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繼輝
(河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2)
基于“生態文明”理念下我國城鎮社區體育發展研究①
管繼輝
(河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2)
基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下,運用產業經濟學、體育社會學等相關理論,深入分析生態文明建設與城鎮社區體育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研究認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將極大推動我國城鎮社區體育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反之城鎮社區體育的健康發展,也會使社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得到改善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嵌入”城鎮體育發展之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生態文明 城鎮社區 體育發展
近年來,隨著環境、空氣、水等污染與治理的輪番掙扎與斗爭,生態一詞被引入治理的范疇,甚至蔓延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生態文明”一詞被社會各界大力倡導,它是指人們以科學發展為指導,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總和。換言之,生態文明“就是人與自然和諧,是把自然與文明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積極推動、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1]。
1.1 發揮中樞調控作用
按照區域空間分布來講,一般意義上我們可以把人口分為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這樣就奠定了人群分布的大致集中趨勢。按照這樣的人口區域空間分布,體育也可以這樣進行劃分,即農村體育人口,城鎮體育人口,城市體育人口。在這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互通互動的關系存在。因為,它們在本質上就存在著這樣的地緣關系,以及相互流動的人員條件,在流動的過程中城鎮就發揮著中樞調控作用。換言之,城鎮體育自然就調控著農村體育與城市體育人員之間的流動。城鎮體育通過上層次的疏導與學習,把先進的體育運動手段與方法擴散到農村地區,將各種農村的本地資源進行整合與開發,因地制宜,開采利用豐富地區生活方式。
1.2 具有城市聚集輻射作用
城市聚集功能表現在人口聚集、物資聚集、資金聚集、產業聚集等方面。城市輻射功能主要表現為向毗鄰周邊地區擴散的作用。就城鎮社區的建設發展來看,它既保留著民族傳統特色的文化資源和風俗習慣,又體現著現代大都市的鮮活色彩。現代與傳統的交織和融合在這里得到呈現,進一步,從聚集角度來講,城鎮體育承載著西方的現代體育,又支撐著農村現代體育化的發展之重任,既吸收借鑒城市體育健身方式,又傳承著村落民俗傳統體育文化。城鎮社區體育作為城鄉體育的結合體或者連著者,在不斷接受城市體育的輻射與傳播,俗話說“地域相連則文化相近”,所以,它又深深地烙著傳統村落體育文化的烙印。
1.3 發揮精神文明建設作用
當前,精神文明建設是加快城鎮社區居民整體素質的重要指標。反觀之,城鎮體育的發展其最終落腳點也在于提高城鎮居民素質,是推進社會發展的基礎工作,已被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的內容,更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與內在要求。“特別對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快速發展與轉型期,由于居民生活水平與生活方式的提高和改變,隨之廣大人民的思想也相應的有所變化,對價值觀也產生深刻的影響”[2]。對于逐步富裕起來的農民,其閑暇時間日漸增多,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體育恰好是民眾較為樂意接受,并且參與度極高的群體性活動,通過體育集體活動的開展可以派遣其閑暇業余時間,減輕壓力,極大地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從而促進其精神文明建設,維持社會安定和諧。
2.1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模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生產生活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這是各民族獨特的文化標識之一,也是形成我國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帶有明顯的區域性、民族性、娛樂性、趣味性是開展群眾體育的重要內容,即關系到全民健身工作的實施開展,又維護著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建設推進,所以,實施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活動本身而言,它不僅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形式,民眾樂意參與其中感受歡快的氛圍,這樣就可以把人們緊湊的聚集在一起,并且通過活動的交流與相互接觸可以建立起心理溝通的渠道,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進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
2.2 家庭與家族體育模式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推進,社會紅利的釋放,社區居民生活生活水平也逐漸改善。民眾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和途徑也更加多樣化。其中,社會上更多的人會選擇以家庭為單位組織開展體育鍛煉,或許是熟知的家族朋友形式進行活動鍛煉。這樣的體育組織形式的變遷完全是基于整體社會的發展變化為基礎,尤為明顯的是城市居民為重要群體,這與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具有深刻的淵源關系。其中,“大多數社區的體育建設還達不到城市的人文環境和物質基礎,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改善和建設也很難滿足人們強體健身、體閑娛樂的需求。由于缺乏投資回報和社會效益的雙向適應,社區中個人投資的營業性活動場所數量少、規模小,家庭、家族體育的興起成為必然”[3]。這樣以家庭成員為單位,根據共同喜好自主選擇活動項目,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對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帶動社區整體參與體育運動都有極大地推動作用。
2.3 生態體育旅游模式
所謂“生態體育旅游就是體育與旅游與生態保護的結合,是體育性的生態保護事業”[4]。諸多研究者認為,大力發展生態體育,實現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優勢互補,這是實現體育產業5萬億的有力支撐,更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形態。這種體育+旅游的新型生態體育發展模式即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又激活了體育消費和旅游消費。現在人們出去游玩,不再是單純為了消遣,而主要是希望能在逃離城市之外獲得一份安靜與放松。如,現在的騎行,徒步等更多是城市居民先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呼吸大自然的芳香,這是社會物質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趨勢,也是人類的實現回歸自然的途徑之一。生態體育旅游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已經成為社會流行的一種經濟文化形態。
[1]李克強.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2012-11-21.人民網,http://www.Gnw.cn.
[2]曲宗湖.21紀中國城鎮社區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36-38.
[3]王明剛,韓錄清.城鎮社區體育對精神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N].河北文明,2011-05-18.
[4]李鶯莉,王燦.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生態化轉型探討[J].農業經濟問題,2015(6):29-34.
G812.4
:A
:2095-2813(2017)02(c)-01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196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3BTY008)。
管繼輝(1989—),男,漢,河南鄭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社會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