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在全面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反腐問題和廉政文化建設對社會全面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作為現代信息交互傳播的主要工具,個人客戶端新媒體已經進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同時也為反腐倡廉開辟了新陣地。新媒體的自身特點契合了現代廉政建設需求,能夠在社會全面基礎上調動資源,積極協調配合,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實現其功能和路徑的統一,需要把握網絡傳播規律,完善管理監督機制,積極引導民眾,建立健全網絡反腐文化。
關鍵詞 網絡反腐 作用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日趨平穩多元,伴隨著經濟政治發展,社會的方方面面也正經歷著不同層次的變革,經濟結構和利益格局面臨著巨大調整,反腐工作不僅要在黨政機關全面展開,還涉及到教育,醫療,企業等非政府,甚至是非盈利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反腐倡廉,從關乎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強調既要經常抓,也要長期抓。因此,增強反腐力度,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也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任務。
隨著計算機通訊技術的發展和個人智能便攜設備的普及,以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成為我國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傳播工具,相比印刷時代的傳統媒體,新媒體更加契合我國現今反腐倡廉新的形式需求。因此,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大量的民眾利用網絡途徑參與反腐,形成了一條由下而上的新型揭發檢舉途徑。
1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網絡反腐作用重大
網絡反腐是基于互聯網信息傳播特點利用新媒體進行反腐的方式,具有公開性和全民性,民眾可以通過網絡對任何主體的權力使用情況進行監督,以此來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
目前我國的網絡反腐主要分為官方和非官方兩種渠道,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既是監督者,執法者又是被監督者,而大部分公眾充當的是監督,舉報者的角色,通過網絡評論以及發帖等方式向相關部門提供線索,期望以民意輿論引發官方作為。
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網絡反腐具有以下幾點作用:
1.1促進政務公開,補充完善反腐體制
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門檻低,信息及時多向反饋,以及匿名性等特點,為全民監督檢舉提供了便利條件,隨著教育水平和民主意識的增強,公民越來越要求行使知情權、參與權和言論自由的權利,這樣的客觀環境在不斷促使著政府加大其政務的透明,公開程度。公共權力的運作是否有效,規范,透明是衡量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互聯網背景下形成的多渠道,多群體的共同監督舉報體制機制,降低了反腐經濟成本,加大了反腐面和成效,符和我國堅持走群眾路線的基本國策,有利于促進政治生態的健康成長。
1.2節約經濟成本,建立反腐倡廉文化
傳統反腐采用信訪等方式,其經濟性、時效性和安全性較低,大大降低了反腐成效,而網絡反腐的最大優勢就是經濟成本低,監督舉報者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只需要使用手機,電腦等個人智能設備終端即可發布信息。這一特點極高的提升了廣大民眾的反腐熱情,提高了社會整體的民眾政治參與度,這有利于推動我國市場秩序穩定,貿易、競爭公平公正,也可以從側面促使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幫助我國實現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
建立反腐倡廉文化不僅是建設我國精神文明的需要,更是執行反腐工作擴大反腐影響的現實需求。在信息網絡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利用新媒體平臺有助于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宣傳反腐倡廉文化。不同于傳統媒體灌輸性的單一傳播方式,新媒體可以使用圖像、視頻、動畫、音樂等多種形式與受眾展開互動,更加的吸引受眾。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也符合現代人節奏快粗閱讀的信息獲取習慣,能夠使民眾在短時間內了解反腐倡廉的文化內涵,形成記憶點,并可以通過轉發進行二次發布,形成“病毒式傳播”,從而達到良好的廉政文化傳播效應。
1.3增強法制建設,構建穩定和諧社會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報告,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31億,其中手機網民多達6.95億。互聯網和新媒體已經成為我國公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標配,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反腐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隨著網民發帖和曝光行為的增加,網絡安全、個人隱私權受到侵犯、網絡暴力等問題時有發生,這將從側面促使網絡反腐流程的規范,最終實現網絡反腐有法可依。我國目前已制定有上百件有關網絡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和地方性法規,互聯網的信用體系將會越來越完善。
互聯網平臺為公民提供了一個全面豐富的信息庫,和通暢自由的表達環境,公民在新媒體平臺上的網絡反腐活動充分體現了我國公民的知情權,監督權和言論自由,不僅對在社會范圍內開展反腐倡廉工作有推動作用,官方對于公民檢舉的跟蹤處理程度,還能直接體現政府的公信力,從而增加社會對于執政黨的信任。網絡反腐使得社會利益能夠得到公平分配,為構建穩定和諧社會,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打下堅實的基礎。
2網絡反腐的現狀與問題
網絡反腐作為專門反腐機構和傳統反腐的重要補充手段,在我國反腐倡廉的進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網絡反腐需要通過網民和政府官方反腐機構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條完整的進程鏈條。通常網絡反腐通過網民發帖,網友頂帖來形成社會輿論熱點,然后引發媒體追蹤,進而上升到政府官方的介入調查。過去近10年中,我國網民通過網絡個人發帖舉報或建立曝光網站等方式引發了大量社會群體效應,涌現出如“個性局長”、“房姐”等網絡反腐的典型案例,使相關涉案人員都受到了相應的懲處,可以說網絡反腐在我國反腐倡廉進程當中的作用不容小覷。
可以發現能成功引發社會關注的網絡反腐事件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首先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信息量巨大,要想在信息洪流中脫穎而出引發關注必須要有極易傳播的關鍵詞,例如“九五至尊”、“不雅照”、“微笑表哥”等關鍵詞簡潔、生動、形象,易被民眾識別關注,在網絡上通過熱搜可以出來成百上千條相關新聞和帖子,便于民眾做進一步深入了解。其次,網絡反腐的案情通常都是經由民眾關心和有興趣的敏感話題引發連鎖效應,如弱勢群體,不明資產,生活作風以及奢侈品消費等,可以在社會中形成價值觀的普遍認同感,引發同理心,進而得到快速傳播。endprint
盡管網絡反腐在近年的反腐戰線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作為一種新的反腐形式,加上互聯網所獨有的傳播特性,以及我國網絡法律機制的相對不完善,利用網絡反腐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和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2.1網絡反腐法制制度化程度低
新媒體網絡徹底顛覆了傳統印刷媒體一對多的宣導式傳播,以一種前所未有的互動方式進行一對多,多對多的信息傳播。信息的自由、豐富和多樣性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供給了公民絕對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也極有可能為不法分子和極端分子提供可乘之機。新媒體網絡的傳播特點之一是彰顯個人價值觀,某些極端的個人觀點甚至會引發熱點,若不加以監管和控制,極易形成網絡無政府主義,為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帶來阻力,這就需要我國政府和立法機關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防止以上情況發生。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實名認證,網絡謠言界定等相關措施,但是總體來看我國的互聯網法制和制度化程度還較低,對互聯網信息缺乏系統監察和反饋機制,特別是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還存在多重困難,使得相關法律法規難以由上而下順利貫徹。互聯網的法制制度化程度,直接影響著網絡反腐的有效度,及其與官方機構的銜接程度,因此想要更好的發揮網絡反腐的作用,必須首先加強互聯網法制制度建設及提高其執行力。
2.2網絡反腐易侵犯個人隱私權
互聯網的傳播過程中沒有絕對中心點,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隨著網絡話題和事件的深入,大量的周邊信息被深度挖掘,互聯網匿名傳播的特點使得部分網民淡化責任,捏造事實,進行片面或虛假傳播,形成網絡輿論暴力,這樣不僅模糊了事情的焦點,而且極有可能侵犯公民個人隱私權,給無辜者及其親屬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這種網民自發式的“人肉搜索”有悖于公平公正的原則,并且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給予警惕。
2.3網絡反腐主體素質參差不齊
隨著網絡反腐的影響力擴大,我國目前的網絡反腐主體越來越趨向多元化。同時我國網絡反腐的公民參與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據調查,我國高學歷,高收入人群的網絡參與比例較低,中小學生發表的言論比大學生還要多,因互聯網技術因素,還有一部分發展落后地區的民眾無法上網。網民年齡,教育程度,地域等差別造成了網絡輿論的千變萬化,其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信息傳播噪音,這種傳播噪音不僅會干擾政府官方機構的辦案程序,而且還可能提供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可幸的是對于網絡反腐案件的評論和關注,已經不僅僅有普通公民的參與,大量的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和政府人員都構成了反腐的推動力,這些專業人員的參與,可以加快案件審理的進程,為網絡輿論提供正確的導向。
3構建網絡反腐機制的相關對策
互聯網新媒體作為匯聚民智、了解民情、聽取民意的重要渠道,在反腐的戰線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一種新的反腐形式,種種問題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互聯網傳播規律,深入了解我國民情國情才能構建出適合我國的網絡反腐機制。
3.1建立網絡反腐基本流程體系
當前我國的網絡反腐具有民眾自發性,是一種廣大網民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的特點進行創造性的分散性的反腐行為,這種反腐形式的產生一方面說明了反腐之于民眾生活的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傳統體制內的監督舉報貪污方式存在一定弊端。這種無組織無體系的反腐路徑存在著一定的潛在風險,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根據互聯網的傳播特征,總結出由民間檢舉到官方審理的固定步驟和模式,并依此設立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最終形成一套固定成熟的反腐模式。隨著互聯網影響力的日益擴大,我國應盡快制定科學規范的網絡反腐流程體系,民間通過網絡檢舉出來的腐敗問題,最終還是要通過官方紀檢機關的受理和審查,科學規范的網絡反腐流程體系需要建立起民間和官方的溝通渠道,實現兩者溝通的常態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紀檢機關辦事效率,還能增加民眾對于政府的信任。
此外,政府官方的紀檢監察機構還應多開展電子政務,設立正規大型的檢舉網站并規范反饋流程,運營比較成功的商業網站如騰訊等也可以設立檢舉渠道,以鼓勵網民通過正規的網絡平臺進行申訴,從而減少虛假信息和無效信息的產生。
3.2完善網絡反腐的法律體系及可執行力
網絡反腐在我國屬于新興事物,相關的法律法規依然存在諸多漏洞和不足,缺乏有法可依的相關條例。國家應加快網絡反腐的立法進程,盡快出臺一部關于網絡反腐的專項法律,設定法律程序,界定活動范圍,使得公民在進行網絡反腐的時候有理有據,還應通過立法獎勵保護網絡舉證人等措施打消公民顧慮,鼓勵積極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反腐,以便在全國形成全民監察全民反腐的廉政氛圍,使得貪污分子從不敢貪最終到不想貪。
另外,政府還應該繼續完善網絡信息審查機制和網民信用評審體系,杜絕部分極端分子利用網絡造謠生事,捏造事實以及侵犯個人隱私等現象發生。政府官方應招收培育一批具有專業計算機素養的公職人員,能夠在網絡信息監管,信息安全,和硬件方面給予技術支持,以配合相關法律,增強網絡監管和信息審查的執行能力。
3.3提升網民素養打造健康反腐文化
網絡反腐作用的有效發揮,還依靠廣大網民自身質素的提升。網民自身的網絡信息辨別能力,認知水平和道德素養將直接影響網絡反腐的有效性。因此,我們應在社會,學校等方面積極開展網民道德素質教育,宣傳網絡反腐相關知識,提高網民素養,引導我國公民樹立起科學道德的網絡反腐觀念,做到理性反腐。此外,搞好網絡反腐既需要法制制度的保障,又需要文化的支持和配合,相比之下后者所起到的作用更為深遠。在現今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國家公務人員應充分研究和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提升網絡交流能力熟練運用網絡用語,研究新媒體信息傳播規律,了解社會心理,滿足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建立起適應潮流發展易于受眾接受的網絡反腐文化。
作者簡介:王昭,(1984年-),公共管理學博士,許昌學院商學院副教授,河南省高校(豫南)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新媒體、管理學。
參考文獻
[1] 胡道明.網絡反腐的依據、作用、問題與功能發揮[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3(06).
[2] 袁峰.網絡反腐的政治學:模式與應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3] 程旭.論廉政文化視域下我國網絡反腐模式的構建[J].理論觀察,2015(03).
[4] 徐琳.中國網絡反腐的行為機制、功能和限度[J].甘肅社會科學,2014(01).
[5] 支振鋒.中國司法公開取得巨大成就新媒體成重要平臺[N].人民日報,2016-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