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海寧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體育系 廣西桂林 541006)
桂林戶外運動資源SWOT分析及開發對策研究①
涂海寧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體育系 廣西桂林 541006)
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SWOT分析法、旅游生命周期理論,分析桂林戶外運動開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進一步開發提供對策。桂林應該充分開發、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整合資源開發平臺,使桂林成為國內外知名戶外運動基地,為桂林第三產業的發展添加新的動力、打造新的經濟引擎、尋求新的發展道路,爭取成為廣西地區戶外運動的中心。
戶外運動 SWOT 資源開發
根據文獻記載,歐美早期的的科學考察、探險是現代戶外運動的雛形,而現在的戶外運動是指在嚴格規范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走出所居住的住所和城市,走向自然,放松并愉悅身心,帶有休閑與挑戰的身體活動。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并且還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宋的王正功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句更好的凸顯了桂林的自然特色: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確立了桂林作為著名風景旅游名城在中國和國際上的地位。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人民群眾的體育消費從最簡單的跑、跳、投向更高需求轉變,由傳統的實物型消費向現代的參與性消費轉變,因此大力發展和推廣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的發展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的重要途徑。山地戶外運動在我國還是一種新興的運動方式,但是具有效益好、收益高的發展前景,能夠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桂林應該充分開發、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整合資源開發平臺,使桂林成為國內外知名戶外運動基地,為桂林第三產業的發展添加新的動力、打造新的經濟引擎、尋求新的發展道路,爭取成為廣西地區戶外運動的中心。
1.1 優勢分析(S)
1.1.1 獨特的人文環境與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
桂林地區有著淳樸民俗民風、風景奇特的自然山水、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開展戶外運動項目提供有利的自然條件,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優勢,帶來了峭壁如削、流泉成瀑、古寨星布,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美麗的峽谷風光,山道藏于山脈群峰之間,與世隔絕,偏僻、窄路、土墻、石屋、清流、石橋,另有一番風物,“三冬少雪,四季常花”,“華南第一峰”的貓兒山,是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段,蜿蜒于萬千奇峰間,被稱為“丹霞之魂、國家隗寶”的八角寨,河道瑞急騰涌的龍頸河漂流等,為開展戶外運動項目提供了絕佳的場所。
1.1.2 天然的戶外運動優勢
桂林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桂走廊南端。東北與湖南相鄰。擁有國內外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并且多次成功舉辦戶外體育運動活動和賽事,如:桂林國際馬拉松賽、桂林五排河全國邀請賽、塘廈杯”中國高爾夫球業余公開賽南方區資格賽桂林貓兒山站、桂林永福“情系西江”全國山地自行車公路賽等,并已經成功開發出騎行路線,桂林—大圩古鎮—袁家村—上幸陂—上羅塘村—下張村委—西園村(或西園村岔路走澗沙村委—莫家—龍口—甘棠—靈田鄉—桂林)(或澗沙村委穿越大前江峽谷—爐田村—淡塘坪—潮田鄉—大圩鎮—桂林)—熊村—上橋村委—沙橋村—桂局村—上朱家村—車頭村—蘇家村—上陽家—東田村—桂電新校區—烏嶺古道—堯山—桂林等,這都是開發桂林戶外運動項目的基礎。
1.1.3 政策優勢
桂林作為廣西重要的旅游城市,由于其豐富的旅游資源,廣西省政府和桂林市政府也不斷加大力量對戶外體育運動的投入,戶外體育運動項目也不斷的發展。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還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促進戶外運動的發展,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等,桂林應緊緊抓住這次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戶外體育活動。
1.2 劣勢分析(W)
1.2.1 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
桂林雖然為旅游勝地,但是在戶外運動項目資源開發利用率上還不是很完善,資源利用率不高,浪費優越戶外運動資源。同時,專業的戶外運動人才缺乏造成了市場上的參差不齊,使戶外運動發展舉步維艱,保護體系不健全,項目開發不成熟,不能夠很好的動用社會資本,盤活社會力量,缺乏創新精神。
1.2.2 品牌影響宣傳不到位
目前,桂林戶外運動項目品牌建設滯后,戶外運動相關知識宣傳不到位,使人民群眾又熟悉又陌生,在參加的同時保護措施不到位,體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應通過微信、微博、電視等途徑品牌宣傳,讓人們在參加的同時,還能夠科學合理的鍛煉。
1.2.3 管理體制不健全
桂林市政府及相關主要部門沒有對開展的戶外運動項目,沒有做到有效的行政管理,相關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管理不夠規范化,并且市場化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只有健康科學的發展和科學系統的規劃,對桂林戶外資源的利用和桂林戶外運動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3 機遇分析(O)
1.3.1 市場需求
我國已經卷起了戶外運動風,參加人數越來越多,根據《驢媽媽2016年體育旅游統計報告》顯示:“一年四季都有景區、跑步組織、旅行社等組織登山、跑步、徒步、騎行等健身游活動,從小學生到花甲老人都可參與,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驢媽媽數據顯示,登山、跑步、騎行是最受游客喜愛的健身游項目;黃山、泰山、峨眉山、天門山等是登山客最多的景區。”
1.3.2 桂林獨特自然環境優勢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和臺地。桂林為典型的巖溶地貌,兩側高,中部低,處在自西北向東南延伸的喀斯特(巖溶)盆地中,有著無數美麗的溶洞和峽谷,各式各樣的石林、天坑,陽朔、漓江、九年戲水、半邊渡、草坪、楊堤風光、浪石風光、九馬畫山、黃布灘、漁村、龍脊梯田、象鼻山、銀子巖、七星景區等,都已經開發成旅游勝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這些獨特的自然風光都是桂林開發戶外運動項目的強有力的保障。
1.4 挑戰分析(T)
1.4.1 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矛盾
隨著參與戶外運動的人數不斷增加,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在戶外運動快速擴張的同時,還能夠保證自然資源的保護,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這其中游客缺乏環保意識,參與的過程中留下的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都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1.4.2 市場競爭加劇
市場需求在擴大的同時競爭環境也日益激烈,桂林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雖然現在正在加速發展,戶外運動項目不斷增加,但仍然落后于周邊相似地形特征的省市。如:貴州、云南等,這就使桂林戶外運動開發更加緊迫。
2.1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高速公路、高鐵交通運輸線,保證旅客交通便利,把各景區交通聯系起來,保持交通順暢,才能更有利于戶外運動資源的開發。
2.2 培養專業人才
目前我國相關戶外運動人才相對缺乏,專業知識不過關,人才缺口大,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桂林市政府應利用本地高校資源,培養一批專業的戶外體育運動人士,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人才,提高服務質量。
2.3 加大對桂林戶外運動項目的宣傳
在如今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好的戶外運動項目還需要好的宣傳,通過微信朋友圈、美拍、快手、斗魚等網絡平臺進行宣傳,組織民間戶外達人,利用網紅經濟效益,對人群精準定位,對桂林戶外運動項目進行有效的宣傳。
[1]陸元兆,楊莎莎,鐘學思.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分類開發研究[J].集團經濟研究,2006(4):111-112.
[2]劉少英.透視西部地區民族體育旅游業的社會經濟效應[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14-16.
G806
A
2095-2813(2017)02(a)-017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178
涂海寧(1983,10—),男,廣西來賓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