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法與公共行政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二者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v觀人類數千年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行政法與公共行政之間的關系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本文系統地闡述了行政法與公共行政之間的關系,旨在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推進行政法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行政法 行政效率 公共行政
【中圖分類號】D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29-01
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行政法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是資本主義憲政制度的必然要求,一切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因此,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著名的“三權分立”理論,將國家權力分為三種,分別是立法權和行政權以及司法權,并交給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以及司法機關管轄,從而實現權力的制約,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從本質上來說,行政法是控制與規范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法的本質是“控權法”,即控制行政權、保障公民權的法。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廣大人民群眾深刻的意識到了封建社會中專制統治對社會發展的不利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行政機關有著強烈的排斥,廣大民眾深刻的意識到良好的行政關系應當盡可能的減少行政執法或者是完全的零執法。在這種情況下,行政的性質與目的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也受到了嚴格的控制??梢哉f,公共行政是行政法的前提條件,沒有公共行政,就談不上行政法,當然,沒有行政法,公共行政也難以實現落實。
2.行政法與公共行政之間的關系演進
(1)行政國家的出現是行政法產生的前提。隨著歷史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到了19世紀末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的自由競爭逐步向壟斷過渡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社會矛盾也顯得更加尖銳。此時的民眾深刻的認識到,目前一些醫療和環境以及教育問題難以實現解決,長此以往,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必然走向衰敗。為了改變這種現象,人們開始探究行政功能的作用,并希望運用行政這一方式來實現問題的解決。經濟危機的爆發給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應用市場自我調節這種經濟調節模式已經難以實現經濟的發展,因而政府迅速的參與到了經濟與發展中去,成為了調節經濟的看不見的手。這就是行政國家的起源。權力的誕生會導致行政權的不斷擴張,時至今日,部分國家的政府對社會的干預已經覆蓋到了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之而來的是自由裁量權的增長。在這一背景下,人們開始討論自由裁量權這一增長過快的問題,希望能夠采取有效措施對自由裁量權進行限制,這就使得行政和法治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筆者認為,現階段對自由裁量權的限制是在承認政府權力的前提下進行的,而非是對政府權力的限制與削弱。
(2)行政法隨著國家行政的收縮而變遷。眾所周知,經濟危機過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西方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如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增高等等。為了解決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此時人們才逐漸意識到過度的依賴政府也并非是實現資本主義可持續發展的明智之舉,還有可能帶來一系列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市場經濟調節相比,國家的過度干預市場很可能帶來更重要的后果。在充分借鑒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各國開始進行公共行政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放置在市場價值的再度重申與政府職能的收縮方面,此時,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改革的氛圍非常的努力。經過一系列改革對策之后,資本主義國家的公共行政效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公共管理的社會化與權力結構實現了均衡放松管理與權力運行實現了協調,從這一點來看,公共行政的發展引發了行政法的變化。除此之外,公眾的行政觀念也會影響行政法制度的創新。政府在國家管理活動中處于服務者的地位,公民的這一意識要求政府做到為民服務和為民做主,把公共地位放在行政的中央位置上,這也就需要行政法在保障政府與公民建立合作的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者地位,促進政府與公民二者的平衡與共同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行政法與公共行政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二者并非孤立存在的,因此,應當充分了解行政法與公共行政之間的關系演進,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并促使行政法更好的服務于公共行政。當然,這一過程也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錢淵.行業組織的行政法地位探討[D].蘇州大學,2004.
[2]石佑啟.論行政法與公共行政關系的演進[J]. 中國法學,2003,(03):47-56.
作者簡介:
歐陽如軼(1981.7.22-),女,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民法學。endprint