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國
(揚州職業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揚州 225012)
民間傳統體育的發展走向探索①
王京國
(揚州職業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揚州 225012)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經過漫長的發展階段,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動力所在。近年來,隨著現代奧林匹克運為代表的西方體育競技運動,在全球化背景下迅速擴展,成為當今世界體育文化的主體,這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傳統體育產生了影響和沖擊。面對西方體育文化的滲透和原有民族體育生存環境的消失,必須創新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路徑,進一步確認民族傳統體育在現代人生活中的意義,推進我國傳統體育的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 體育文化 發展
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是人們經過長時間的生活和生產實踐積累發展起來的,凝聚著廣大人們的智慧和結晶。民間傳統體育集健身和趣味為一體,形式活潑、健康、文明,便于參與和普及,具有獨創性,只要稍微對現有體育項目進行加工,就可以成為一項群眾熱愛的體育運動。然而近年來隨著西方競技體育的發展,對民間傳統體育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民間傳統體育逐漸走向了沒落,特別傳統體育項目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局。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讓中國傳統體育換發新的活力,是當下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
中國古代是沒有體育這個詞的,體育這個說法來自于日本,產生于19世紀70年代。我國最早的體育誕生于上個世紀初,當時清朝政府在湖北開辦幼兒園,對幼兒進行保全身體之健旺的方針。直到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對傳統體育進行了一番定義:武術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技擊方法為基本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有武術、太極拳、氣功、中國象棋、圍棋等。武術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可以鍛煉人的意志。以武術為代表的傳統體育是中國民族審美文化的一個縮影,儒釋道三家美學意境對中國武術影響大。比如儒家講究的中庸、佛家崇尚平和、道家崇尚自然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不僅講究形體美,形式美,更講究體育內在的“氣、韻、神、意、悟”等抽象概念,對練習武術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終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但是隨著西方競技體育的滲透,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崇尚的以和為貴的理念逐漸受到競技體育的沖擊,導致傳統體育的沒落。西方體育以“科學人文”的體育美學理念,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擴展,客觀上推動了世界文化的融合,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民族體育文化的衰落。
我國是一個內陸國家,長期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并形成了農耕文明。我國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也是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民間傳統體育重養生和趣味性,缺乏一定的量化標準和體系的支撐。傳統體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隨著傳統社會發展而形成。民間傳統體育是遠古時代產生、發展并一直保留下來的一種固定形式,至今依然影響體育或者近似體育活動。隨著時代變化,體育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變化。體育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體育主要分成4大類:學校體育、民間體育、競技體育和軍事體育。四者相互區別但是又相互滲透。目前關于民間體育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所以民間體育常常被說成是群眾體育。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出現了將“傳統體育、民族體育、農村體育”混為一談,這幾個概念相互區別,但是又相互聯系。其中“群眾體育”和“民間體育最接近”,泛指廣發人們群眾,指的是非官方的體育運動。而“民族體育”側重在共同的地域、語言、生活等方面表現出來共同的文化認同感?!皞鹘y體育”主要指的是世代相傳下來,具有一定社會因素。比如風俗、思想、藝術、道德、制度等方面?!稗r村體育”比較簡單指的是在農村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聚集地。“民間體育”從廣義上說,指的是人們群眾,狹義指的是相對于官方的社會群體。雖然他們的概念不同,但是都與“民”有關。民族傳統體育是體育文化研究的對象,民族傳統體育是記錄民族體育起源、發展、形成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創造新的體育項目的源泉,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財富。所有的民間體育都是民族體育,但是所有民族的體育卻不一定都是民間的。民間體育大多是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比如武術、氣功、蒙古族的摔跤和賽馬等等,這些體育項目大多是傳統體育項目,是經過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農村體育可能是民間體育的主體,城市體育項目中也有部分是民間體育。
3.1 發揚傳統體育精神
西方奧林匹克體育更加重視競技,這也導致整個社會將競技作為評價體育項目的一個標準。在金牌效應的驅使下,很多的運動員出現服用興奮劑、假球等現象,一次次刷新觀眾的認知。現代體育成為人們追逐名利的場所,已經完全喪失了競技體育的精神,扼殺了運動員的個性。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中國傳統體育注重娛樂性和養生方面,而鮮
[1]過家興,田麥久,延峰,等.運動訓練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1.
[2]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運動訓練的生理生化監控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陸一帆,方子龍,張亞東.游泳運動訓練生理生化及運動醫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20.
[5]陸一帆.游泳訓練理論創新與實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154-159.
[6]馮連世.優秀運動員訓練中的生理生化監控實用指南[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G812.4
A
2095-2813(2017)01(b)-02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221
王京國(1961,11—),漢,男,江蘇揚州人,大專,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