠促使青少年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這5大身體運動構成因素的增長,不僅提高了青少年的個人成就感,也帶動了大規模集體性的運動高參與度,并且讓青少年學生形成了花樣跳繩的終身體育意識。
4.2 初級中學體育教師花樣跳繩教學價值
教育教學工作者在花樣跳繩綜合課程實踐當中,充分明確自身的教育核心地位,積極的工作態度才能夠使花樣跳繩課程更加完善,更有效地發散思維方式完成花樣跳繩課程的深化改革和創新。注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關注健康成長的同時加強青少年心理因素的正向引導。
在初級中學實施國家規定運動項目及花樣跳繩運動項目融合的綜合性教學,既要注重青少年個人技能的鍛煉又要注重團隊運動集體精神的培養,保證項目鍛煉的合理性,同時提高學生花樣跳繩運動項目的認知程度形成正確的終身體育思想,才能夠培養社會需求的全面性人才,形成具有特點的校園體育文化課程。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國發[2001]21號)[Z].
[2]劉德章.開發校本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運動空間——學校體育學科校本課程“跳繩”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1(8):156-157.
[3]李尚華.大學體育選項課中跳繩運動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影響的研究[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2):43-45.
G807
A
2095-2813(2017)02(a)-007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077
馮斌(1987,6—),男,漢,河北保定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