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柳 劉洋
(漢口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論中國當代武術的內在價值
張柳 劉洋
(漢口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武術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一種重要的傳統非物質遺產;武術能夠歷經幾千年中國歷史車輪的碾壓而不被湮滅,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顯現出它特殊的文化魅力,為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很多貢獻,這些都在于武術特有的魅力價值。從古至今,隨著時代的不同,武術的價值也在不斷的改變,該文將對于中國當代武術的內在價值進行分析研究。
武術從古至今都屬于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現象,從我們華夏文明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了武術。在我國人類社會的起源時期,遠古人員主要需要獲取食物、保衛家園或者進行一些簡單的社會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一些較為單一的攻擊動作,而這些動作也可以認為是最早的武術,在那個時期武術的主要價值是提供生活保障。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不斷進步,我中華民族相繼進入了不同社會類型,而不同時期武術都具有著不同的社會價值。看中華上下五千年,各個朝代紛爭不斷,為了能夠在戰爭時期有所作為,就必須有一身好武藝,特別是在我國的宋元時期,武術流派紛呈、名家輩出,還有很多武術理論專著的編纂。
在當今社會,進入了很長時期的和平年代,冷兵器戰爭已經過去,武術在戰爭中的作用已經被科技所替代,而對于當代而言武術更以其特殊的社會價值功能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全世界習練武術的愛好者也在不斷增長。武術在當今社會為什么能夠獲得這么快速的發展,這和國家的支持、武術工作者的無私奉獻以及全社會的理解是分不開的;更重要的是,武術有其自身獨有的人文價值、技擊價值、健身價值、娛樂價值及經濟價值,這些社會價值是武術得以迅猛發展的內在原動力。
在我國古時候的發展過程中,儒家思想對于人們的影響十分的深厚;同樣對于習武之人。從古至今,跟師傅學武術都有很多要遵守的規矩,首先拜師要行拜師禮,同樣學武之人有著嚴格的輩分之分。在學習武術之前,首先要學習的就是要遵守的各項禮儀,正是所謂的未曾習武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
德行是武術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所謂德行就是道德修行,而在進行修煉武術過程中也是對自身道德情操的培養。在現代社會中同樣需要把修德之學的具體思想貫徹到武術教練之中,讓我們的習武的人們能夠成為德武雙修的人。對于單獨的習武者也學不能夠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然而,當武術的道德力量形成了一種群體之時,它便可以連鎖效應,最終把學武修身的思想得到更多人的理解。這才是武術人文價值的真正體現。
對于武術而言,其學習和練習的過程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種體育活動,人們通過參加這項活動而得到健強體魄的效果。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資需求的滿足仍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自身身體的健康。隨著太極拳的普及,在清晨的時候,城市的公園出現了很多練習太極拳的人群,還有木蘭拳的迅速發展,都能夠切身從中感受到武術健身價值的魅力。如果你能夠參與進去,那么,你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益處。
有學者通過大量數據統計從理論上證明了武術的強身健體作用,研究者發現長期對太極拳進行練習具有提高人體的適應性的功效。而正是由于武術的強身健體的價值,要大力發展武術健身事業,提升我們人民的健康水平。
武術的技擊技術起源原始社會,人們為了獲取食物或者保衛自己的領地,而需要同猛獸進行搏斗,在經過多次搏斗之后,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從而形成了武術的技擊技術。之后,人們為了爭奪領地、掠奪食物而產生了不同部落之間的人類斗爭,而人類之間的斗爭對于當時的人類的技擊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武術就是在這種相互搏擊斗爭的過程當中逐步發展起來的。這也充分證明了武術的最基本的本質——技擊。
在當前社會狀況下,武術已經漸漸失去了最初的戰爭中的搏擊作用,而在和平年代,武術依然保留了很多技擊價值,比如說對于我國的特種兵訓練過程中,每一個特種兵隊員都要具有強硬的武術,這樣在執行特殊任務過程中才能夠克敵制勝。對于其他方面,比如說拳擊、柔道、跆拳道、自由搏擊、散打等都是武術在近代演變形成的搏擊武術形式。
單單對于國內而言,傳統武術的具體內容也十分的豐富,同時其各種不同的形式的武術套路,不同的人們,可以更加自身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適合自身的武術進行聯系,同時,武術練習的具體時間、聯系地點就本身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武術練習者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場地,選擇合適的時間來進行武術的聯系,而對于太極拳和太極劍等在我國普及較廣的武術,已經形成的與廣場舞同種規模群眾活動。
賽性質,還有以球會友的比賽性質等,如果準確的了解比賽的性質對于觀賞者來說更有興趣,并且對比賽結果更具有傾向性。運動員之間的發揮水平直接決定了比賽的勝負,決定了代表隊的輸贏,在觀看比賽的同時可以把運動員之間的斗智斗勇可以看作是兩個代表組織之間的比賽,觀看者可以帶著一種民族自豪感、自身使命感去欣賞比賽。
2.3 從審美的角度去欣賞比賽
體育競賽是一場藝術形式的集中體現,是隊員們在運動場上揮灑的汗水,也是觀眾們的激情吶喊。對審美能力的培養可以增強人們觀看比賽的興趣,在觀看比賽的同時,將主觀情感、對象與意識相結合,達到主客觀的“意識形態”即情感思想上的統一[2]。
(1)運動場上的美是運動員身體形態的集中表現。重大比賽吸引了許許多多的觀眾,相對于一般比賽來說優秀運動員的比賽更能吸引大眾,不同的項目優秀運動員所塑造和展示的形體美是截然不同的。對于各個項目的優秀運動員身體形態有一個集中的標準數值范圍,例如:體重、坐高、身高、足長寬、手長寬等,根據生物學上“機能與形態統一性”法則來劃分運動員所具有的“專業美”,這種體現在人體結構上的美普遍具有均衡、對稱、比例、曲線、柔滑等特征[3]。如籃球運動員身高較高,肩臂長,肌肉相對發達,舉重運動員具有身高較矮,體重較大,四肢短,軀干長等特點,跳水、體操、藝術體操、花樣游泳、花樣滑冰運動員則是通過運用身體形態進行的美觀、富有藝術性動作的體現。
(2)不同的觀看方式給人的視覺感受不同,不同的傳播方式體育競賽擁有不一樣的美。體育比賽通過現場直播、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等向億萬觀眾展示,現場直播相對觀眾來說更具有場上氛圍,令觀眾擁有緊張氣氛,沖擊觀眾的眼球,欣賞者們通過不斷的吶喊助威,可以最大限度的釋放體內的能量,而網絡、電視播放具有隨時性,觀眾可以在最精彩的片段進行回放,提高了觀賞者分析比賽的能力,報紙則具有時效性,讓觀眾及時收到賽事的消息。
該文主要對如何欣賞體育競賽進行了探討,讓人們了解體育競賽有從不同角度的展現方式,可以從技戰術、體育文化、審美的角度去分析比賽,從多角度、多層次的去感受、體驗比賽,這樣有助于增加自身的欣賞知識,對提高自身的競賽欣賞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1]黃莉.體育精神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建構[J].體育科學,2007(6):195.
[1]張小華,陳艷武.大學生體育欣賞能力與認知現狀的調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3(12):87-88.
[1]黃莉.體育精神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建構[J].體育科學,2007(6):51-52.
[4]王微微,徐國芳.大學生參與體育欣賞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5(5):12-14.
G852.03
A
2095-2813(2017)06(c)-02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