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軍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淺談提高400 m成績相關因素的分析
唐寶軍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在短距離跑中400 m的難度最大,不僅是因為距離長,而且是因為其供能系統是以糖酵解為主。從400 m跑的速度分配可以看出,根據人體的生理生化特點,揭示速度分配規律, 確定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模式, 這對訓練和比賽有著重大的幫助。該文對影響400 m跑的相關因素進行系統和多角度的研究,怎樣來提高400 m跑的能力,從而獲得優異的成績,并對400 m跑的訓練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看法。
400 m 速度 速度耐力
每個運動項目都有各自的專項素質,怎樣讓運動員具備更好的專項能力,是每位教練員必須思考和探究的,在400m訓練上就是要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因為400m跑突出的特點就是要求運動員不但要有短距離跑的最大速度——絕對速度,而且要有維持高速跑動的速度能力——速度耐力,,不過從運動訓練理論的角度上看,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相互制約,互相矛盾的,那怎么解決這樣的矛盾,使二者協調發展,共同提高,更好地提高400 m的跑動成績呢?我們應該在訓練計劃的制定上,合理安排好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根據生理生化的特點,如何采用訓練方式和手段,逐步摸索探究,從而進一步提升400 m跑的訓練水平。
1.1 研究對象
淺談提高400 m成績相關因素的分析。
1.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國內外相關的文獻和書籍共40篇,閱讀了20篇引用了9篇為書寫提供理論依據。
2.2.2 歸納法
依據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的理論指導,結合400 m跑的實際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
2.1 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生理學分析對成績的影響
400m跑在短跑運動中的強度是最大的,它不僅要求有好的絕對速度能力,還要求運動員有超強的速度耐力能力,這樣才能將自身的能力最快的維持到終點。在400 m比賽中所需的時間為45~60s,這么長的時間里,要維持最高強度的運動,大腦皮層很快就會產生神經疲勞,神經的疲勞就會抑制肌肉的工作能力,同時高速跑中由于其生理特點肌體也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從而降低肌肉的支配能力,運動效率。因此,如何協調發展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支配能力,如何加強肌體的耐酸能力是我們在訓練中需要仔細研究的,從而更好地找到兩者之間的切入點和連接點,讓肌體更好地支配體能,創造更大的運動能力。
2.2 400 m跑速度訓練的重要因素
2.2.1 速度分配對400 m跑成績的影響
在400m比賽中我們通過細化,可以將其分為3個部分,一加速階段,二維持高速跑階段,三速度衰減階段。根據運動能量代謝的特點和肌體運動能力的特點可以看出,速度的變化都是呈現低-高-低的趨勢,其最高值在80~150 m這個階段,速度衰減階段在290~380 m這個階段。因此根據這個趨勢,我們要將400m的速度分配進行優化組合,怎樣讓最高速度更快的到來,如何保持住高速跑的能力,怎樣減少速度衰減的出現時間,將400m成績得到提升?
2.2.2 絕對速度100 m跑是影響400 m跑的重要因素
400m跑的運動員一般都是以100m跑的絕對速度作為衡量強弱的重要標尺。例如可以從國內外優秀女子400 m(年度排名前6名)選手的100 m和400 m的成績對照上看出,國外女子400 m平均成績為49.96 s,其中100 m平均成績為12.33 s,而國內女子400 m選手的400 m平均成績是52.23 s,100 m的平均成績為12.42 s。從而可以看出國內選手和國外選手的400m分別相差2.3%,100m相差0.1%。這說明100 m絕對速度是400 m跑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400 m跑運動員的100 m絕對速度是至關重要的。
2.2.3 速度與速度耐力的生理機能對400 m跑運動成績的影響
400m決賽分段成績速度最快是在80m左右,然后進入維持階段,在250~300 m時稍有下降,300~400 m時速度下降的幅度較大。在400m跑的速度耐力中主要是提高肌體的乳酸的耐受能力,在具體的練習中要掌握好練習的強度和間歇時間的控制,一般是用心率作為間歇訓練的休息標準,也就是心率恢復到115次/min就可以進行下一組訓練,因為此時肌體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乳酸已大量地排擠進血液中,此狀態下的練習效果最為有效,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肌體的耐酸能力,也就是提高運動員速度耐力能力。
2.2.4 發展速度訓練是提高速度耐力的基礎
在400 m訓練中,通常講絕對速度好, “速度儲備”就大, 那么速度耐力的提升也大。因而在訓練上我們一般是以速度訓練帶動耐力訓練為指導思想,進行速度訓練時,不僅要重視動作速率,還需強調動作的協調性以及在跑動中的動作放松能力。
2.3 400 m速度耐力突破訓練方法
400m跑的速度耐力訓練中,常用訓練方法為間歇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練習時間在15~80s,練習強度為極限強度或者次極限強度,練習距離應重點選擇在200 m左右的段落上,練習強度不宜很大,要嚴格控制住間歇時間,這樣訓練效果才會得到最大化。同時也需要進行超長距離的速度訓練,這樣讓肌體的耐酸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從而可以在400 m比賽中將高速跑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
2.4 力量訓練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速度水平
速度是400 m跑出成績的重要因素,想要進一步提高專項成績,就必須重視力量素質。通過負重半蹲、負重半蹲跳等力量練習,更好地發展爆發力,提高大腿前后肌群和踝關節的力量,從而提高絕對速度水平,通過發展髖、膝、踝3個關節肌群的力量和柔韌性。例如:負重弓步走、利用橡膠帶的伸髖扒地、直膝跳深等練習。在訓練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運動員腰腹力量和上肢力量的發展。只有這樣,運動員才能在激烈的比賽中,保證動作不變形,使技術得以正常發揮。
400m跑對速度要求高,絕對速度強,速度儲備就強,到達最高速度跑的時間就會縮短。因此,要提高400m跑的水平,一定要重視絕對速度的訓練,速度能力的提升將會提高整個運動水平。
400m跑主要的供能系統為無氧糖酵解,通過訓練可以提高肌體的乳酸耐受能力,進而提高速度耐力能力,進行高強度的乳酸能力訓練可以提升運動員的高速跑的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的成績。
力量訓練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速度水平,能提高步長能力,力量好能保證跑動技術的穩定性。在訓練中可采用杠鈴負重練習,運動多種力量訓練方法和手段來提升運動員的力量能力和身體素質,也是400 m跑出成績的重要訓練方法。
[1]劉鷹.400米跑速度與速度耐力訓練的探討[J].成功(教育),2008 (12):294.
[2]張軍霞.400米跑速度與速度耐力訓練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4(4):69-70,81.
[3]鐘少婷,張顯魁,韓春遠.優秀400米運動員速度耐力突破訓練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2(9):32.
[4]王宏威.我國優秀女子400米跑運動員速度分配分析的研究[J].運動,2012(6):113.
[5]龍文富.短跑400 m 項目的速度與速度耐力因素分析[J].體育科技,2007(3):21-23.
[6]田中原.女子400米跑全程速度變化的生理學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3):45-47.
[7]劉超,黃皖林.試析肌肉協調放松對短跑的作用[J].四川體育科學,1997(2):41-43.
G804
A
2095-2813(2017)02(a)-021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