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嬌嬌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體育產業集聚效應下體育旅游業發展的探析
——以皖南體育旅游業為例
彭嬌嬌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體育旅游業已經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體育產業集聚是未來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該文從體育產業集群、體育旅游的相關概念出發,分析集聚與體育旅游互動影響,通過對皖南地區實際情況來探究體育產業集聚效應下體育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及其二者的關系,提出問題、展望未來。
體育旅游 體育產業集群 集聚效應
體育旅游從字面上簡單的理解,是體育與旅游的一種結合,深層剖析看,體育旅游是含有娛樂、鍛煉、比賽、復健及體育文化交流等活動的集合,也是從事體育的企業、體育旅游地和社會關系的總和。概括地說,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交叉融合而產生出來的具有旅游和體育特點的新型產業[1],是體育產業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體育產業集群,或者說是體育產業集聚,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未來的方向和目標,是體育產業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體育集群在從深層的形成原因來看,則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分工不斷成熟的體現。體育產業集群的具體理念可以追溯到英國劍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就提出了的“產業區”這一名詞,用以界定眾多中小企業聚集在一起,共同生產、經營的現象與狀態,并用外部性這個概念闡述了集聚發展的好處: 節約公共品投入、降低物流成本、增進學習效應,從而最終提升行業和企業的競爭力[2]。具體到體育產業可以這樣定義,體育產業集聚是指體育產業的生產者、經營者和其他要素資源,集中分布在相對固定的地域內,通過集聚內部的專業化分工和與外部資源要素的交換,進行體育用品和器材等的生產與銷售或提供體育健身娛樂和休閑旅游服務等體育經濟活動的現象[2]。集聚效應帶來的邊際成本的遞減,協調合作的完善,從而產生體育產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體育旅游產業的集聚能直接增強經濟效應,建立起品牌概念,達到一種“滾雪球”式的輻射效果,形成循環累積效應和正強化效應,推動了體育的相關資源的合理流動,優化了體育資源的配置,再對具體的每一個小的體育旅游地進行反補,實現循環上升的發展過程。
2.1 立足于優越的自然人文環境
皖南指安徽南部,包括黃山、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池州和安慶七座城市。皖南地區具有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有“中國的文房四寶之鄉”,代表中國傳統商人的徽商,國劇前身徽劇,兼具美觀與實用的徽派民居。氣候條件宜人,濕潤溫和。地貌上則是以山地丘陵為主。水文分布上則是水網密布、河湖眾多。
依據皖南所具有獨特的人文自然環境上,在皖南各地市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開發了民俗體育旅游項目,如軒轅車會、疊羅漢、舞龍、仗鼓舞、舞麒麟、五猖會、嬉魚燈;依據地形山勢,在黃山、齊云山、天柱山、九華山等地區開發攀巖、動力傘、越野、滑翔、山地車、登山、徒步等項目;依靠河流湖泊,在太平湖、新安江、豐樂湖、長江等水域發展游泳、劃船、賽艇、漂流、皮筏艇、沖浪、垂釣等項目。
2.2 政府大力扶持體育旅游業的發展
近年以來,皖南成為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在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為了加快經濟轉型,更好地承接產業轉移,2014年2月1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規劃建設包含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國際化色彩的皖南旅游示范區。2015年年底,安徽省體育局與安徽省旅游局聯合公布了 《關于加快深化體育旅游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全省旅游資源協調發展,深挖資源,擴大宣傳,夯實基礎,并且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府資金人員的投入。同時,安徽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為契機,促進體育產業與文化旅游、健康科技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具有國家影響力的體育旅游基地。
2.3 與皖南實際情況與發展高度契合
皖南旅游區中擁有2個5A級景區、26個4A級景區、30個3A級景區、37個2A級景區、4個1A級景區,占全省所有A級景區的47.6%[3]。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太平湖、徽商古道、西遞宏村,皖南體育旅游業具有極強的標識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同時很好地傳承了皖南的文化歷史,也有效地拉動了內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5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復命名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的部分縣區為皖南(縣域)國家體育產業基地,黃山市的黃山區、休寧縣、黟縣名列其中。宣城市的宣州區、績溪縣、涇縣、旌德縣獲批皖南(縣域)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同時命名蕪湖奧園體育產業集團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2016年3月,安徽省體育局、省旅游局將奇瑞黃山自駕游宿營地與徽杭古道評選為省首批省級體育旅游產業基地。
2016年11月,安徽省體育局、省旅游局將授予齊云山體育旅游休閑產業基地等九個單位“省級體育旅游產業基地”。至此,皖南已有超過10個以上的體育旅游產業基地,在皖南七市形成了初步的產業集聚。
因豐富的人文環境以及多樣的自然環境,皖南體育旅游業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各地旅游業各具特色,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形成了一定的網絡關系,這樣就使得各地區可以有很好的協調配合,地理位置的接近也便于產品和人才的流通。
4.1 開發項目類型單調
目前皖南體育旅游集群的體育旅游項目主要是體育賽事觀賞游和體育活動體驗,對相同項目的整合度不高,同時限于技術水平,不能很好地進入更為深入的開發,使得皖南各地體育旅游項目有許多重復。如水上漂流項目皖南地區目前多達幾十處,登山、自行車等項目同樣比比皆是[4]。
4.2 經濟發展的下行趨勢
亞當斯密認為,市場范圍決定了專業化水平[5]。現在國家經濟處于下行時期,更為落后的皖南經濟使得大量人才流失更為嚴重,發展速度的放緩使得產業集聚的形成變得更加困難,需要一個長時間段的發展與轉型,無法做到一蹴而就。這是體育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根本問題,需要我們在未來想出對策與辦法。
體育旅游業發展的多樣化、特色化、集群化是未來體育旅游業發展的方向。體育經濟的集聚和擴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而其所體現出來的效應也隨著體育產業發展的過程而有所變化[6]。我們要必須要認識到,產業集聚是未來發展的必然,在集聚效應下皖南體育旅游集群的發展,才能實現良好的循環。所以,建設一個走向現代化的,國際化的,符合人民需要的體育旅游基地集群,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最好途徑。
[1]王輝.體育旅游產業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J].體育與科學,2010 (4):59-64.
[2]宋昱.體育產業的集群發展研究:中國的經驗與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8):17-23.
[3]安微省旅游局.安徽已有44家4A級以上景區[EB/OL].2014 (2).http://news.qq.com/a/20080228/004269.htm.
[4]王奇,鄭代義.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6(8):72-95.
[5]亞當·斯密.國富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4.
[6]王玉琴.體育經濟的集聚效應與擴散效應分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0(2):62-65.
G80-05
:A
:2095-2813(2017)03(b)-01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