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鳳竹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科學的體育鍛煉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影響
呂鳳竹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國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運動,科學體育鍛煉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加強人體身心健康都有積極作用,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不僅身體素質好,心理素質都很強。人的身體機能是人的重要環節,只有人的身體健康,身心健康達到一定高度,人們才能更好的工作與學習。該文主要從體育鍛煉對促進人身體健康的積極作用、體育運動對人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體育鍛煉是增強人們適應社會生活最有效的方式進行闡述科學的體育鍛煉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影響,希望對研究體育鍛煉對人體身心健康影響的專家與學者提供理論參考。
體育鍛煉 身心健康 影響
現在科技不斷進步,新技術、新產品不斷產生,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面臨新的挑戰?,F在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身心疲憊??茖W的體育鍛煉是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加強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徑,現在很多人都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有的體育項目必須經過專業人員指導,科學的體育鍛煉能起到鍛煉作用,不能讓人發生受傷等意外現象。在全國全民健身運動的背景下,科學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對提高身體素質、身心健康都起到積極作用,必須加大引導人們群眾科學的體育鍛煉意識。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但出現很多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等癥狀,并且現在越來越年輕化,這與人的飲食有一定關系,但主要是缺乏體育鍛煉,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患病率很低,多數都是得病以后才參加體育鍛煉,對病情有一定的緩解。加強體育鍛煉是提高人們身體健康有效方式,是增加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徑。
1.1 體育鍛煉提高神經系統靈敏度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大腦的興奮與抑制能合理的交替,尤其避免中老年人失眠、多夢等癥狀,減少神經系統的疲勞度。在工作過程中,促使頭腦清晰,提高工作效率。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支配人的行為,加強體育鍛煉,延緩中樞神經系統的衰老,能使人思路清晰,延緩人的衰老程度。
1.2 體育鍛煉提高心臟機能
心臟是人的重要器官,是細胞、血液流通的主要渠道,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能有效的提高氧氣的運輸能力和利用率,提高機體抗病和防病能力。心臟機能的提高,對提高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心臟在人體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心臟是人力器官核心部件,必須加強心臟機能,加強體育鍛煉是有效方法。
1.3 體育鍛煉提高肺活動能力
肺是人體呼吸系統主要器官,加強體育鍛煉能提高人的肺活量,呼吸機肌力、改善呼吸系統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人體新陳代謝,能有效排除有毒物質。呼吸系統機能的改善,是減少人的疾病有效方式,對提高人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1.4 體育鍛煉改善人的骨骼
經??茖W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提高骨質的血液供給,提高骨質機能,提高人力關節的靈活性,人的骨關節積液,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少,到一定年齡不在再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促使積液的產生,延緩骨關節的衰老,促使關節韌帶增厚,關節更加牢固。關節的伸展性、靈活性更加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提高人體身體機能,增加人的身心健康,對提高人的生命力起到積極作用,減少疾病發生等都有一定積極作用,必須科學引導人們群眾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機能,參加身心健康。
2.1 體育運動可以疏導情緒
體育運動對提高人心理健康起到積極作用,人的情緒有一定的波動,對人的工作與學習起到一定的影響。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可以疏導情緒、驅除憂慮、煥發精神。煩惱的最佳“解毒劑”就是運動,當人們煩惱時多用肌肉,少用腦筋,其結果將會令人驚訝不已。不良情緒可導致諸多疾病,而體育鍛煉直接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并能緩解緊張和不安,控制人的情緒。通過調查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患有焦慮、抑郁、狂躁、自卑和妄想等癥狀顯著降低,對提高人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2.2 體育運動可以陶冶情操,使人保持健康的心態
科學參加體育運動,是人保持健康心態,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人的身心健康是至關重要的,是學習與工作的基本保障,一個人只要有健康的心態,是提高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通過體育鍛煉能夠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體育事業的廣泛開展,人民群眾的熱情參與,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對生命的價值有更深刻的體會,進而增強人們的生活信念,堅定生活信心,培養人樂觀向上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特別是在體育活動中接受各種現代觀念的陶冶,如公平競、開拓進取,以及時間觀念、價值觀念、效率觀念等。另外,還可3.3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戟在隋、唐、五代十國已基本上退出戰陣,只是在偶爾的場合有人使用。唐太宗親征遼東時,薛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鞋,張弓大呼,其入所向披靡。大軍乗之,賊乃大潰”。薛仁貴用戟,也是在“欲立奇功、乃服異色”時的標新立異。這時的戟,完全作門庭儀仗用。《隋書》《新唐書》《通典》等,都明確記載了當時所規定不同等級的官員門前戟的數目?!短屏洹芬幎?三品以上大員,下州以上的衙署才能列戟。
3.4 元代時期
元朝建立以后,為較強統治,采取嚴禁民間習武的政策,元初即多次嚴禁民間私藏武器。因而元代民間武術發展受到較大的影響。但元代文藝戲劇卻極大發展,在文藝戲劇表演中,民間武術得到了演習和傳播。元劇中如“三戰呂布”等劇目,“持著些槍、刀、劍、戟”可見戟只在戲班演出中用到。
3.5 明代時期
穆宗、神宗時,武舉內容有了較大的變化。當時,“議者嘗言武科當以技勇為重”?!叭f歷之來,科臣又請特設將材武科,初試馬、歩箭及槍、刀、劍、戟拳搏等法”。
3.6 清代時期
清代長兵大都脫胎于宋明之制,間亦有形式稍異者,于實用亦未見較佳。其最重要而為軍中所必需者,有槍、刀、鈀、戟、槍等器。
戟為十八般兵器之一,是由矛和戈結合發展而來,逐漸在戰爭中使用并發揮了不凡的威力,直至發展到今天,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戟隨著歷史的發展,在古戰場上發揮了自己不可缺少的力量,不斷完善和豐富了武術器械的內容,推動武術器械形制的變化。戟的發展成熟有其獨到之處,在中國的武術器械文化中獨樹一幟,見證了武術器械的文化的變化,同時也反映了武術文化的變化。
[1]張耀庭,張山.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
[2]康戈武.中國武術實用大全[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1.
[3]關文明,趙餞華.中華武術器械大全[M].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1990.
[4]裴錫榮,韓明華.中國古今兵械圖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5]習云太.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
[6]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7]馬賢達.中國武術大辭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8]章鉅林等.體育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
[9]張山.中國武術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
[10]《中國武術拳械錄》編篡組編寫.中國武術武術拳械錄[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G80
A
2095-2813(2017)06(a)-021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