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迪
(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淺談終身體育指導觀念下的高校體育教育①
劉曉迪
(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我國人口老齡化狀況,使得人們對終身體育開始有了強烈的追求。高校是培養學生人生觀建立的重要階段,把終身體育觀念引入高校體育教育中,能使得高校學生真正擁有體育意識,從而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宏偉目標。所以,在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必須把“終身體育”作為指導觀念,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活動中,認真貫徹終身體育觀念,使高校培養的大學生能在畢業后繼續體育鍛煉,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擁有健康體魄的綜合型現代化人才。
高校體育終身體育 觀念 分析學生
終身體育是自9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終身體育則就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接受體育教育。學習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高校體育教育作為我國普遍大學生所接受的體育教育的最高層次,高校的體育意識培養是體育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奠定終身體育觀念的基礎。
高校體育教育作為我國大部分人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大部分在18~23歲左右,生理上已經成人化,身體器官都處在最佳狀態,心理上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也更加的深刻和清晰,情緒上也比未成年時期更加穩定,能控制。因此,在這個階段里,向學生灌輸終身體育觀念是最行之有效的,在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運動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經常運動鍛煉的習慣,這樣一來,終身體育的觀念將伴隨學生從學校體育順利向社會體育延伸。
2.1 高校體育教育重視不足
高校體育教學雖然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國傳統的文化視角,對體育一直缺乏應有的重視。大部分高校體育學習都安排在大一和大二階段,體育課程所占用的學時也是非常少的,本身由于學校的不重視,這就更難引起學生自己本身對于體育學習的重視了。學習對體育學習僅僅只止步于通過期末的考核,對體育鍛煉沒有深入的認識,缺乏終身體育觀念。
2.2 體育教學的思想觀念落后
高校體育在傳統體育觀念的影響下,也只是片面的將增強學生體質作為目標,對學生只進行運動技能上的教授,和運動成果考核,保證學生有充沛的精力完成其他學習任務即可,忽略了對學生體育習慣的培養,沒有塑造正確的體育觀念。因此,大多數學生畢業后,都無法將學校體育延續為社會體育,達不到終身體育鍛煉的目標。
2.3 學生缺乏鍛煉時間
在普遍高校教學中,學生課業還是較為繁重的,體育課程的安排也較少,加上沒有好的體育觀念的引導,學生在課外對體育運動就沒有興趣。只在課堂中保證考核通過,對于課后鍛煉是少之又少。
2.4 體育教學模式束縛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依然是參考20世紀60年代的教學模式,即老師傳授某項運動的技能技術,學生被動的接受。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尤其是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得不到足夠重視的情況下,導致學生體育觀念十分淡薄,沒有體育鍛煉意識,體育知識也淺薄貧乏。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對學生的體育要求,反而嚴重束縛了學生的體育發展。
2.5 體育教學內容單一片面
從目前的體育教學內容來看,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都是對運動技能的傳授,然后學生們自己練習,這樣的教學內容單調片面,對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意義不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也不高。由于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的過于單一,無法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只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運動技術的動作等的完成,造成了教學手段不合理,教學目的不達標。
3.1 確立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
高校體育的改革首先要確立以終身體育作為改革的指導思想,立足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對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行激勵,體育習慣進行培養,體育能力進行加強。妥善的在課堂中傳授體育相關的技能知識,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體育興趣。把短期的考核目標和長期的鍛煉目標結合起來,讓學生又達到考核標準,又能有課外延伸體育鍛煉的意識。
3.2 加強學生體育教學和健康知識的傳播
高校體育教育作為高等的體育教育,需要讓學生們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充分讓學生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們的體育鍛煉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由于長期以來,體育教育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學生普遍存在創新的頭腦從事體育產業的各項活動。
2.2 重視高端體育賽事品牌推廣
盡管目前一些國產服裝運動品牌也能夠在市場上占據一定的地位,但比起外國名牌,還是略遜一籌,尤其是體育運動服裝類品牌,其缺乏我國特色與地域情懷,為此,在推廣現有國產運動品牌走向世界的同時,應借鑒國際知名品牌成功的經驗,從產品研發、生產、宣傳、銷售等各個環節,并融入科技成分,真正打造出具有我國國情特色與人文情懷的世界知名品牌;這種情況在體育賽事中依然存在,我國一線城市整體的綜合實力與過去相比已經顯著提升,而且具備承辦國際賽事的能力,但在我國一線城市舉辦的國際知名賽事活動依然較少,為此,需要國家出面、聯合一線城市的高級領導階層向國際體育組織簽訂相關協議,例如,將深圳市確定為國際高水準單項體育賽事的承辦者之一(為期3年),并根據賽事的規模、類別、等級等向國際體育組織尋求財政支持,通過這類方式既能夠推動我國城市走入國際視野,又能夠提升我國總體的體育素質,使國際方面認識到我國在體育方面所作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等。
2.3 做好體育產業園區的建設
目前各個體育產業之間似乎并沒有密切的聯系,彼此為了尋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產業集聚效應,這也解釋了體育產業園區較為稀少的原因,因此,為迎來體育產業發展的春天,需要建立以重點體育產業為主體、輻射范圍較廣且能夠發揮集聚效應的綜合性體育產業園區。例如,以大型場館為依托的體育賽事組織、訓練、會展等多功能區,并且在其周圍建設體育服務性商業區,包括相關的體育設備、運動器材、品牌運動服裝、體育類賓館、適合體育運動的營養餐館等,并做好宣傳與推廣(建設這一類型的產業園區,需要技術、科技人員、資金、先進物資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當消費者進入這一園區時,其既可以選擇基礎性的體育項目進行練習,也可以在附近的商業展廳選擇購買中意的體育器材等,并且其還可以進行“先體驗,后購買”,體育產業園區是體育產業發展在新時期的助推器,必須做好這方面的規劃與建設。
科技用于體育項目的訓練、用于專業體育場地的建設、用于科學的體育運動操作步驟的指導、用于根據人對食物吸收營養的規律進行餐飲的搭配設置等,科技已經與體育發展、體育產業運營融為一體,只是目前從事體育產業人員的科技素質較低、管理階層對二者轉化的使用情況不夠理想等,為此,該文結合體育產業在當今社會發展的一些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主要對體育相關產品的研發與銷售進行了深入剖析,但只有全民都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與較高的科學知識技能,才能促進科技在體育產業中如魚飲水般勇往直前。
[1]姜同仁,張林.英國體育產業發展方式及其經驗借鑒[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2):181-182.
[2]馬宏俊,袁鋼.《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修訂基本理論研究[J].體育科學,2015(10):59-60.
[3]周波,周超.美國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生長機制及其啟示[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3):196-198.
G807
A
2095-2813(2017)06(c)-023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238
劉曉迪(1986,8—),女,漢,遼寧大連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