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16-02
美國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的認知活動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因素,當情感因素受到壓抑甚至抹殺,人的自我創造的潛能就得不到發展和實現,而只有用真實的對個人尊重和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態度,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所有的學生在內心深處都是愿意學習的,也都是想取得好成績的。研究和測試表明,95℅以上的所謂的“差生”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過是由于他們經受了反復失敗的打擊而失去自信心,他們的想法和意志受到了限制,形成了學習的心理障礙。在英語學習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同學不喜歡英語,就是因為他們心理形成了“我學不好英語”的心理定勢。
“心理定勢”是心理活動所發揮出來的壓倒一切的力量,它不僅有明顯的渴望,對成功的體驗與追求。英語“心理優勢論”認為,學生不僅對學習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有著學好這門學科和正確運用語言的信心和勇氣。基于此理論,我認為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優勢,克服失敗定勢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學生心理優勢的形成和培養
心理優勢認為心理的優勢是師生在教育教學中產生心理活動所發揮出來的可壓倒一切的力量,它具有明顯的奮斗目標,對實現目標有著濃厚的興趣、頑強的意志、振奮的精神,還可不斷增添實現目標的能力、方法和手段,并且以此獲取成功,不斷強化優勢。樹立心理優勢,實際上就是發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智力和獨立的綜合活動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使他們的一門外語過關成為可能。
我們都知道曹操“望梅止渴”,諸葛亮“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這兩個故事不止說明了心理作用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嗎?愛因斯坦曾說過“對一切事物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句話也正說明了當老師和學生的感情相容,心理距離近的時候,就容易使學生形成“接受”的心理狀態,與教師產生共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因此只有簡歷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才是建立學生心理優勢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1.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心理優勢。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們的心理具有雙向性。羅森塔爾效應指出“愛,期望,信任”是人的基本心理要求,因此教師要用愛心來關愛學生,鼓勵學生,感化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
首先,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關鍵。老師要以情感化學生,關注每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求知過程中出現的困惑,減輕他們的焦慮,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每個階段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悅。為此,我經常召開學生座談會,和不同的學生交流,征求他們對我在課堂教學中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又為我們靈活調整教學思路提供了依據。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尊重,信任,關愛的同時受到了激勵,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能在課后有意識的自覺自愿去讀去練。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師愛使他們對我產生了親切感和信任感,對我的教就樂于接受了。
同時,盡可能使用鼓勵性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以肯定和鼓勵為主,不隨意糾錯,打斷學生思路,削弱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每個學習任務的完成都有終結性的激勵性的評價,讓每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體驗點滴的成功,并使他們在課后的自主性學習有了可能。對于表現好的,我會用“excellent”,“well done”;表現一般的“good”,“you did a good job”;而對于表現欠佳的,我總是以“make it easy”,“try it again”,“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激勵性的語言激勵他們繼續努力。
2.給學生成就感,建立心理優勢
《學習的革命》一書作者珍妮·沃斯認為,教師要首先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的教每一個學生。鼓勵成功,則是激發學生內在動力的靈丹妙藥。成功不是在最后才出現的,只有抓住眼前所有細小的成功,才會有更大的成功誕生。我對我們班英語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調查,他們并不存在智力上的問題,不過由于他們經受了反復失敗的打擊而失去了信心。他們的想法和意志受到了限制,形成學習上的障礙。因此在教的過程中,我主要是讓他們來體會原汁原味的英文,教他們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引導他們去看簡單的英語原版電影,讓他們充分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快樂體驗。主要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他們的學習方法。
(1)記憶能力的訓練
我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以詞根詞綴教學法為主,輔以規律記憶法,循環記憶法,背誦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對比記憶法以及交際運用記憶法等。運用這些方法,他們記憶單詞的效率明顯提高了。
(2)理解和自學能力的訓練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種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經驗,反映了該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語言,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都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我通過給學生放映《國家地理》,《英美文學史》等影片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文化背景。只有這樣,才不至于使學生不了解外國的生活和語言習慣而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開展課內外閱讀活動,我暫時放緩了對英語語法的生硬記憶,找了一些英語原版漫畫以及美文讓學生閱讀和欣賞。培養他們對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讓他們表演其中的精彩段落。這樣,間接地促進他們英文背誦,閱讀量也大大增加了。endprint
(3)改革評價方式
在課堂中,特別注意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和方式。視學生基礎做到難易兼顧,各得其所。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在隨堂測驗中,嘗試因材施測,把握好難度,讓每個學生在嘗試成功的基礎上增強自信心,從而克服失敗的心理定勢。更加重視學生對自我習得的評價。不僅讓學生評價自己的所學所得,還讓他對我的英語教學能力進行評估。通過這些評價,有力的促進了我的教與他們的學水平的提高。
(4)學習氛圍的改善
經過抽查研究發現,80%的學習困難與過重的學習壓力有關。解除了這些壓力之后,往往有助于這些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開發創造性的潛能。為此,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為學生們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大膽的說,開心的笑,盡情的演。保證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我在教學中設計了民主化的學習氛圍,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要求,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既提高了課堂效率,有減輕了作業負擔。使他們課外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有了拓展和延伸。
3.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強化學生心理優勢
傳說中非常善于雕刻的皮格馬利翁國王雕刻了一座少女的雕像,并對其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和期望。精雕細琢,最終如愿以償的是少女復活了。我們從中可以得到的啟示是,如果我們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全部的努力,我們就越有可能得到期望的結果。我們應該有意無意的通過各種態度,表情與行為方式將這種暗示的期待微妙的傳遞給學生。其中包括更多的提問,輔導等。當他們活的期望的信息后,也會產生鼓勵的效應。于是更加信賴老師,積極配合我的教學。老師越是見到這種反應,感到他們更加順眼與可愛。投入感情與期望就越大。學生也會變得更強。我們也可以按照自己心中的構想和期望培養出一批有一批的桃李來。
總之,我們要充分體會到以人為本的重要性。充分做到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把學生的全面發展至于首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評價的主體。我們不但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驗尊重與愛護,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更要注重他們發展變化的過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請評價與反思。讓他們了解自己所處的發展狀態,體驗進步與成功,從而產生進步的動力。當學生的心里優勢表現出最佳狀態時,在我們的課堂上,就會有學生樂學老師樂教這樣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就好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