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帥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論高校體育人文教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①
吳大帥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我國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越來越強調大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體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人文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貫徹落實全面素質教育發展方針的重要內容。高校強化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綜合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體育素質和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符合高校新時代教育改革和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要求,也能夠達到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對大學生的期望和標準。文章從功能、特點以及教育現狀加以研究,分析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等方面進行闡述,說明了加強高校體育人文教育工作的實施措施,有效培養大學生的體育人文精神,促進全面素質發展。
體育教育 人文教育 全面素質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為了滿足時代對于當代大學生的發展要求,在國家和政府的指導推動下,培養具有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具有協作型良性競爭意識、具有健康體魄和開闊的思想意識的綜合性人才已經成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方向。高校對大學生的體育人文教育目的在于在培養大學生具備高度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能夠培養形成高度的教養和全面素質提升的能力,使大學生能夠擁有完善的人格追求和健康積極的價值觀。這種體育人文教育方式教育成就的人才具有高境界的精神感悟和人生追求,是有別于技術專才狹隘能力范圍的全面高素質人才。高校體育人文教育有兩方面的工作內容:第一,有效結合體育人文的教育理念,向大學生教授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指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擁有健康的體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在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將體育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轉變為自身的思維方式,幫助樹立正確導向的價值觀念以及生活行為方式。第二,是對大學生的體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綜合培養,讓大學生通過接受高校體育人文方面的文化教育加強對體育人文精神本質的理解,從而促進大學生個體和社會整體的積極發展。這兩方面的工作內容是體育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是體育人文教育的追求目標。
1.1 時代發展的要求
我國社會進入發展的新時代,不僅僅需要建設人才較高的專業能力,還需要他們建立符合社會主義發展,與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相統一的價值觀、世界觀。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提升成為當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之一。新時代的社會發展需要大學生在學術能力上具備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雙重高標準能力,在品質上具備積極的價值觀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育人文教育,能夠讓大學生在專業素質和品質素質上綜合發展,讓大學生能夠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有能力有擔當的合格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1.2 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國當前的高校體育教育在理念上逐漸完成了基本教學到體育精神追求的轉變,但在實際教育工作中仍然較注重體能運動鍛煉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人文精神的培育。新時代的高校教育改革追求大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不僅著力于加強教育工作的建設,更關注大學生的教育質量和教育成果。人文教育的加強有利于優化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實際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在注重大學生體質健康和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時,關注大學生的心理觀念健康發展,促進高校綜合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3 學生素質提升的要求
體育教育是包含了生理學、運動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高校重要的綜合性教育方向,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體質體能強化。人文教育注重對大學生的精神指導,對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品質、培養健全積極的心理素質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范圍內的人文精神缺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大學生作為未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一定要注重培養高度的人文精神,不僅對大學生本身的成長有著長遠意義,對改善社會現狀,承擔社會責任也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當代大學生是富有個性的一代人,傳統的教育模式很難讓他們擁有個性化成長的空間。
2.1 全面性
全面性是高校體育人文教育最根本的特點,也是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的發展方向。高校體育人文教育能夠營造促進學生自覺學習的氣氛,能夠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提升,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在意識和能力使其主動參與到體育人文教育中,在享受體育運動、增強體質的同時,有效地獲得技能知識,提高愉悅幸福感,有利于取得成就感,讓大學生更多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和精神境界,優越于單一方面的教育。高校體育人文教育具有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特點。
2.2 持久性
高校體育人文教育不僅僅注重對大學生教育工作的開展,更注重大學生長久的持續性學習成長。高校體育人文教育以現在的綜合全面教育為基礎,提高學生的持久性發展的必要能力,滿足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還能自覺提升自己的需求,實現在社會主義事業中持久發展,不斷進步。
2.3 內隱性
高校體育人文教育表面上是由高校組織各種教育形式來進行的,但是學生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過程卻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完成的。以體育教育等的形式,將素質教育的內容隱藏在教育過程中,營造有利的環境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的發展,實現對學生體質人格的塑造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3.1 制定科學的體育人文教育目標
體育人文教育應該達到使學生在收獲傳統教育成果的基礎上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素質綜合提升,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健康人格的培養和養成。科學的體育人文教育指導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其自由成長;必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下加以指導,向學生傳授體育、心理、健康等知識,使學生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時代趨勢的要求。
3.2 加強體育人文理論應用的教育
體育人文教育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傳授,更要著力于培養學生應用體育人文知識的能力。當前的高校體育教育局限于低層次的體育鍛煉活動水平,這樣的體育教育無法從深層次影響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缺失讓學生沒有機會認識到體育教育對自身個體個性培養的意義。加強體育人文教育的理論知識傳授以及指導學生從原理上、從根本上體會體育人文教育的深遠影響,有利于教育學生確立積極向上的發展方向,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
3.3 建設體育人文教育的有利環境
除了教育內容和教育指導等直接教育因素外,科學地設計開展體育人文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人文氛圍也是保障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良好的情景氛圍,可以時刻激發著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心理上形成對體育人文教育的追求和期待,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完善人格發展具有重要積極作用。
高校對大學生的體育人文教育,使得大學生在專業知識技能得到提高的基礎上,發展形成強健的身體素質、積極的心理品質和平靜安穩的精神境界,培養大學生具有持續發展的長遠意識,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加強體育人文教育的指導理念的探索發展、教育成效的反饋改善、教育氛圍的深化優化等方面的工作,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和全面發展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1]陳福樂.廣西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
[2]張宏偉.全國體育類院校(術科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
G807.02
A
2095-2813(2017)04(c)-015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153
吳大帥(1996,3—),男,漢,山東人,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