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葉
(樂山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樂山 614000)
田徑比賽田賽項目準備活動研究①
何葉
(樂山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樂山 614000)
田徑比賽田賽準備活動是運動員訓練和比賽前必須要進行的身心活動,準備活動的充分與否對運動員技戰(zhàn)術的發(fā)揮有直接影響,合理有效的準備活動是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因素,也是避免運動員因準備活動不合理而導致比賽失利或造成意外傷害的有效保證。
田賽項目 準備活動 因素
準備活動是運動員訓練或比賽前必須要做的一項準備工作,目的是通過有針對性的身體練習[1],讓關節(jié)、肌肉、韌帶以較輕的活動量進行預熱,克服人體的惰性以及肌肉的粘滯性,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以適應身體劇烈運動的需要,避免運動損傷。從生理學角度來說:運動員通過適當?shù)臏蕚浠顒?可加快肌肉組織中血液流動速度和血流量,加快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速度,增強運動員體內酶的活性,使肌肉獲得更多的氧[1],有效提高運動中樞系統(tǒng)的興奮性,為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做好前期準備。
準備活動有一般準備活動與專項準備活動,外場準備活動與比賽場地準備活動。一般準備活動以慢跑步、徒手操和柔韌性練習為主[2]。而專項準備活動根據(jù)運動項目的不同而有著各自的特點,內容的選擇與該運動項目用力結構相仿或能夠引起肌體產生相同生理變化的練習內容為主,提高參與該運動項目各器官系統(tǒng)的興奮性,為比賽做準備。
所謂準備活動的注意事項亦可理解成準備活動時要考慮的各種因素。
3.1 項目特點
田賽比賽有跳躍和投擲兩大類[3]。從其動作結構來看鐵餅、鉛球、鏈球屬于單一動作結構中的非周期性項目;跳高、跳遠、標槍、三級跳遠、撐桿跳高屬于單一動作結構中的混合性項目。這就要求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能很好地掌握各個動作直接的順序和銜接,很好地處理動作直接的用力順序,才能在賽場上反映出來,最終達到最佳的用力順序,便于創(chuàng)造好的成績。
對于投擲類項目,要求運動員在賽前準備活動時多進行無器械或輕器械練習,盡量做好最后的用力銜接,跳躍類項目要求在外場地把助跑步點跑準,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后到達比賽場景進一步做專項準備活動。
3.2 參賽人數(shù)(輪次)及對手情況
根據(jù)秩序冊的相關信息,盡可能了解比賽人數(shù)及對手賽前的訓練水平、技術特點、戰(zhàn)術運用、性格特征等情況。并清楚地分析比賽對手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4],揚長避短,清醒地參加比賽。
3.3 補充準備活動
田賽是運動員按照秩序冊順序逐一地進行試跳或試擲,大型比賽一個輪次下來中間會間隔一個小時左右,同時每個運動員在這段時間由于身上的體溫下降,肌肉會出現(xiàn)少許的僵硬,在運動員正式試投或試跳前要進行必要的補充準備活動,這個補充準備活動怎么做?做多少?期間我們俗稱的補充準備活動就顯得異常重要,活動時間早,活動量大對后面的比賽在體力上產生影響,如活動晚了,機體狀態(tài)沒有調整到最佳,亦不能創(chuàng)造好的成績,這需要運動員根據(jù)比賽時的具體情況具體安排。如在2009年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北京站)的比賽中,成都體育學院運動員楊凱跳出7.81 m的成績,該次比賽共34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楊凱第11位出場試跳,以每名運動員耗時1.5 min計算,其一輪次后要休息50 min左右,這期間身體狀態(tài)一定會發(fā)生改變,如何把運動員自身的狀態(tài)調整到最佳是運動員、教練員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3.4 天氣因素
天氣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運動員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如短跑類項目風速超過2 m/s創(chuàng)紀錄的成績是不予承認的,跳遠和三級跳遠風速超過2 m/s創(chuàng)紀錄的成績是不予承認的,標槍鐵餅受風速的影響依舊較大,受風速的影響雖不是運動員、教練員所能控制的,但我們必須把他考慮到準備活動當中去,充分的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創(chuàng)造好的運動成績。
惡劣的氣候會使運動員體能下降,直接影響到比賽的成績,這就要求運動員在賽前的準備活動中充分的考慮到這些因素,同時下雨也是比賽中常見的,對跳躍類項目影響尤其的明顯,如下雨再伴隨著刮風,那么將給運動員的助跑造成很大的麻煩。
3.5 場地、器材因素
北京奧運會田徑比賽的主跑道采用了新的液壓技術,致力于提升坡度轉彎,使運動員比賽中獲得更好的助力。依舊是以紅色調為主跑道,彈性好,它的新技術可以讓運動員獲得更好的助力,跑起來更快,而且減少受傷。
田賽中投擲類的項目,器械的因素或多或少影響著運動員的實踐的結合,因此,在進行大學體育教學中,將整體質量的提升訓練模式稱之為“合金”訓練模式。每種金屬都有自己的特點,如硬度,組成,導電性,密度,延展性,膨脹系數(shù)等,各種金屬在一起,會有一些新的特點,特性的疊加特性的特點,也不是金屬的平均總數(shù),復雜的知識結構和相似性的特點。人員培訓和培訓模式以復合體育教育為主要目標,設計知識教育,能力和質量結構,以此為目標。建立培訓體系,課程體系,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完成教學目標,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和模式的現(xiàn)實性是培養(yǎng)文化人才的關鍵。文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掌握以下問題:正確處理知識,能力和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基礎知識和專業(yè)能力,注重教學內容,科學精神和人文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作為目標,提高靈活性和適當?shù)慕虒W,突破傳統(tǒng)大學體育的局限性,注重跨學科一體化,不斷進行滲透和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整合專業(yè)性和合作技能。因此,大學體育教育面臨高等課程的現(xiàn)狀和公共基礎課程的比例低,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應注意保證適當?shù)母呒壵n程,使課程結構完整無缺。
2.4 獨立培養(yǎng)模式
獨立培養(yǎng)模式,是一種軍事化的訓練模式,其核心就是將各種目標以及不同課程以及方法,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大的提升空間,進而指導學生不斷的在體育事業(yè)上前進。獨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最基本的結構就是進行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進行專業(yè)素質的發(fā)展。獨立培訓模式,主要目的就是提升體育專業(yè)的整體素質,其具體要求就是: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擁有更高的運動技能,產生最好的訓練效果。為保證以上的目標的實現(xiàn),高校應當充分的發(fā)揮多種學科的優(yōu)勢,提升體育專業(yè)教育水平,同時結合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更好的豐富自身的體育技能。同時,提供對醫(yī)療康復的訓練、對科學知識的講解、對法律相關知識的培訓以及英語和計算機等基礎知識的訓練,從而有助于提升整體的文化專業(yè)課程,保證體育教育和的當前文化社會需求是相吻合的。在采用獨立培養(yǎng)模式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結合世界,提升基礎知識,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于體育內容要不斷的完善,保證體育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的保證,最后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以及辦學理念。
體育專業(yè)的教學,在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下,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條件,結合自己院校的教學環(huán)境,調整教學結構。為社會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有良好的規(guī)劃起到引導作用。并且也要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1]史立峰,梁培根,鄧雷.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1):82-85.
[2]汪滟.當代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3]朱愛玲.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平臺+模塊”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研究[D].寧波大學,2009.
G812
A
2095-2813(2017)06(a)-022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229
何葉(1964,5—),女,漢,四川樂山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