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魏梅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000)
近十年我國水中健身操發展趨勢的研究①
李陽 魏梅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000)
水中健身操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和實地考察法,對參加近六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已有的錄像資料,就其發展趨勢以及比賽情況方面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對水中健身操的基本情況以及發展趨勢的分析對比,發現我國水中健身操目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項目的開展局限性、媒體的宣傳力度不夠、專業運動員的稀缺等都是當前面對的重要難題,本文將從此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將來廣泛在我國進行推廣并提供依據。
我國 水中健身操 發展趨勢
水中健身操的全稱是水中有氧健身操,又稱水中健美操、水中有氧操和柔水操等,它一般多為站在齊腰深的水中,在音樂的伴奏中結合自己不同的身體動作和舞蹈步伐來鍛煉和放松全身,就像在水中做游戲一樣。水中健身操起源于美國,它與陸上健身操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長期以來,人們總把水中活動視為一種競技運動的項目,實際上,水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人們在進行陸上健身操時,若沒有專業化的指導,易使鍛煉者身體的各個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或造成運動性疲勞。因此,人們采用陸上與水上相結合的方法,既可避免陸上練習時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反應及表現,又可利用水的特性,在水中進行練習。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出現水中健身操,作為一種新型的有氧健身運動。水中健身操既不同于陸上健身操,也不同于競技游泳與花樣游泳。直到1986年,日本成立了水中有氧操的普及會,并向各國普及推廣。水中健身操在我國也逐漸展開,水中健身操是由國家體育總局貫徹落實《全民健身綱要》和《全民健身計劃》,大力推廣的水中健身操活動。它可以增強人民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為社會主義服務。它擁有獨特的訓練環境,使人們在鍛煉的同時,享受到與陸地健身不同樂趣,其未來發展的趨勢客觀。本文通過對我國水中健身操近六屆比賽的基本情況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總結前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針對性的一些看法和建議,旨在找出成功經驗及不足,為近十年我國水中健身操未來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近六屆全國水中健身操已有的比賽錄像為研究對象。
通過閱讀、上網查找和查看期刊,綜合大量有關水中健身操等方面的文獻,為本文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調查統計的基礎上,根據我國水中健身操的發展趨勢和對水中健身操的掌握情況進行邏輯推理,論證有關結論并提出建議。
對有關教練員就水中健身操的發展及比賽情況等問題進行訪談,獲取與本論文相關的信息和資料。
通過向運動員和教練員面對面的進行交流,收集關于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相關情況,在分析統計的基礎上,收集素材為本文提供參考。
美國水中健身聯盟(AEA)統計,在美國從事專業水中健身操的人數已從6000人(1992年)發展上升至18000人(2000年),而且現有600萬美國人定期從事水中健身操的活動。
1987年日本就開始了水中健身操,在日本有1500多個游泳學校,進行水中健身的人已高達600余萬,由此可見在日本,水中健身操深受人們的喜愛。其政府對該項目的大力推廣,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其項目的發展。
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前提,水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人們身體活動的重要物質。長期以來,人們將水中進行的活動,看成競技體育的一部分或是去除疲勞的一種生活方式。但實際上水與人的健康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輔相成。
中國五千年前,從古代陶器上可看出,雕刻人類潛入水中獵取水鳥及類似爬泳的圖案。公元330年,人們主動利用水的特性來治療疾病與傷痛,由此,可看出古代人已經充分認識到水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不斷推動我國的體育活動,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多樣化的發展,并且促進我國水中健身操活動的開展。我國首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于2007年10月13日在北京市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游泳館舉行。本次比賽的順利舉行,為我國水中健身操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表1 近六屆水中健身操比賽狀況
水中健身操是在水中進行的身體鍛煉活動,它與陸上練習最大的區別就是進行練習時的場地環境不同,水中健身操是水中運動的一部分,其聯系強度比游泳低20%~30%,相比之下,水中健身操的練習效果要更加明顯,由于它是熱身運動與精神放松運動相結合的方式,所以它可以起到緩解工作上壓力作用,也可以舒緩心情。當身體受過傷的人練習還可以起到一定的康復作用。這些效果一般在游泳訓練當中是很難得到的。對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及休閑健身有著重要意義。水中健身可以使練習者熟悉水性,學會游泳,還可以掌握新的技能。
水中健身操在水中練習的是否合理,關鍵取決于人對水自然特性的了解和喜愛程度,它的特點是在練習動作當中使人簡單易懂。并且適合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在動作的練習當中可以反復強調并重復練習,練習強調可以加大動作幅度。在集體練習當中,可以看到具有明顯快速的節奏,形成動感和韻律風格。水中健身操的力度強、幅度大、消耗多、優美大方且富于時代特點,深受青年人的喜愛。
自2001年來,我國從諸多國家引進關于水中健身理論。有利于《全國水中健身教員培訓班》在國內的初步形成。自培訓班開展以來,通過此次培訓班對我國水中健身的教練員進行更加專業化的理論培訓,共培養高級教員6人,中、初級教員700余人。目前,我國一、二線城市的游泳館和健身中心等體育設施場地,經常舉辦各種類型的熱門水中活動和水中健身操,深受廣大群眾熱愛和歡迎。
水中健美操培訓在我國已有近11屆的舉辦歷史,但是為了繼續推廣、宣傳和滿足大眾對水中健身操運動的熱愛,國家采用以完善水中健身項目的訓練基地為手段,達到對各個高校、俱樂部的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水中健身操的項目,更了解這個項目。
水中健身操包括,水中行走,水中慢跑和水中舞蹈等一系列動作。參與者進行練習時,通常是在比較淺的水池進行的,即水深度在人體腹部和腋窩之間。水中健身操的課程水深主要集中在1.1~1.3m和1.3~1.5m,其水深程度主要考慮適應不同身高和年齡的人群。而水中健身操課程的時間則主要集中在30~45min和45~60min這兩個時間段,由于水中健身操對練習者身體消耗比較大,對練習者身體協調能力和動作掌握能力要求比較高,因此人們在水中進行健身操運動時時間上不宜過長,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進行該項目練習。據調查發現很多俱樂部或高校的游泳池水過深,練習場地和所練習的內容受到限制,學生需要借助浮具在場地進行練習。因為水中健身操的場地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很多俱樂部或高校都不能進行這項運動。

圖1 水中健身操六屆人數項目圖
在教員的教學能力中體現出水中健身操的特點就是在“水中”進行的運動,其項目的開展、安全保障系統等方面均與陸地健身操相比難度較大,從而對教練員的專業素質、責任心要求較高。因此,有一批專業素質高、責任性強的教練員隊伍是水中健身操項目能真正推廣、普及和發展起來的前提條件。
為全面貫徹落實我國《全民健身條例》,并且推動我國水中健身活動的發展。在我國舉行了全國首屆水中健身操比賽,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舉行水中健身操比賽,此次比賽舉行的很成功。由于首屆水中健身操比賽成功的舉行,并引來很多人觀看比賽,使水中健身操更快的向大眾推廣。到今年已經舉行了六屆水中健身操比賽,綜合這幾屆的比賽情況即使水中健身操在國內的開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參賽的人數不斷增加,未來發展趨勢平穩,見表1。
本人通過對第一屆到第六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的參賽人數、參賽隊伍及參賽項目進行數據統計可知在2007年首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中有來自北京體育大學、天津體育學院、湖北體育學院、澳門等12個省市單位代表隊,共計91人前來參加。
在2009年4月21日第二屆水中健身操將于本月21日到25日在成都體院游泳舉行。參賽隊伍15支,共計210人前來參賽。
在2011年12月17日,在上海舉行為期2天的“南風杯”第三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此次比賽有來自上海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同濟大學、澳門等。參賽隊伍15支,共計215人前來參賽。
在2012年12月7日到12月10日,“南風杯”第四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的參賽隊伍和運動員人數,相比去年參賽隊伍和運動員人數有所下降從原來的15支參賽隊伍降至9支、運動員人數也從215人下降到135人。

圖2 水中健身操近六屆隊伍圖
在2013年12月7號上午,“南風杯”第五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在上海浦東游泳館開幕。來自全國高校、同濟大學洲克隊、上海體育學院、復旦大學洲克隊等9支代表隊,共計132名運動員,將在2天的時間內分別參加水中健身操徒手操、器械操、表演項目的比賽。
在2014年12月6日至7日,“第六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將在江陰體育中心游泳館舉行。參賽隊伍9支,共計129人前來參賽。
如圖1可知近六屆的水中健身操比賽的參加人數在持續的增加擴大,水中健身操項目必將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必將迎來更廣泛的大眾參與。
通過調查可知在首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后有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項目。根據圖1可知第二屆比第一屆參加比賽的人增加119人。可見在第一屆水中健身操比賽當中推廣力度和宣傳的很好,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這項運動。第二屆與第三屆的參與人數上升5人。相比第一屆之下,第二屆與第三屆比賽參加比賽的人數相差不大,因為了解水中健身操的人已是寥寥無幾,即將面向大眾,于前幾屆相比之下在第四、五、六屆比賽中看到這個項目參賽的人數發展比較很穩定,在項目的增加上也從最開始的兩項增加到三項。這也說明參加水中健身操的人數從大眾化走向專業化。由上圖可知對比前六屆水中健身操的項目中看出前兩屆波動不大,從第三屆往后項目趨勢呈穩定化。
如圖2可知,近六屆水中健身操比賽參加隊伍的數量從逐漸增多再到逐漸減少的一個過程,但比賽的成績越來越優異。
所謂電磁發射技術是不同于傳統發射技術(如火箭,火炮)的一種新概念動能發射技術。隨著人類的發展,傳統的化學發射器已經不能滿足人類對更高速度,更高效率的追求。常規的化學火炮由于原理上的限制,發射物的所能達到最大速度超不過發射藥燃氣的速度。在從古到今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后已經接近了理論極限。而火箭這種發射方式不僅昂貴,而且技術方面還有很多不足。正是在這種狀況下滋生了電磁發射技術。它利用電磁力做功,將電能轉化為發射物的動能。同常規發射技術相比具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由于不存在化學發射器原理上極限速度的限制,在不計材料等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理論上可以將負載加速至接近光速。
通過調查可知在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中,第二屆與第一屆參賽的隊伍相差3支。由于是首屆比賽,知道水中健身操這個項目的人員較少,也不是很了解這個項目。在第一屆水中健身操比賽后加大了對這個項目宣傳力度,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在第二屆與第三屆參賽隊伍進行分析,由于在第一屆比賽后大眾了解這個項目后的人員逐漸增加,參賽隊伍逐漸上升,但比賽的成績并不理想。在前三屆水中健身操的比賽發展中為這個項目極大的進行了推廣。在第四、五、六屆比賽中參加的隊伍逐漸穩定,參加比賽的隊伍水平越來越高,成績也越來越好。從最開始的大眾化轉向現在的專業化。這也充分體現了水中健身操大眾化、生活化、社會化。充分體現了體育是民生、體育是精神、體育是文化。

表2 2007與2012年技術難度評分標準進行對比分析
隨著水中健身操的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它的比賽技術也逐漸的進行修改,見表2。通過近幾年水中健身操的比賽中技術難度評分標準得到了改進,2007年制定試用版的比賽規則與2012年的新規則進行對比統計發現在編排沒有特別大的差異,在表演上新規則并沒有記錄,但在章節上2012年的新規則根據近幾屆的水中健身操比賽中出現的問題及評判分數進行細致的分類。在今后的發展當中會繼續改進未完善的技術動作及評分標準,這也說明我國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會逐漸的得到提高。
在近幾屆水中健身操的比賽過程中,對于此項目的規則在逐一進行增加與修改,見表3。
通過調查研究得知2007年與2012年的水中健身操比賽競賽規則有所改進,經過對比2007年的三章,點數比較多而且沒有突出重點,對比賽判罰的還不夠細致。在一段時間內我國迅速將12年的新規則進行改進,從最初的三章增加到六章,在點數上語言也變得精煉有序。說明我國對水中健身操這項比賽的規則比較重視,更充分說明我國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在逐漸上升。

表3 2007與2012競賽規則對比分析
我國水中健身操在2001年開始就從歐美國家開始引進,在2007年首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至今已經在我國已經有近8年的時間,它的鍛煉方式新穎而不易產生運動損傷,受到各行各業人們的喜愛,越來越多的高校加人了水中健身操的行列。進而激發了學生投入到水中健身操的活動。
在我國首屆全國水中健身操比賽中年齡最小的10歲左右,最大的60歲左右,由此反映出我國水中健身操項目,在參與人群中的廣泛性和非專業性的特點,即各個階段和年齡的人,無論男女老少,是否了解基本體育知識,是否掌握游泳技術,是否擁有專業技能,都可參加水中健身操運動。通過健身操的運動,可以達到強健身體和讓心情放松的目的。更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1)水中健身操是一項新興并具有價值的體育運動項目,它的內容豐富并且新穎多樣。適合各種人群而且能滿足不同人群的身體健康和心里需要。
(3)水中健身操的大部分教練員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走向了健身操教練的崗位,他們在各自的教學過程中都有一些不足,這也限制了他們的教學水平,進而也阻礙了該項目的發展。
(4)水中健身操在比賽中,從比賽隊伍、人數、項目等方面看,該項目它的推廣力度還是有所欠缺,大眾了解的較少進而影響到比賽的隊伍和人數,也影響到該項目的發展和增長。
(1)水中健身操是一項新興并具有價值的體育運動項目,在我國引進的時間不長,對該項目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并不是很好,仍有許多人不是很了解這一項目,建議在宣傳上加大對大眾的影響,從而提高人們對這一項目的認識,進而培養更多的人參與到該項目中。
(2)此項目的開展對游泳館的水深、水溫、館內設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采取有力的改善基礎設施才能確保此項目發展的更好。
(3)在教員方面,普及和推廣專業的人才是提高這一項目并穩定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日后應加強對教練員的培訓次數,并且定期進行考核,保證其質量數量的一致性。
(4)作為競技項目而言,知道該項目有比賽的人很少,參賽的隊伍更少,這是造成其發展不前的影響因素之一。
[1]樊汶樺.水中健美操健身效果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
[2]朱迪,溫玉紅.水中健身[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熊瑋.水中健身操的起源與發展[J].才智,2010(2):170.
[4]熊麗.廣東省高校水中健身操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5):60.
[5]周彥宏,羅清揚,鐘順秋.從近兩屆全國水中健身比賽看發展[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3):98-99.
[6]于榮,王東.我國水中健身操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6):69-70.
[7]吳曉麗.水中健身運動的價值及開展可行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9(1):145-146.
G831.3
A
2095-2813(2017)10(b)-0187-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187
李陽(1997,1—),男,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