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雨嘉
(貴陽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3)
網絡化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相關思考
尹雨嘉
(貴陽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3)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不難發現無論是社會生產還是生活都逐漸朝著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急需傳播和發展,才能夠迎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該文將基于此點,分析探討在網絡化的背景之下,相關部門需要采取何種方式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實現相關的效益。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文化傳播 網絡化背景 新媒體
面對日益發展的網絡科技,社會大環境的不斷更新換代,想要提升全民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知,實現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激發,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該文將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分析,具體把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類別及傳承性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能夠積極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環境,從而得到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是人類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民族特點的文化形式;另一方面又具有傳統色彩的文化形態[1]。基于這種特點,就使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具有較為廣泛的覆蓋面,使其既屬于人類體育文化的組織范疇,同時又屬于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的范疇。
有研究界定說法認為,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形式具有3個方面:一是其本身所帶有特色的“民族性”和“傳統性”特征,主要兼備競技運動和情感訴求這兩大價值;二是它帶有的歷史文化特征,即具有濃厚的歷史性、傳統道德以及風俗習慣等特征;三是它帶有鮮明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文化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能夠表達民族的文化特性,把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交織、包容,從而形成了強烈的綜合性特征[2-3]。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表現載體的角度看,我們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方式主要表現為家族傳承、村寨傳承、節日活動傳承與師徒傳承等幾種方式。通過這些在不同血緣宗教之間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形式和內容,從而形成帶有民族傳統文化意義的傳統習俗。
2.1 網絡化背景的具體內涵
進入21世紀以來,具有強大生命力、廣泛輻射力和深化滲透力的新媒體,正全面而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國家間發展和競爭的重要領域。從總體發展的態勢來看,網絡信息技術己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上的新媒體己然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最有力的媒體,體現著人類社會先進科技力量,表現著世界飛速發展的大趨勢。
2.2 表現形式
(1)網絡發展的兩面性影響民族體育文化發展。
只有能夠充分認識到文化事業的重要性才能夠積極地適應社會大環境的發展。在新的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對巨大的發展前景與機遇,但是同時也面對著風險與挑戰。
網絡技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多方面積極地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使得人際間的交往溝通變得非常快捷;另一方面也會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安全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很強大地沖擊各個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秩序,在網絡意識形態和價值倫理等問題方面,對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發展與社會秩序產生著影響[4]。
這把雙刃劍促使體育文化傳播的網絡科技背后隱藏著諸多西方國家的價值觀,主要警惕出現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以及唯利是圖的畸形觀念,以防止對自身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侵蝕。
(2)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網絡背景下的傳播。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人們的健身意識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逐漸深入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社會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加強了對于身體強健以及思想健康的追求。此外,國家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加強了對于社會先進文化的建設,并由此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國家目標。而這些情況的出現,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以及在社會大眾之間的傳播。
例如,以前各大高校的運動會無論從策劃到最后的落實,都是只有本校的人員知道和觀看。但是隨著網絡的發展,新媒體被廣泛使用,現在不少學校舉辦體育賽事,早期就會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大量的宣傳,從而擴大影響力。正因如此高校的體育賽事舉辦的時候關注的人不僅僅局限于校內的人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疑宣傳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除了高校領導的重視以為,各個省市的相關部門在在新的網絡背景下尋求著新的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方式和途徑。云南省的昆明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2013年舉行的昆明市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相關部門在促進民族體育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逐漸加強了對于網絡信息技術以及新媒介(微博)的使用,繼而以此為基礎向社會民眾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民族體育文化。不僅如此,昆明還加強了對于先進的電視轉播技術的使用,繼而向全市的社會民眾直播各類具有特色的民族體育賽事,繼而促進了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以及傳播。
當代全球范圍內的體育運動如春筍般崛起,各式各樣的體育運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已經在飛速發展,依靠日新月異的網絡科技和大眾傳媒,會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所以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新的傳媒與網絡環境,民族體育的文化才會更加進步與強大。
3.1 相關思考
互聯網不僅為每個人提供了展現自我和實現自我的舞臺,也為不同民族文化的傳播、交流和創新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一方面,網絡的飛速發展擴展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范圍,打破了之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只能在有限范圍內進行傳播的窘境。民族傳統體育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不僅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和傳播以及創新與發展提供新的方法與途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為民族傳統體育的推廣、實際應用和全民健身等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
3.2 相關建議
面對雙面性的網絡背景,網絡的發展既給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為現實社會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矛盾和文化思想碰撞[5];努力構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文化;提高自身文化自覺性,突出民族特色,但同時也要增強民族文化的憂患意識。為了改善我國當前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的落后現狀,要構建一個適應現代化民族體育發展特性和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的創新機制,使得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得以延展;還要通過傳承的創新,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創新與發展的基礎進行結構性調整,以求達到最適宜的發展環境。
在網絡化時代的大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必然要經歷越來越多的考驗。網絡技術由于所特有的開放性和交互性,正在對整個社會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帶來十分巨大的變化[6]。于是,面對這種社會大環境,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更應該立足根本,站穩腳步,在原有的傳承方式上,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應用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更好地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貢獻力量。
[1]徐玉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概論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8-250.
[2]崔樂泉.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M].貴曲貴州民族山版社, 2011:2-4.
[3]鐘海平.發展與困惑:西部文明進程中的民族傳統產業研究[M].民族出版社,2010:32-33.
[4]李賀.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時代傳承[J].宿州學院學報,2016 (7):100-102.
[5]郎君.新媒體環境下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的創新研究[D].西南大學,2015.
[6]李政.網絡化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研究[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6):83-86.
G80
A
2095-2813(2017)01(a)-019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