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賢
(廣東省韓山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廣東潮州 521041)
對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思考①
林偉賢
(廣東省韓山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廣東潮州 521041)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步入了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推動了各國的文化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與傳播,同時文化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國的武術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我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中國武術文化的功能,實施“走出去”戰略。
武術文化 走出去 戰略
我國的武術文化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走出去”的戰略和國際化的發展方向,但是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情況并不容樂觀。我國的武術文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此我們陷入了對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再思考,該文將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力求找到最有效的解決策略。
1.1 傳統的武術文化傳播方式落后于時代的發展
對于我國的傳統武術文化來說,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成果和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只能日漸沒落,被世人所遺忘。中國的武術文化帶有濃厚的小農意識,祖傳、門派直傳等現象現在仍存在,那些限制武術文化走出去的陳舊的傳播觀念仍然存在。而且,中國在運用現代化的傳播媒介傳播武術文化方面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傳播武術文化的網站較少,內容匱乏,形式單調,而且更新相對較慢,中文網站的數量已經很少,外文網站就更不用說了。我國的武術文化傳播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技術,沒有樹立走出去的意識,缺乏高瞻遠矚的認識,著給我國的武術文化傳播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1.2 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深奧難懂,加大了對外傳播的難度
中國的武術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陰陽、五行、八卦等中國的傳統文化,帶有特有的東方文化的魅力。中國的武術文化發源于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之中,這也使得中國的武術文化本身就帶有深奧難懂的意味。中國的傳統武術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古老而厚重,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榮耀。學習武術絕非像學習一項體育運動那么簡單,它講究的是一種形神兼備、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些人可能苦練數十年也不一定能真正參透武術的真諦,它需要人們潛心修煉,用心感受。對于經濟不斷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人們更樂意去接受一些快餐文化的熏陶,達到速成的效果,這使得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播面臨很艱難的困境,也更加大了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的難度。
1.3 缺乏專業的武術文化傳播的人才隊伍
從當前武術文化走向國際化的情況來看,情況并不容樂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缺乏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武術文化傳播的人才。中國武術文化要“走出去”,也就是要進行跨文化的傳播,這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信息的傳播。要想使它們順利走出去,不僅僅需要熟知我們本土武術文化的人才,還需要了解異文化體系下人們的思維方式、文化接受方式、思維習慣等的跨文化交流人才。武術文化傳播者們肩負著把中國的武術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使命,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我們民族的形象,所以武術文化傳播者的素質高低十分重要,直接影響著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的進程。當前我國十分缺乏這樣的人才隊伍,也是我國武術文化走不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2.1 樹立中國的良好形象
中國的武術文化作為中國的特色傳統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對外自我介紹最好的名片。在20世紀70年代,著名功夫影星李小龍曾在好萊塢掀起了一股功夫熱潮,他憑借精湛的演技和高深的功夫將中國的武術文化推向了世界,使中國一度成為了“功夫”一詞的代名詞,也使得中國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抹去了“東亞病夫”的孱弱形象,樹立了一個全新的、自強不息的良好形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2.2 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指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它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來說,武術文化就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武術文化的潛力,為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加動力。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武術在開幕式、閉幕式上的頻繁亮相使得世界人民為之眼前一亮,功夫熊貓系列電影的拍攝充分挖掘了中國武術文化的經濟功能,通過電影產業的發展帶動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有力地提高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國家影響力和綜合國力。
2.3 促進各國文化的交流
文化的影響力是能夠超越時空、跨越國界的,文化因碰撞而閃耀,因交流而豐富,因交融而多彩。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各種文明不斷交流、融合和創新的過程。對于中國來說,中國的武術文化作為中國寶貴的文化財富,應該發揮其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的作用,以其獨有的魅力和形式融入到世界文明的寶庫之中,使中國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走向世界,也使世界各國能夠更多地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可以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為我所用,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增進與世界各民族的友誼與了解。
3.1 提高中國武術文化在海外市場的占有率和競爭力
中國的武術文化要想“走出去”,打入國際市場,首先必須要對國外的市場進行深度的調查和研究,要有針對性地對中國武術的海外分布狀況、廣告宣傳方式、觀眾品味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比如我國的長篇功夫劇《少林寺傳奇》,歷時五年的精心制作,以“影視明星搭臺+全國武術冠軍精英+原《少林寺》電影的武術明星+真功夫”的拍攝模式,選拔出了80名國家級武術冠軍參與拍攝并扮演重要角色,是真功夫劇的代表性作品。該劇先后被翻譯成8中語言,分別在海外24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臺發行播出,并創造了極佳的收視成績。在充分了解海外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我們不斷發展與創新,以影視的方式向海外觀眾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3.2 打造中國武術文化精品,創造武術文化品牌
一直以來,我國都缺乏有代表性的武術文化品牌,為了將中國的武術文化走出去,我們必須打造中國特有的武術文化品牌。它可以有十分多元化的內容,比如打造影視品牌、名人品牌、賽事品牌及拳種品牌等。政府一定要對這些武術品牌予以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提升它們的國際影響力、國際競爭力。打造武術文化精品,離不開優秀的武術文化的繼承者,他們繼承了中國武術文化的精髓,創造出優良的武術文化作品。當然我們也需要加強中國武術文化的傳播者隊伍建設,他們利用更先進、更現代化的手段使中國的武術文化走向世界,開辟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3.3 找尋符合海外受眾的武術文化傳播方式
不同的國家,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接受方式,探究海外受眾的文化接受方式,有利于我們打入海外市場,有利于武術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對于武術文化的傳播者來說,應該對海外受眾的特質和受眾的心理,了解觀眾的需求和審美期待,以及理解習慣、語言習慣等文化差異的不同方面,力圖找到最適合的武術表達方式。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功夫明星在世界的影響力作為切入點打入國際市場。比如歐美國家的人民喜歡舞臺劇的表演方式,我們可以將中國的武術文化融入舞臺劇表演,以功夫舞臺劇的形式呈現給海外觀眾更強的視覺體驗,使中國武術文化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國際化。
該文開篇對我國當前武術文化對外傳播的現狀進行了深刻的剖析,發現當前我國的武術文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方面問題:傳播方式落后于時代的發展;深奧難懂;缺乏專業的武術文化傳播的人才隊伍。對此,我們認為要想使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必須提高中國武術文化在海外市場的占有率和競爭力,打造中國武術文化精品,創造武術文化品牌以及找尋符合海外受眾的武術文化傳播方式。
[1]冉學東,王崗.對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新思考[J].體育科學,2012,32(1):71-76.
[2]饒曙光.樹立國際化思維探索差異化途徑[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
G852
A
2095-2813(2017)01(b)-022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222
林偉賢(1972,11—),男,漢,廣東潮州人,本科,學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