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小輝
(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條件保障部) 江西南昌 330013)
武術課堂文化教育的缺失與重塑舉措①
俸小輝
(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條件保障部) 江西南昌 330013)
武術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之一,以其民族性、文化性與傳承性承擔著教育價值和文化建設價值。但是從當前我國高校武術課堂文化教育的現狀來看,存在著一定的缺失和不足。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武術教育的文化性和傳承的系統性,需要加大對武術課堂文化教育缺失與重塑的研究。
高校 武術教學 武術文化 缺失 重塑
武術可以說是我國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以重塑個人的精神及靈魂。但在武術的傳承的過程中,人們漸漸的只是以強身健體為武術的根本,在傳授武術的時候也是單純的強調人的運動技術,以求將武術的技能最大化的發揮出來。但是卻忽略了武術的精神內涵,忽略了對習武者的價值熏陶的作用。在現代的武術教學過程中,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這種武術教學的弊端,并開始尋找可以使受教育體現人生價值和精神狀態的文化教育,讓武術的教學回歸本性,對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體育課中武術是一門必修課,因為武術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作用,增強學生的體魄,這與體育課的開課目的是相符合的。但是由于我國自建國以來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在武術課程的安排上也受到了西方體育文化的影響。西方的體育文化主要是注重體育的競技性,健身性等。然而我國的武術不僅僅是用來強身健體的,更多的是可以體現我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我國的武術也不是為了競技而產生的,我國的武術精神博大精深,包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但由于武術逐漸的西方化,導致了一些學生雖然對武術非常感興趣,但是實際上武術課的教學內容卻不能夠吸引學生。這主要是由于武術中的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了武術文化不能很好的傳承,與傳統的武術也漸行漸遠。
2.1 西方體育思想的侵襲使武術教學過程中文化被“弱化”
在西方其體育主要是為了競技而存在,所以西方的體育思想也是停留在競技的水平上,強調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個人運動技能的提升,強調武術的攻擊性,而武術中的文化內涵卻被忽視了。由于我國經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受盡屈辱,導致我國建國后的體育教育開始接受西方的體育思想,越來越多的受到了西方的影響,開始注重體育的競技性,并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我國武術的文化教育卻被有意無意的弱化了。這也造成了一些習武者比較野蠻,喜歡炫耀自己的武術,也給人們造成了野蠻的印象。使得我國富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武術變成了一種單純的運動。離開了武術的精髓,武術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而淪為了機械性的格斗運動,也使得我國的武術喪失了原有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2.2 教學理念的改變使武術教學過程中文化被“異化”
在我國的武術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運用西方的體育理念,體育技巧等專業的知識來講授,但是由于我國武術是植根于我國獨有的五千年的文化之上的,這就造成了知識與武術實踐的脫離。西方的體育知識能夠很好的解釋西方體育運動的各種動作,機體的協調關系,但是我國武術并不符合西方解剖學的理解,其講究的是氣和神,這就很難用相關的西方體育知識來講解清楚我國的武術精髓。但是由于我國自身文化的缺失,導致學生只能理解西方的體育知識系統,而很難理解我國的武術內涵。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西方的武術,而拋棄了本土的武術。
3.1 以傳承傳統文化為教學理念
要想使我國的武術重新振作起來,重新被發揚光大,我國的武術教育就要著眼于我國的武術文化的講授。在開始講授武術動作之前,要先讓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我國武術的武德,甚至是一些武術中的儀式的內涵,都可以作為文化課的內容來給學生講解。以便可以幫助學生對我國的武術有個總體上的認識。只有在文化上打好了基礎,學生才能在習武的過程中逐漸接受我國武術的理念,才能真正體會到各個動作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我國武術的原本的效力。在我國的武術教學中,其實一直是以樹人為主,而以競技為輔的。我國古代的習武之人更加講究寬容和忍讓。但是由于我國武術文化的缺失,使得我國習武的學生越來越背離了傳統的武德,對我國武術的禮儀就是更加迷茫了。
3.2 以傳統武術為主要教學內容
武術作為我們國家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我國文化的一種生動的體現,也是屬于我國獨有的文化遺產的。在我國的武術教學過程中,應該按照傳統的武術拳種來劃分武術的教學內容。這樣劃分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某一個拳種有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果只是簡單的按照相關性劃分,就會使學生感覺無從下手,更加不應該將西方的拳法加入進來,而誤導了我國武術的系統性。所以為了發揚我國武術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傳統的武術形式放在首位,以供學生選擇,這樣才能光復我國的武術文化。
3.3 以重視身體體悟為教學途徑
在我國的傳統的武術中,講究是形神合一,是身體與靈魂的一種相互感知和交流的過程。但是現代的武術教學只是單純的強調了運動的技術,使得我國的武術越來越野蠻化,越來越枯燥,也使得我國學習武術的學生越來越少。所以在武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身對于身體的一種感悟,要能做到自己與自己的身體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采用身體體悟的方式進行武術教學可以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武術的招式的奧妙。如果體悟教學非常到位的話,還可以達到提升學生內功的作用。而內功才是我國武術修煉的大成,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的習武的效果,才能體會到我國武術的博大精深。
3.4 以營造武術大教育環境為條件保障
我國的武術是植根于我國的傳統文化的,而我國的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多年的積累其涉及面是非常廣泛的,包括了文學,歷史,哲學等這多的方面。而且每一個方面都是非常的深奧的,所以我國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文化體系。要掌握我國的傳統文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我國的武術就是在這樣一種豐富的文化環境下起源和發展起來的,所以現在要想重振我國武術之風,就必須給我國武術營造一種武術教育的大環境。
綜上所述,我國的武術教育應該是遠遠的超越了學習體育課的教學范圍的,為了發揚和傳承我國的武術文化,我們應該將武術文化作為一種國粹來保護和講解,因為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我國文化的一種生動的體現,也是屬于我國獨有的文化遺產的。重視武術中文化的教育實際上也是重視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的過程,也是重新塑造我國學生的習武理念和人生價值的過程。對于我國武術教育過程中文化的缺失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彌補和修正,使我國武術能夠重新被世界所接受和認可,重新煥發出生機。
[1]何敏學,宋強,姜勇.文化同質化背景下我國武術文化的教育傳承[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541-544.
[2]申國卿.“文化強省”視域下的中原高校武術教育發展戰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11):78-82.
[3]金紅梅.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高校武術教育的“文化滲透”[J].搏擊:武術科學,2011(10):26-28.
[4]劉軍,邱丕相.我國武術文化教育現狀及其教育功能的傳承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1):126-128.
G807.02
A
2095-2813(2017)04(c)-019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198
俸小輝(1980,7—),男,漢,四川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