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論武術與舞蹈的交融
吳婷婷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武術與舞蹈本是兩個內涵不同、類別不同的個體文化,但是兩者的同源性以及相同的審美追求令它們碰撞在一起,進行了完美的交融。古代武、舞同義,今日的武術和舞蹈關系也非常密切,相互吸收、彼此滲透。對此,從武術與舞蹈的內涵、它們完美融合的原因以及武術與舞蹈交融的影響,論述了它們在歷史中交叉發展并互相借鑒的融合之美。
武術 舞蹈 融合 起源 審美追求 影響
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它運動形式有功法、套路和搏斗。武術十分注重內外兼修:它具有攻防含義的動作要求人做到內外合一、形神兼備。武術之所以能形成內容豐富、含義精而深、社會價值高、文化色彩濃厚的我國特有的體育文化形態,是因為它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而舞蹈是八大藝術之一,是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體的運動表達藝術,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在運動、社交、祭祀、禮儀等社會活動中經常出現的舞蹈有著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舞蹈的歷史也相當悠久,它產生于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
2.1 武術與舞蹈有著十分相似的起源
在中國文化史上,“舞”字與“武”字是通用的,所謂“武舞同源”,這很早就被歷史學家們所證實。同時,武術與舞蹈都具有表演的特點,通過表演形式的展示,給予觀眾視覺上的享受。雖然現如今武術所具有的內涵、文化和舞蹈迥然不同,但不能否認它們在歷史發展中曾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武術起源于戰爭,是古人為了生存而常與野獸搏斗的用來自衛的生存技巧。如《世本》記載“蚩尤作‘五兵’:即戈、矛、戟、酋矛、夷矛。”兵器的豐富不僅給人類獵取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還為人們之間搏斗創造了工具。后來使用兵器與生產逐漸分開,此時武術的產生便有了必要的條件。而舞蹈,它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原始社會的人們有節奏地模仿鳥獸的形態與動作,表現出他們對自然斗爭勝利的自豪與喜悅。通過以上內容,不難看出:不管是武術的“武”還是舞蹈的“舞”,它們都起源于原始生活——與野獸有關的狩獵生活,只是各自的主體不同。然而它們都是一種動作模仿的形態,都是以肢體動作來表達武或舞者內心的情感。所以,武術與舞蹈都是起源于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勞動、社會勞動甚至宗教意識的兩種文化。《山海經·海外西經》說:“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頭,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這是對遠古時期戰爭的較為具有藝術特點的表述。帝斷其頭的聰明,操干戚以舞的超脫,使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搏斗的兇殘與藝術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這種神化般的表述可能存在不可靠性,但是至少可以說明,在很早以前這種以武為舞的形式就已經存在了。這種原始的共源性便是武術和舞蹈融合的開始。
2.2 武術與舞蹈都享受著共同的中華文明
武術與舞蹈的一步步發展都離不開中華文明的進步,華夏大地共同滋養著武術與舞蹈。
就拿中國武術和中國古典舞來看:中國武術,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活動,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理論依據,用套路、搏斗和功法練習等運動形式來設計攻防技擊動作,并通過傳統武術的練習和現代武術競賽等手段來達到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再觀古典舞被認為是具有古典風格特點和一定典范意義的舞蹈。因為它具有嚴謹的程式、較為規范性的動作和高超的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提煉、整理、加工、再創造,經過時間的熏陶最后成為一種特別的藝術。
由此可見,無論是中國武術還是中國古典舞,都表現出武術與舞蹈在自我定位的同時已經不經意地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自身的文化根基了。
2.3 武術與舞蹈有著共同的審美追求
(1)形式美:武術和舞蹈同為身體表現藝術,他們在表現審美功能上都具有 “形式美”。武術的美在于它的“精、氣、神”能體現出陽剛之美。武術作為一個具有健身性、技擊性、表演性特點的體育項目,要求把內在精氣神與外部形體動作緊密結合,做到內外合一,形神兼備。舞蹈,講究形神結合,每個動作要根據情感來選擇力度大小。
(2)骨感美:武術和舞蹈所要求的“骨感”,在叫法上雖然有所不同,但本質追求是一樣的。武術的“骨感”體現在表演者完成動作套路的一氣呵成、連貫有力、氣勢十足。而舞蹈的骨感體現在表演者的內心世界刻畫上,當表演者動作勁力十足時便會給人震撼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有骨感”。
(3)動態美:武術動作從總體上看,特點是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動”是武術的主要特征,因為只有動才能體現出武術的生機活力。而舞蹈也是通過不同的組合動作來表達內心情感。一段段舞蹈在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靜態的故事由舞蹈中的伸展、彎腰、踢腿等動作展現出了動態美。
(4)意境美:武術與舞蹈的表演都很講究意境美。意境美一方面來自于表演者自我營造的氛圍,另一方面來自于表演者動作的展示、情感的釋放和節奏的處理。
(5)造型美:武術套路與舞蹈的造型美都表現在套路演練時突出人們的身體線條的變化。柔和、剛勁、輕松等各種優美的造型動作,展示武術與舞蹈的藝術魅力。
(6)結構美:武術套路和舞蹈編排都很講究結構,結構之美主要表現在動作的完整性、連續性、均衡性。武術套路的動作有起勢、收勢、間斷、高潮,每一步都要精心構思,反復推敲。舞蹈的動作編排也都是要配合節奏、韻律展開,更好地凸顯情感和主題。此外,進退閃展、起伏轉折這樣的動作結構,其作用也不容忽視,能賦予武術和舞蹈生氣與活力。
武術與舞蹈的交融發展,給社會、文化等方面都帶來了許多好處。
(1)擴大受眾范圍:當武術與舞蹈僅以個體出現,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兩者從身體素質、現實情況等方面來看都是受到束縛的。但是當兩者結合時,就會以多種形式來展開,這就擴大了受眾,也增添了不少類別。
(2)有益身心健康:武術注重內外兼修,對身體有多方面的良好作用。例如,能夠強身健體;學習武術能提高自衛能力,現階段的女子防身術,它對于女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武術畢竟具有一定的難度,結合了有著柔韌之美的舞蹈后,可以使人們更容易緩解疲憊與壓力、放松精神、舒活筋骨、鍛煉肌肉,以達到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雙重幫助。
(3)豐富和發展國家文化:武術與舞蹈的完美融合,可以促使人們探索出更多的表現形式以豐富我國的文化內容。在繼承中創新,也是對我國悠久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同屬于一個文化圈的武術與舞蹈雖然是兩種不同類別的人體文化,但只要在某些相同的基礎上加強內在與外在聯系,互相學習、補充、促進,定能做到共同進步,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再添光彩。而作為傳承者,更應清楚地認識到武術與舞蹈兩者于我們而言的寶貴之處,在保留和創新中發揚這兩種文化,在兩者交融的基礎之上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藝術,為兩者在今后逐漸融合的發展道路上有著更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1]山海經·海外西經[M].中華書局,2016.
[2]孫磊.淺談舞蹈與武術的融合[J].傳承,2009(18):146-147.
[3]張云涯.論武術與舞蹈的同源性、交融性、影響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3):25-28.
[4]吳志強.武術與舞蹈:兩種身體文化之比較研究[J].文化生活, 2011(10):274.
[5]徐運君.論競技武術套路運動美[J].邵陽學院學報,2009(1): 86-89.
G853;857
A
2095-2813(2017)01(a)-021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